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 + 空气组成的测定
- 空气的利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需要收集一瓶大约四分之一空气的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 |
B.![]() ![]() |
C.![]() ![]() |
D.![]() ![]() |
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Ⅰ)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II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指出实验中A、B仪器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
(2)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mL刻度处才停止。
(4)对照图Ⅱ实验,你认为图Ⅰ实验有何不足之处?(回答一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指出实验中A、B仪器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
(2)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mL刻度处才停止。
(4)对照图Ⅱ实验,你认为图Ⅰ实验有何不足之处?(回答一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课外活动小组学习了书本中“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知道五氧化二磷不能随便排放到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mL空气,如图所示。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请你根据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_____mL。
(2)在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3)上述实验只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准确的可能原因是(写出其中一种)_____。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_____mL。
(2)在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3)上述实验只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准确的可能原因是(写出其中一种)_____。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 |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B | 测定空气中O2体积大致所占比例 | 用铁丝代替红磷做实验 |
C | 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 将CO2通入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水中 |
D | 除去氧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 将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 |
A.A | B.B | C.C | D.D |
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
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 |
C.p=0.79p0、p′=p0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木炭低 |
D.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下列对应的实验结果描述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下表是任思宇同学研究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记录情况,则他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气体成分 | 氮气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 其他气体 |
空气中的气体(%) | 78 | 21 | 0.03 | 0.07 | 0.9 |
呼出的气体(%) | 78 | 16 | 4 | 1.1 | 0.9 |
A.文字描述法 | B.表格记录法 | C.图形记录法 | D.以上都不对 |
小明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同时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中注射器活塞与内壁摩擦可忽略不计。查阅资料发现:

①当容器内的氧气浓度低于一定值时,白磷无法继续与氧气反应。
②“暖宝宝”能耗尽容器中少量的氧气。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 2:将盛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放入空集气瓶中,塞紧塞子,白磷不燃烧。
步骤 3:打开集气瓶塞子,往瓶中倒满 80℃的热水,并塞紧塞子,白磷仍然不能燃烧。步骤 4:打开 K1和 K2,通过注射器从 b 管抽水,当注射器中水量达到 V1 毫升时,瓶中液面刚好低于燃烧匙底部,此时立即关闭 K1、K2,发现瓶中白磷燃烧。
步骤 5:待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 K2,发现注射器中的水剩余 V2 毫升。
(1)结合步骤 3、4,说明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
(2)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_____。(用 V1、V2 来表示)
(3)小明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 21% ,原因是:_____。

①当容器内的氧气浓度低于一定值时,白磷无法继续与氧气反应。
②“暖宝宝”能耗尽容器中少量的氧气。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 2:将盛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放入空集气瓶中,塞紧塞子,白磷不燃烧。
步骤 3:打开集气瓶塞子,往瓶中倒满 80℃的热水,并塞紧塞子,白磷仍然不能燃烧。步骤 4:打开 K1和 K2,通过注射器从 b 管抽水,当注射器中水量达到 V1 毫升时,瓶中液面刚好低于燃烧匙底部,此时立即关闭 K1、K2,发现瓶中白磷燃烧。
步骤 5:待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 K2,发现注射器中的水剩余 V2 毫升。
(1)结合步骤 3、4,说明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
(2)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_____。(用 V1、V2 来表示)
(3)小明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 21% ,原因是:_____。
探究课题:空气的成分
探究的情景: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如果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下面是小刘同学对空气进行探究的一个环节。
(作出假设) 。
(收集证据)根据已有知识,联系生活经验,收集到的证据可能有:
①动物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
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要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③煤等燃料燃烧需要消耗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
④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矿泉水,片刻后,矿泉水瓶外壁就会有水珠凝结;
⑤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会受潮变软;
⑥撕下一段透明胶带纸,胶粘面朝上放在书桌上一段时间后,发现粘有许多灰尘等等。
……
探究结论: 。
进一步探究:……
探究的情景: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如果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下面是小刘同学对空气进行探究的一个环节。
(作出假设) 。
(收集证据)根据已有知识,联系生活经验,收集到的证据可能有:
①动物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
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要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③煤等燃料燃烧需要消耗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
④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矿泉水,片刻后,矿泉水瓶外壁就会有水珠凝结;
⑤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会受潮变软;
⑥撕下一段透明胶带纸,胶粘面朝上放在书桌上一段时间后,发现粘有许多灰尘等等。
……
探究结论: 。
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