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根
- 茎
- 叶
- + 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 光合作用的原料
- 光合作用的原理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人们从事生产活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最终主要来自()
A.流水和风 |
B.太阳辐射能 |
C.绿色植物的能量 |
D.深埋在地下的煤和石油 |
某同学为研究某些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设计了如图一、二所示的实验。由漏斗向种子瓶内加入少量水[对应图三中的a点]后,测定的种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曲线[如右图三所示]。

问:在图三中植物光合作用曲线在cd段上升的原因是 。

问:在图三中植物光合作用曲线在cd段上升的原因是 。
将农田一昼夜的温度变化I,光照变化II和植物吸收C02 的变化III数据绘成曲线图。请回答:

(1)植物在 段内制造有机物;
(2)植物在 段内积累有机物;
(3)形成d处凹陷的原因是 。

(1)植物在 段内制造有机物;
(2)植物在 段内积累有机物;
(3)形成d处凹陷的原因是 。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如图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处于不同光照强度下在单位时间内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或释放量。

(1)植物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主要通道是叶表皮的 。
(2)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 5℃和3 0℃。那么,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 5℃时,图中曲线上的A点将向 移动(填“上”或“下”)。

(1)植物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主要通道是叶表皮的 。
(2)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 5℃和3 0℃。那么,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 5℃时,图中曲线上的A点将向 移动(填“上”或“下”)。
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测定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能检验的变化有很多种,通常只要检验其中之一的变化就可以了。从下列的变化里,选择其中最易操作的是_________(选填:①增加的葡萄糖 ②生成的淀粉 ③生成的氧气 ④消耗的氧气 ⑤消耗的二氧化碳)。
(2)用图中所示的装置,研究水草光合作用时,三角烧瓶里的水草中,加入______(选填:①葡萄糖 ②氢氧化钾 ③CO2的释放剂)效果最好。
(3)用这种装置测定光合作用,实际测得的物质变化量一般比理论计算求出的物质增加量要偏小,下列所列举的理由中,最恰当的理由是_______(选填:①实验有误差 ②由于蒸发散失了水分 ③生成的葡萄糖在呼吸作用中被消耗)。

(1)测定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能检验的变化有很多种,通常只要检验其中之一的变化就可以了。从下列的变化里,选择其中最易操作的是_________(选填:①增加的葡萄糖 ②生成的淀粉 ③生成的氧气 ④消耗的氧气 ⑤消耗的二氧化碳)。
(2)用图中所示的装置,研究水草光合作用时,三角烧瓶里的水草中,加入______(选填:①葡萄糖 ②氢氧化钾 ③CO2的释放剂)效果最好。
(3)用这种装置测定光合作用,实际测得的物质变化量一般比理论计算求出的物质增加量要偏小,下列所列举的理由中,最恰当的理由是_______(选填:①实验有误差 ②由于蒸发散失了水分 ③生成的葡萄糖在呼吸作用中被消耗)。
下列四位同学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A.小王认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
B.小柯认为: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
C.小明认为: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
D.小张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人和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
将生长状态相同的同一种植物的幼苗分成若干组,分别置于不同的日温和夜温下生长,其它生活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幼苗的高度,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1)幼苗生长最快的温度组合是:日温_______,夜温_______。
(2)幼苗生长最慢的温度组合是:日温_______,夜温_______。
(3)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注:标“一”为该组合未做实验。
(1)幼苗生长最快的温度组合是:日温_______,夜温_______。
(2)幼苗生长最慢的温度组合是:日温_______,夜温_______。
(3)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日温/℃ 平均高度/cm 夜温/℃ | 11 | 17 | 23 |
30 | - | 33.2 | 19.9 |
23 | 30.7 | 24.9 | 15.8 |
17 | 16.8 | 12.9 | - |
注:标“一”为该组合未做实验。
1648年,荷兰医生海尔蒙特把一株2.27kg的柳树苗种在装有90kg土壤的有盖木桶里,只浇雨水。持续5年,他发现柳树质量增加了74.33kg,而土壤质量只减少了56.7g。他据此第一次指出:“水分是植物体自身制造的原料”。到了1699年英国的伍德沃德改进了海尔蒙特的实验。他利用大小长势相同的薄荷苗为实验材料,把苗种在水里,控制给水量,并将装置放在室内阳光充足的阳台上,减少外界因素干扰。他选用不同水源进行重复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伍德沃德的实验具有创新意义,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
(2)分析伍德沃德实验数据可得,植物质量的增加不仅与水有关,而且与 有关。
(3)根据你对光合作用的认识,伍德沃德的实验不能证明植物质量的增加与大气成分中的 密切相关。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伍德沃德的实验具有创新意义,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
| B.选用薄荷苗可节省实验时间 | |
C.进行了重复实验减少实验偶然性 | ||
D.选用长势相同的薄荷苗减少干扰 |
(2)分析伍德沃德实验数据可得,植物质量的增加不仅与水有关,而且与 有关。
(3)根据你对光合作用的认识,伍德沃德的实验不能证明植物质量的增加与大气成分中的 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