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局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B.《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C.“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D.《陈情表》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一句概述了自己坎坷的命运,统摄全篇,第一段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并且为下文作了铺垫。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本文多次写到主客问答,这种安排有什么作用?
当前题号:2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划线词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A.有饿莩B.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C.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闻者彰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以樊川之郑重,谓其理不及《骚》,未也,亦未必知《骚》也;《骚》之荒忽则过之矣,更欲仆《骚》,亦非也。千年长吉,余甫知之耳!诗之难读如此,而作者尝呕心,何也?樊川反复称道,形容非不极至独惜理不及《骚》不知其所长正在理外如惠施“坚白”特以不近人情。若眼前语、众人意,则不待长吉能之。此长吉所以自成一家欤!

(节选自刘辰翁《评李长吉诗》)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形 容 非 不 极 至 独 惜 理 不 及《骚》不 知 其 所 长 正 在 理 外 如 惠 施“坚 白”特 以 不 近 人 情。
【小题2】文中樊川、长吉的本名分别是_____、_____。
【小题3】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刘辰翁和樊川对长吉诗歌评价的异同。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六 国 论

苏 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B.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C.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D.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东”在战国时,指函谷关、崤山以东的地区。
B.“而韩、魏乘之于后”中的“乘”指四马一车。古代四马一车为一乘。
C.商鞅,卫国人,战国时政治家。主张重农抑商,他在秦国的改革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
D.“背盟败约”中的“盟约”指结盟时订立誓约或条约。
【小题3】比较苏洵与苏辙的《六国论》,对两篇文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辙明确提出“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因此六国的正确策略应该是“厚韩亲魏以摈秦”。
B.苏洵说的“弊在赂秦”主要说韩、魏,韩、魏之所以“赂秦”,是因为与秦接壤,“为积威之所劫”,如果各国照苏辙说的“厚韩亲魏”的办法去做,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C.苏洵认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地赂秦;苏辙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六国没有远略,背盟败约,自相残杀。可见父子二人的观点不尽相同。
D.两篇《六国论》均为史论文章,均采用借古讽今的写法,因此结尾都谈到现实问题,委婉地告诫当朝者要吸取历史教训。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2)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3)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对余征君为人方面的特点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予里人秦生被诬,杖且死,犹坐系不得出,征君脱骖马赎之出,而医药之,得不死。他日,之别墅,遇有夫妇哭甚哀,问知其有巨室逋,且鬻妇以偿也,趋诣巨室,自为券以代而解。征君所行德甚众,然不以自名。其受人德,则缕缕热中不亟报不止也。事橘泉公无违色。既以考终。柴毁骨立。每念不能终养公,泪交下子颐

 (选自王世贞《余庆传》)

A.好善乐施急人所难B.侍奉亲人极为孝顺
C.受人之恩急于图报D.学问广博不求名声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与韩荆州书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B.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C.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D.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户侯:食邑万户的封侯。唐朝封爵已无万户侯之称,此处借指显贵。
B.下车:古代作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初即位或到任也称为“下车”。
C.秘书郎:官名,专管图书收藏及校写。
D.长揖:相见时拱手高举自下而上以为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直接引用天下谈士的话,既表现了韩荆州对士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也赞美韩荆州谦恭下士,识拔人才。
B.作者自叙经历、才能和气节,表现了其“心雄万夫”的气概和“倚马可待”的自信,又赞颂了韩荆州的德行、学问和声望,并反复请求引荐。
C.李白将韩荆州比作王子师和山涛,以荀慈明和孔文举自况,直接说明自己希望“委身国士”“敢效微躯”的动机。
D.文末作者提出请韩荆州阅读自己的作品,并愿意当面呈上,就像薛烛相青萍宝剑、卞和识璞玉一样,自己也能得到韩荆州的赏识。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
(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谏逐客书》
(3)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养狸述

(唐)舒元舆

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吾得之于狸。狸之性,憎鼠而喜爱。其体趫,其文班。予爱其能息鼠窃,近乎正且勇。尝观虞人(掌管山泽的官吏)有生致者,因得请归,致新昌里客舍。舍之初未为居时,曾为富商家廪,墉地面,甚足鼠窍,日有鼠络绎然。某既居,果遭其暴耗。常白日为群,虽敲拍叱吓,略不畏忌。或暂黾侻跧缩,须臾复来,日数十度。其穿巾孔箱之患,继晷而有。昼或出游,及归,其什器服物,悉已破碎,若夜时长留釭续晨,与役夫更驱呵,甚累神抱。有时或釭死睫交,黑暗中又遭其缘榻过面,泊泊上下,则不可奈何。或知之,借椟以收拾衣服,未顷,则椟又孔矣。予心深闷,当其意欲掘地诛剪,始二三十日间,未果。颇患之,若抱痒疾。

自获此狸,尝阖关实窦,纵于室中,潜伺之。见轩首引鼻,似有鼠气,则凝蹲不动。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狸忽跃起,张爪呀牙,划泄怒声,鼠党帖伏不敢窜,狸遂搏击,瞬视间,群鼠肝脑涂地。迨夜始背釭潜窥室内洒然予以是益宝狸矣常自驯饲之到今仅半年矣狸不复杀鼠鼠不复出穴。 向韫椟服物,皆纵横抛掷,无所损坏。

噫!微狸,鼠不独耗吾物,亦将咬啮吾身矣。是以知吾得高枕坦卧,绝疮痛之忧,皆斯狸之功。异乎!鼠本统乎阴虫,用合昼伏夕动,常怯怕人者也。向之暴耗,非有大胆壮力,能凌侮于人,其人无御之之术,故得恣横若此。今人之家苟无狸之用,则红墉皓壁,固为鼠室宅矣。甘酿鲜肥,又鼠口腹矣,虽乏,人智其奈之何?呜呼!覆焘(天地)之间,首圆足方,窃盗圣人之教,甚于鼠者有之矣。若时不容端人,则白日之下,故得骋于阴私。故桀朝鼠多而关龙逢斩,纣朝鼠多而比干剖,鲁国鼠多而仲尼去,楚国鼠多而屈原沉。以此推之,明小人道长而不知用君子以正之,犹向之鼠窃而不知用狸而止遏,纵其暴横,则五行七曜,亦必反常于天矣。岂直流患于人间耶!

(节选自《全唐文》)

(注)①爱:隐蔽。②趫:行动轻捷。③黾:勉强。侻:狡猾。跧,quán:蜷缩。④釭:油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之初未为居时 某:我B.墉地面 堵:填堵
C.与役夫更驱呵   吻:嘴D.又鼠口腹矣 资:供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时或釭死睫交  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用合昼伏夕动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可怪也欤
C.向韫椟服物 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D.其人无御之之术  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的居所,曾经是富商家的粮仓,鼠洞极多,天天都有老鼠出入,对人毫无畏惧。
B.作者为了杜绝鼠患,曾经二三十天想不出好办法,为此事很是烦忧,患上了瘙痒病。
C.作者认为如果没有狸猫的存在,凭借人力,就是再怎么劳累也没有抵御老鼠的方法。
D.作者在末段用讽喻手法指出,若不任用君子来端正小人的行为,小人就会祸害人间。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迨 夜 始 背 釭 潜 窥 室 内 洒 然 予 以 是 益 宝 狸 矣 常 自 驯 饲 之 到 今 仅 半 年 矣 狸 不 复 杀 鼠 鼠 不 复 出 穴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吾得之于狸。
(2)故桀朝鼠多而关龙逢斩,纣朝鼠多而比干剖。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②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

【小题1】材料①表现出孔子__________的精神。材料②中“恒心”的含义是__________。
【小题2】孟子的观点与孔子有何不同?
当前题号:9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