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书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知道五氧化二磷(P2O5)不能随便排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mL空气,如图,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___________mL。
(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是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写出其中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元素B.氢元素C.碳元素D.氮元素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甲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

(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
C.点燃红磷后迅速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D.红磷熄灭,立即打开弹簧夹
(2)小明同学想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来做此实验。但小莹同学认为不可行,原因是__________
(3)小莹同学用甲图所示装置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于1/5,原因可能是(答一条即可)__________
(4)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是: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简化为铁生锈。小明用配置的发热剂按图乙装置实验。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
(5)在上述三个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与另两个实验的测量结果相比,第三个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更接近。推测其主要原因,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B.C.D.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

(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
C.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D.红磷熄灭,广口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2)小明同学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来做此实验。小明操作正确,但是测得的数据小于用红磷测得的数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是: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简化为铁生锈。小明用配置的发热剂按图装置实验。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三个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与另两个实验的测量结果相比,第三个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更接近。推测其主要原因,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
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防腐的保护气
B.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在空气中质量分数约为1/5
C.霓虹灯可以发出各种颜色的光是利用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
D.空气中没有能作为生产化肥的原料的成分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空气中约占总体积五分之一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如图1)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如图2,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图1、图2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图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兴趣小组同学采用了图2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①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功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②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由此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21%(填“>”、“=”、“<”)
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1个)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下图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1.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2.  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3.在点燃红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 
 
(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导致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
(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_______________所经历的时间.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V1-V3而不是V1-V2其原因是_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None | 难度:0.99
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基础上,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发现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在集气瓶里装进适量a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块足量的白磷,并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按图示把集气瓶中的空气密封起来,把长导管一端伸到集气瓶底,另一端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
③把预先加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立即着火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同时放热。
④待白磷燃烧熄灭后,稍加振荡,白烟消失。
⑤待集气瓶完全冷却至室温,测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是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是c。
⑥根据a、b、c三个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燃烧匙、白磷、玻璃棒玻璃管体积忽略不计)。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2)在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3)若实验成功,请写出a、b、c三个数据应满足的一个等式关系为c_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4)小组成员小宇无意间发现步骤⑤集气瓶内的水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会变红。这一现象使组内成员积极地开展讨论,小玉认为是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使溶液显酸性。小强对小玉的观点表示反对,他的理由是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