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青藏铁路全线贯通.铁路要通过“千年冻土”区,“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为解决“冻土”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采取了下列措施(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在路基的坡面上铺设一层遮阳板,减小太阳的辐射加热,可防止“冻土”液化
B.路基两旁插有很多管形“热棒”,装在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在温度升高时会汽化,从路基内部吸热,使路基温度降低
C.“热棒”中氨气上升到上部会液化,液化会吸热
D.铁轨铺在路枕上,可以增大火车对路基的压强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物体吸热之后(  )
A.温度一定升高 B. 晶体温度不变
B.非晶体温度不变     D. 温度不一定改变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
A.-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   B. 冰变成水
B.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   D. 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萘的熔点是 80℃,则 80℃的萘:(  )
A.一定是固态   B. 一定是液态
B.一定是固液共存的状态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三个试管中分别装甲、乙、丙固体,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甲、乙、丙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丙之间的质量关系,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甲的质量大于乙B.乙的质量小于丙
C.乙的质量大于丙D.甲的质量小于乙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对日常生活中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红墨水在水中能扩散,既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又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露和霜都是凝固现象
C.厨房炒菜时,闻到菜香,是分子运动的缘故
D.“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时,冰雪熔化要吸收很多热量,使气温降低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铁块熔成铁水
B.湿衣服晾干
C.河水结成冰
D.沸水上方出现“白气”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将一处于室温下的铁块投入一大桶温度恰为熔点的铁水中,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铁块有一部分熔化B.铁块的温度升高
C.一定有少量的铁水凝固D.它们最后的温度仍是铁的熔点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画线处涉及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