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 + 空气组成的测定
- 空气的利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在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红磷熄灭后未完全冷却就打开止水夹,那么会使测得的氧气含量_________(填“偏大” “偏小”或“不变”),实验结束,集气瓶中的氮气体积分数会________(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某学校兴趣小组用下列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注:通电后A装置内的铁粉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A装置为密闭、透明容器,B容器中水足够多)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装水使A、B装置中液面相平,然后调整A装置的高度,如果装置气密性好,则出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填“AB两边出现高度差,且维持不变”或“AB两边液面又变回相平”);
(2)装置中的铁粉要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当通电完全反应后,冷却到室温,最终水面会到达烧杯壁上的___刻度;
(3)铁在纯氧中燃烧生成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__(填名称),颜色是_________。如果将本实验中的通电条件改为点燃,可不可以达到实验的目的?_________。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装水使A、B装置中液面相平,然后调整A装置的高度,如果装置气密性好,则出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填“AB两边出现高度差,且维持不变”或“AB两边液面又变回相平”);
(2)装置中的铁粉要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当通电完全反应后,冷却到室温,最终水面会到达烧杯壁上的___刻度;
(3)铁在纯氧中燃烧生成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__(填名称),颜色是_________。如果将本实验中的通电条件改为点燃,可不可以达到实验的目的?_________。
为“测定空气里氧气体积含量”,小明同学取足量的红磷、镁条、木炭分别在等体积的A、B、C三瓶空气中同时燃烧;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再松开止水夹,发现集气瓶B中进水最多,C中进入水量很少。查阅资料:镁条能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Mg3N2)。

(1)实验A瓶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发现水停止倒吸后,B集气瓶中的水量明显高于A的原因是__________
(3)从以上实验说明在“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实验中,药品的选择要考虑哪些因素: 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1)实验A瓶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发现水停止倒吸后,B集气瓶中的水量明显高于A的原因是__________
(3)从以上实验说明在“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实验中,药品的选择要考虑哪些因素: 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气密性良好的干燥集气瓶中都充满了空气,甲、乙瓶中的燃烧匙内分别放有足量的红磷和碳粉,A为止水夹,分别点燃红磷和炭粉,充分燃烧后,恢复至室温,打开A止水夹,则烧杯中的水可能进入( )


A.先进入甲瓶,再进入乙瓶 |
B.进入甲瓶,不会进入乙瓶 |
C.两瓶都不会进入 |
D.同时进入甲乙瓶 |
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下图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1。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2。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3。在点燃红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

(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____________ 所经历的时间。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______________ (选填“V1-V2”、“V1-V3”或“V2-V3”)。

(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
柯桥区某中学小曹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氧气性质实验时,张强同学不慎碰倒装满氧气的集气瓶,迅速扶起后,瓶中混入空气的氧气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对此,小曹老师让张强同学往集气瓶装入半瓶水,再用排水法收集半瓶的氧气,发现瓶中的混合气体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1)用上图装置收集“半瓶的氧气”,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填字母).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如何判断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答:______.
(3)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张强同学的实验中,集气瓶内的氧气约占总体积的_____%,关于使用带火星木条进行的相关实验,由张强同学的计算结果和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用上图装置收集“半瓶的氧气”,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填字母).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如何判断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答:______.
(3)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张强同学的实验中,集气瓶内的氧气约占总体积的_____%,关于使用带火星木条进行的相关实验,由张强同学的计算结果和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
(2)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21%(填“>”、“=”、“<”)。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填序号)
①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次数过少;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少; 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3)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_____。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
(2)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
25mL | 22mL |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21%(填“>”、“=”、“<”)。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填序号)
①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次数过少;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少; 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3)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_____。
如图所示,在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连接装置后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B.红磷要足量 |
C.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胶塞 |
D.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止水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