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 函数与导数
- 函数及其性质
-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 指对幂函数
- + 函数的应用
- 函数与方程
-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 导数及其应用
- 定积分
-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 平面向量
- 数列
- 不等式
-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 平面解析几何
- 计数原理与概率统计
- 推理与证明
- 算法与框图
- 复数
- 几何证明选讲
- 不等式选讲
- 矩阵与变换
- 初中衔接知识点
- 竞赛知识点
(2015•湖北模拟)定义一种新运算:a⊗b=
,已知函数f(x)=(1+
)⊗log
x,若函数g(x)=f(x)﹣k恰有两个零点,则k的取值范围为( )



A.(1,2] | B.(1,2) | C.(0,2) | D.(0,1) |
(2014秋•达州期末)函数f(x)=2x+x﹣2的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是( )
A.(﹣2,﹣1) | B.(﹣1,0) | C.(0,1) | D.(1,2) |
(2015秋•蕲春县期中)电信局为了配合客户不同需要,设有A,B两种优惠方案.这两种方案应付话费(元)与通话时间x(min)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D的坐标为(
,230).

(1)若通话时间为2小时,按方案A,B各付话费多少元?
(2)方案B从500分钟以后,每分钟收费多少元?
(3)通话时间在什么范围内,方案B比方案A优惠?


(1)若通话时间为2小时,按方案A,B各付话费多少元?
(2)方案B从500分钟以后,每分钟收费多少元?
(3)通话时间在什么范围内,方案B比方案A优惠?
通过研究学生的行为,心理学家发现,学生的接受能力依赖于教师引入概念和描述问题所用的时间.讲座开始时,学生的兴趣急增;中间有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较理想的状态,随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分散.分析结果和实验表明,用
表示学生掌握和接受概念的能力,x表示提出和讲授概念的时间(单位分)可以用下面公式:

(1)开讲后多少分钟,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能持续多长时间?
(2)一个数学难题,需要55的接受能力以及13分钟时间,教师能否及时在学生一直达到所需接受能力的状态下讲授完这个难题?


(1)开讲后多少分钟,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能持续多长时间?
(2)一个数学难题,需要55的接受能力以及13分钟时间,教师能否及时在学生一直达到所需接受能力的状态下讲授完这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