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观察技能
- 实验技能
- 收集、处理和发布信息的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高速公路上小汽车的正常行驶速度约为120m/s |
B.教室里的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为40mA |
C.将一本掉在地上的科学书捡起放到课桌上所做的功约为2J |
D.一名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500Pa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宇宙飞船中可用超氧化钾(KO2)作为氧气再生剂。超氧化钾是一种固体,它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4KO2 + 2CO2 == 2K2CO3 + 3O2 为了验证这个反应能够产生氧气,该小组同学以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CO2来与KO2反应制取O2,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1)C处应从A、B两种装置中选择____________作CO2发生装置。
(2)已知CO2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D装置作用是为了除去CO2气体中可能混有的____________。
(3)有同学提出,CO2中混有的水蒸气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若要检验干燥的CO2能否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氧气,你对实验装置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

(1)C处应从A、B两种装置中选择____________作CO2发生装置。
(2)已知CO2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D装置作用是为了除去CO2气体中可能混有的____________。
(3)有同学提出,CO2中混有的水蒸气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若要检验干燥的CO2能否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氧气,你对实验装置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
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其原理是利用Fe2+和H2O2反应产生能降解污染物的活性成分。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温度恒为25℃或40℃.实验测得p﹣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
请回答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
(2)进一步实验发现,温度过高时,降解反应较难发生。请从所用试剂H2O2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
(3)为测定不同时间内有机物降解的浓度,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降解反应立即停止。根据图示信息,请写出迅速停止反应的一种方法:_______________。
请回答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
实验编号 | 实验目的 | 温度/℃ | pH | 浓度/(mg•L-1) | |
H2O2 | Fe2+ | ||||
① | 为②③提供参照 | 25 | 3 | 204 | 16.8 |
② | 探究温度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 _______ | ______ | _______ | _____ |
③ | _________________ | 25 | 10 | 204 | 16.8 |
(2)进一步实验发现,温度过高时,降解反应较难发生。请从所用试剂H2O2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
(3)为测定不同时间内有机物降解的浓度,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降解反应立即停止。根据图示信息,请写出迅速停止反应的一种方法:_______________。
动物细胞的细胞溶液浓度为0.9%,在浓度低于0.9%的NaC溶液中动物细胞会吸水膨胀,在浓度高于0.9%的NaCl溶液中动物细胞会失水皱缩,且浓度差越大,现象越明显。为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写出实验思路,完成相应内容。
材料与用具:兔红细胞稀释液、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显徼镜等。(要求:答题时对NaCl溶液的具体配制、待观察装片的具体制作不作要求)
(1)实验中,小金要用到100克0.9%的NaCl溶液则至少需要1.5%的NaCl溶液_______克。
(2)简述本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在低倍镜下,要观察的兔红细胞位于视野右上方,换用高倍镜观察时,你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4)该实验的记录表一般包含哪些内容?(写出具体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与用具:兔红细胞稀释液、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显徼镜等。(要求:答题时对NaCl溶液的具体配制、待观察装片的具体制作不作要求)
(1)实验中,小金要用到100克0.9%的NaCl溶液则至少需要1.5%的NaCl溶液_______克。
(2)简述本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在低倍镜下,要观察的兔红细胞位于视野右上方,换用高倍镜观察时,你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4)该实验的记录表一般包含哪些内容?(写出具体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下面是初中科学中的几个研究实例:①研究电流时,把电流比作水流;②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③研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时,选择相同的两株植物;④研究植物吸水时,将枝条插入红墨水中来显示水在茎中的运输。其中采用建立模型法的有( )
A.①③ | B.②④ | C.① | D.② |
科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以下研究的实验中,方法或实验目的不合理的是
A.“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换不同的定值电阻多次测量,为了减小实验误差 |
B.“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将每组控制在不同的温度中,为了研究温度对酶的作用 |
C.“通电导体周围是否存在磁场”:往往用小磁针来观察,运用了转换法 |
D.“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不同时期模型的建立,运用了模型法 |
自2019年1月1日起《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施行,为加强公共场所控烟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学校的科学探索小队想通过探究被动吸烟对小白鼠活动行为的影响,来告诉同学们公共场所禁烟的好处。
(1)组员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一氧化碳是香烟中的主要有害成分之一,请写出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共准备了56只小白鼠,进行了下列实验:①方法步骤
这样分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两点);
②实验观察结果记录
每点燃一次烟,观察小白鼠5-10分钟,记录在_____________环境下,他们的活动行为:
③实验分析:由以上的实验数据,可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组员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一氧化碳是香烟中的主要有害成分之一,请写出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共准备了56只小白鼠,进行了下列实验:①方法步骤
组别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小白鼠数量 | 6 | 6 | 6 | 6 | 6 | 6 | 6 | 6 | 6 |
实验条件 | 每次点燃2支烟,每小时1次,每天10次 | 每次点燃4支烟,每小时1次,每天10次 | 不点烟 |
这样分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两点);
②实验观察结果记录
每点燃一次烟,观察小白鼠5-10分钟,记录在_____________环境下,他们的活动行为:
组别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上午不点烟嗜睡的小白鼠数 | 10 | 16 | 无 |
点烟后12-16点活动加强的小白鼠数 | 18 | 18 | 无 |
不明原因死亡数 | 0 | 2 | 无 |
产仔后亲鼠咬死吃食幼鼠数 | 1 | 6 | 无 |
③实验分析:由以上的实验数据,可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影《流浪地球》中,人类靠点燃氧气与氢气混合气体的方法产生大量的能量,能量所带来的冲击波成功把地球推离危险轨道。小金想探究“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他了解到可燃性气体都有爆炸极限,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高于爆炸上限时不会爆炸会燃烧。他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步骤1:利用实验室制取氢气类似的装置,如图甲,用矿泉水瓶收集体积分数分别是5%~100%的氢气若干瓶;

步骤2:将瓶子倒扣后打开瓶塞,架在火柴梗上,如图乙,用另一根火柴点燃氢气,实验现象如表:
(1)步骤1中收集一瓶体积分数为50%氢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现象,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______________;
(3)小金觉得上述结论的范围还可以更加精确,下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步骤1:利用实验室制取氢气类似的装置,如图甲,用矿泉水瓶收集体积分数分别是5%~100%的氢气若干瓶;

步骤2:将瓶子倒扣后打开瓶塞,架在火柴梗上,如图乙,用另一根火柴点燃氢气,实验现象如表:
H2体积分数/% | 5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点燃时的现象 | 不燃不爆 | 弱 爆炸 | 强 爆炸 | 强 爆炸 | 强 爆炸 | 强 爆炸 | 强 爆炸 | 弱 爆炸 | 安静燃烧 | 安静燃烧 |
(1)步骤1中收集一瓶体积分数为50%氢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现象,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______________;
(3)小金觉得上述结论的范围还可以更加精确,下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如图为制备常见气体的部分装置.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仪器名称:a________ ,b________ .
(2)若用装置Ⅰ来制取某气体,选择该发生装置的依据是________ .
(3)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 (填字母代号).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仪器名称:a________ ,b________ .
(2)若用装置Ⅰ来制取某气体,选择该发生装置的依据是________ .
(3)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 (填字母代号).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
某科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将一镁条放入
溶液中,镁条表面覆盖了红色物质,但很快镁条表面又冒出很多气泡,他们觉得很奇怪。这些气泡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呢?同学们做出了一些假设:A:是氧气;B:是氯化氢气体;C:是氢气;D:是氨气。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直接否定的猜想是________;为探究气体究竟是什么,他们开始着手收集所产生的气体并进行实验。
实验一: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该气体,木条不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氧气;
实验二:用__________试纸试验该气体,试纸不变红,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氯化氢;
实验三:为确定气体是否是
,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每个装置的反应均完全)

(2)在B中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且C中 _____________,可证明该气体是
;
(3)为进一步确定该气体产生的本质原因,用精密pH试纸测试实验所用的
溶液,pH大约为5.5左右,最后确定
溶液呈____________性。后经查阅资料现:
为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酸碱性与实验结果相符。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直接否定的猜想是________;为探究气体究竟是什么,他们开始着手收集所产生的气体并进行实验。
实验一: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该气体,木条不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氧气;
实验二:用__________试纸试验该气体,试纸不变红,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氯化氢;
实验三:为确定气体是否是


(2)在B中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且C中 _____________,可证明该气体是

(3)为进一步确定该气体产生的本质原因,用精密pH试纸测试实验所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