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熔化与熔化现象
- 凝固与凝固现象
- 熔点和凝固点
-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 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 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 +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 沸腾及沸腾条件
-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 蒸发及其现象
-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 液化及液化现象
- 液化方法及其应用
-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 水的三态变化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某固态物质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并记录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
(1)该物质____晶体(填“是”或“不是”),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8min—14min时温度没有改变,是一个_________过程(选填“吸热”或者“放热”)。
时间/min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22 | 24 |
温度/℃ | 98 | 91 | 85 | 82 | 79 | 79 | 79 | 79 | 75 | 71 | 67 | 64 | 61 |
(1)该物质____晶体(填“是”或“不是”),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8min—14min时温度没有改变,是一个_________过程(选填“吸热”或者“放热”)。
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海波是非晶体 |
B.海波在AB段是液态 |
C.海波在BC段吸热,温度不变 |
D.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约8min |
下表是某物质加热熔化时的实验数据记录。据此分析,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0到6分钟时间内,此物质的温度一直在升高 |
B.第8分钟时,此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
C.在第10分钟到第12分钟时间内,此物质的固体质量保持不变 |
D.此物质属于晶体,它的熔点为48℃ |
某兴趣小组把一固态物质加热后变成了液体,随后停止加热让它冷却变成固体,记录开始冷却后20分钟内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1)表格中有个别的温度值读错了。请你指出___________。
(2)请你判断该物体是不是晶体?__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成员甲和乙重做实验,并画出了同一固体的熔化图象,如图。

问:图中,该物质在BC段中,处于__________状态,此时该物质要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观察并分析:乙所画图象是否错误?____造成乙图所示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____
温度/℃ | 95 | 89 | 84 | 80 | 70 | 80 | 75 | 71 | 67 | 64 | 60 |
时间/分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1)表格中有个别的温度值读错了。请你指出___________。
(2)请你判断该物体是不是晶体?__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成员甲和乙重做实验,并画出了同一固体的熔化图象,如图。

问:图中,该物质在BC段中,处于__________状态,此时该物质要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观察并分析:乙所画图象是否错误?____造成乙图所示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____
如甲图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图乙是烧杯内冰加热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中表示冰熔化过程的曲线部分是___(用字母表示)。
(2)不考虑环境因素,在第 4 分钟时,大试管内的冰处于___状态(填“固态”、“液态” 或“固液共存态”)。
(3)DE 段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物质___(填“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1)乙图中表示冰熔化过程的曲线部分是___(用字母表示)。
(2)不考虑环境因素,在第 4 分钟时,大试管内的冰处于___状态(填“固态”、“液态” 或“固液共存态”)。
(3)DE 段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物质___(填“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2013 年初,新疆很多地方发生了雪灾,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了尽快清除路面的积雪,军区某团出动了特种除雪车清除公路上的积雪和冰块。该特种除雪车安装了一台飞机用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利用高温高压燃气吹除公路上的积雪和冰块。这是一种非常快速、有效的除雪方式。
(1)雪在高达 600 ℃ 热风的冲击下,_______了热量,迅速_______成水,并被高达 10 米/秒的风吹到路边。
(2)积雪熔化成水后,一部分水在高温热风的冲击下,_____了热量,_____成了水蒸气。其中,______和_______两个条件都加快了水的蒸发。
(3)还有少部分积雪在高温作用下,_____了热量,直接由固态的雪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这个过程叫________。
(1)雪在高达 600 ℃ 热风的冲击下,_______了热量,迅速_______成水,并被高达 10 米/秒的风吹到路边。
(2)积雪熔化成水后,一部分水在高温热风的冲击下,_____了热量,_____成了水蒸气。其中,______和_______两个条件都加快了水的蒸发。
(3)还有少部分积雪在高温作用下,_____了热量,直接由固态的雪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这个过程叫________。
表中列出了一些物质的熔点,请回答问题。

(1)- 20 ℃ 的煤油呈________________态。
(2)白炽灯的灯丝用钨制成,其原因是____
(3)能否用铁锅来熔化铝块?___________
(4)在寒冷的冬天,北方某地室外气温可达-50 ℃ ,此地气象站冬天使用的温度计
是___(填“酒精”“煤油”或“水银”)温度计。

(1)- 20 ℃ 的煤油呈________________态。
(2)白炽灯的灯丝用钨制成,其原因是____
(3)能否用铁锅来熔化铝块?___________
(4)在寒冷的冬天,北方某地室外气温可达-50 ℃ ,此地气象站冬天使用的温度计
是___(填“酒精”“煤油”或“水银”)温度计。
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

(1)由图像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 ,在第 2 min 末该物质处于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______
(3)比较图中 AB 段和 CD 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___段吸收的热量较多。

(1)由图像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 ,在第 2 min 末该物质处于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______
(3)比较图中 AB 段和 CD 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___段吸收的热量较多。
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海波的颗粒 一点好(选填“大”或“小”)。加热过程中,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目的是使海波各处的 趋于一致。
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 ;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汽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