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 + 空气组成的测定
- 空气的利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盛放在仪器A中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钟罩内的水面起的变化是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若仪器A中物质的质量太少,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 或“无变化”)

(1)盛放在仪器A中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钟罩内的水面起的变化是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若仪器A中物质的质量太少,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 或“无变化”)
某黑色固体A和液体B生成液体C和气体D,而A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改变,将红褐色固体粉末E加热后放在D物质里能剧烈燃烧,有大量的白烟F生成。试判断: A是:___________、D是: 、F:_____________。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可能因为没有检验氢气的纯度 |
B.稀释浓硫酸时,出现液滴大量飞溅,可能是把水向酸中倾倒的原因 |
C.你做过的“纸船烧水”实验主要是为了探究燃烧条件中的“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 |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充分反应后要冷却至室温在读数,否则测量结果偏低 |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下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

(1)如图A仪器的名称是 _,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
(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 _%。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
该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想通过自己的研究探究其中的奥妙:
(发现问题)氮气是怎样减少的呢?
(假设一)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假设二) _。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Mg3N2)固体。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_。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
(3)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的有关知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_ (写出一点即可)。

(1)如图A仪器的名称是 _,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
(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 _%。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
该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想通过自己的研究探究其中的奥妙:
(发现问题)氮气是怎样减少的呢?
(假设一)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假设二) _。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Mg3N2)固体。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_。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
(3)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的有关知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_ (写出一点即可)。
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图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并做好标记。
第一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为什么会被吸入集气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占的体积成分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所示),请指出改进后的一个优点:___________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并做好标记。
第一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为什么会被吸入集气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占的体积成分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所示),请指出改进后的一个优点:___________

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A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实验通过量筒中__________________变化测出氧气的体积;
(3)写出C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实验烧杯中开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实验通过量筒中__________________变化测出氧气的体积;
(3)写出C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实验烧杯中开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雷利是英国物理学家,他曾用下列两种方法测定氮气的密度。
方法一:将除去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空气通过烧红的装有铜屑的玻璃管,使空气中的氧气全部除去,测得氮气的密度为1.2572kg/L。
方法二:将氨气(NH3)通过赤热的装有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氮气和水蒸气,除去水蒸气后测得氮气的密度为1.2508g/L。若两次测定的状况相同,请问:
(1)方法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欲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可供选择的装置如下图所示(不可重复使用),在你选择的装置中,用相应的字母表示导管口的连接顺序____ ____。

(3)请分析两种方法所测定的氮气密度数值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一:将除去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空气通过烧红的装有铜屑的玻璃管,使空气中的氧气全部除去,测得氮气的密度为1.2572kg/L。
方法二:将氨气(NH3)通过赤热的装有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氮气和水蒸气,除去水蒸气后测得氮气的密度为1.2508g/L。若两次测定的状况相同,请问:
(1)方法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欲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可供选择的装置如下图所示(不可重复使用),在你选择的装置中,用相应的字母表示导管口的连接顺序____ ____。

(3)请分析两种方法所测定的氮气密度数值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后发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
(3)已知五氧化二磷溶于水且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反应完毕后振荡集气瓶再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 色。

(1)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后发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
(3)已知五氧化二磷溶于水且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反应完毕后振荡集气瓶再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