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观察技能
- 实验技能
- 收集、处理和发布信息的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下列关于科学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应用了模型法 |
B.在液体中取一液柱作为研究对象,用压强公式推导出液体压强计算公式,这是模型法 |
C.验证“斜面越长越省力”的实验中,要保证斜面高度不变,这是推理法 |
D.在托里拆利实验中,计算玻璃管中水银的压强就是外界大气压强,这是类比法 |
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
①“测量九年级下科学课本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研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时,用白磷与氧气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
铜溶液反应等各种化学反应,并对比各化学反应前后的总质量;
③“研究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时,对多株植物进行多次实验;
④“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⑤“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
①“测量九年级下科学课本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研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时,用白磷与氧气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
铜溶液反应等各种化学反应,并对比各化学反应前后的总质量;
③“研究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时,对多株植物进行多次实验;
④“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⑤“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
A.①②⑤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②④⑤ |
小金对教室及教室内的物品进行了估测,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70分米 |
B.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200升 |
C.教室内的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
D.水平桌面上的科学书对桌面的压强约为70帕 |
小金在学习了酸的性质后,对家中放置的草酸十分感兴趣,决定探究草酸晶体的化学性质。他先上网查寻,得知草酸(H2C2O4·2H2O)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为101℃,易熔化成液体,受热易分解,分解时会有CO产生,接着他对受热分解的产物进行了进一步实验探究。
(1)猜想分解的产物
猜想一: CO、H2O
猜想二:CO2、CO
猜想三:CO2、CO和H2O
(2)小金设计了如图装置。在A框中,小金选择乙作为晶体受热分解的发生装置,为什么不选择甲呢?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反应,实验操作及数据如表:
(4)由上述实验判断,猜想三是正确的,支持该猜想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且m1:m2:m3=________________。
(5)从实验室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
(1)猜想分解的产物
猜想一: CO、H2O
猜想二:CO2、CO
猜想三:CO2、CO和H2O
(2)小金设计了如图装置。在A框中,小金选择乙作为晶体受热分解的发生装置,为什么不选择甲呢?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反应,实验操作及数据如表:
步骤 | 操作 | 质量/g |
1 | 称量草酸晶体的质量 | m1 |
2 | 加热草酸晶体 | / |
3 | 冷却 | / |
4 | 称量装置B中试管质量增重 | m2 |
5 | 称量C烧杯增重 | m3 |
(4)由上述实验判断,猜想三是正确的,支持该猜想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且m1:m2:m3=________________。
(5)从实验室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
碘化钾(KI)是白色固体,保存不当会被氧化为单质碘(l2)而泛黄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碘化钾变质的原因,开展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碘化钾变质有下列两种可能原因
甲: 4KI+O2+2H2O=4KOH+2I2
乙:4KI+O2+2CO2=2K2CO3+2I2(需在潮湿环境中进行)
(2)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K2CO3与Na2CO3的化学性质相似。
(实验探究)
(I)取少量已泛黄变质的碘化钾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①若要证明产生的气体是CO2,请简述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
②有同学提出即便证明了产生的气体是CO2,也不能得出“碘化钾变质的原因是乙”的结论。理由是_____
(2)为了探究得到碘化钾变质的原因兴趣小组的同学又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则在乙瓶中应加入______(填写物

(查阅资料)
(1)碘化钾变质有下列两种可能原因
甲: 4KI+O2+2H2O=4KOH+2I2
乙:4KI+O2+2CO2=2K2CO3+2I2(需在潮湿环境中进行)
(2)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K2CO3与Na2CO3的化学性质相似。
(实验探究)
(I)取少量已泛黄变质的碘化钾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①若要证明产生的气体是CO2,请简述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
②有同学提出即便证明了产生的气体是CO2,也不能得出“碘化钾变质的原因是乙”的结论。理由是_____
(2)为了探究得到碘化钾变质的原因兴趣小组的同学又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则在乙瓶中应加入______(填写物
糖尿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常见症状有多饮、多食、多尿以及消瘦等。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发症,会对人体多种系统造成损害。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一:将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步骤二:甲鼠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乙鼠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步骤三:重复步骤二的操作,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问题:
(1)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__。
(2)在探究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小鼠__。
(3)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
(4)该实验方案在设计上存在一处严重缺陷,请指出:__。
(5)对于正常人来说,饱食状态与饥饿状态相比较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__。
步骤一:将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步骤二:甲鼠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乙鼠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步骤三:重复步骤二的操作,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问题:
(1)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__。
(2)在探究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小鼠__。
(3)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
(4)该实验方案在设计上存在一处严重缺陷,请指出:__。
(5)对于正常人来说,饱食状态与饥饿状态相比较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__。

(1)制备二氧化碳的下列发生装置中,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与停止”的是________
A.①③⑤ | B.②③④ | C.①②④⑤ | D.③ |

实验进行时,若要气体从左向右流动,则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填仪器接口的字母)。
(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
(3)实验开始时,在点燃酒精灯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先通入CO2,待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出现现象时,再点燃酒精灯,以上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镁粉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