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物质处于固、液、气三种物态中某一状态下的分子排列方式。与图丁中自然现象的形成相对应的分子排列变化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甲
D.乙→甲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2-19 12:17: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物态变化事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雪开始消融
B.路面上的水被太阳晒干
C.清晨树叶上的露珠
D.水烧开时冒出的“白气”
同类题2
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图示)中提取到了一种无色固体,熔点为156℃~157℃,他们将这种无色固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它可以有效治疗疟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青蒿是一种植物
B.构成青蒿的细胞有细胞壁
C.青蒿素是晶体
D.青蒿素和松香的熔化图像相似
同类题3
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熔化
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降低了室内的气温
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D.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形成“冰花”是水液化形成的
同类题4
我国选手在大学生冬运会女子冰壶比赛中夺冠,比赛时两名队员在冰壶前方“刷冰”,使表面的冰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薄薄的一层水,这样就能够减小冰壶与冰面之间的摩擦,使冰壶按照运动员预计的运动快慢和方向运动。
同类题5
几年前,青藏铁路全线贯通.铁路要通过“千年冻土”区,“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为解决“冻土”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采取了下列措施(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在路基的坡面上铺设一层遮阳板,减小太阳的辐射加热,可防止“冻土”液化
B.路基两旁插有很多管形“热棒”,装在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在温度升高时会汽化,从路基内部吸热,使路基温度降低
C.“热棒”中氨气上升到上部会液化,液化会吸热
D.铁轨铺在路枕上,可以增大火车对路基的压强
相关知识点
常见的物质
物质的性质
物态变化
熔化与熔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