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圆底烧瓶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明用图1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乙所示.该物质在BC段处于__________(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比较图乙中AB段与CD段可知,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加热时间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用如图2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纸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是___________。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FG段会发现___________(请写出一条)。
(3)小明用图3所示的烧瓶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再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如图所示,加图是“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装置。

(1)该实验中存在一个错误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2)乙图是改正错误后根据实验数据所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可知该晶体在第5分钟时处于________态。
(3)丙图是温度计在第3分钟时的示数,则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冷的冬天,某兴趣小组发现,一根两端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一个粗大的冰块上,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如下有趣的现象:细金属丝割穿了冰块,而冰块保持完整。

他们对此现象进行了讨论,认为这是由于冰的熔化和凝固引起的。关于冰熔化的原因。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冰块的厚度小;
猜想2:金属丝的温度低;
猜想3:金属丝对冰块的压强大。
(1)为了验证猜想1是否正确,只改变冰块的厚度进行实验,金属丝都能割穿冰块。这说明猜想1是_________的。
(2)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猜想2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简要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在严寒的冬季,怡臣同学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人工造雪,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凝固B.凝华C.升华D.液化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__。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
(4)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分钟。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图像是我们科学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1)老师给了一种物质,请小明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小明探究后作出了熔解图像如图一。根据图像小明认为这种物质是______。(填“晶体”或者“非晶体”)
(2)小明继续探究甲乙丙三种物质,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甲、乙、丙三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二所示。由图小明获得以下信息:甲和丙肯定不是同种物质,他的依据是:______.甲的质量比乙的质量小,他的依据是:______。
(3)小明又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三中a线所示。实验时觉得加热时间太长,为了缩短加热时间,改进了实验:他提高了水的初温。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请在图三中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时的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应选用颗粒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属于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
(3)图乙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_____态。
当前题号:7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 ℃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 ℃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像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_℃。
(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的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的水都是200 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凝固点(℃)
0
-2
-4
-6
-8
-11
盐水浓度(%)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
(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 ℃,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______(选填“准确”或“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如图1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固体的好处是________.
(2)如图2所示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
(3)该固体熔化的图象如图3,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________min,BC段该物质处于________态.
当前题号:9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如下图是小明研究海波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 

(1)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________   
(2)乙图是小明绘制的海波熔化图像,图中________(用字母表示)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