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局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B.《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C.“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D.《陈情表》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一句概述了自己坎坷的命运,统摄全篇,第一段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并且为下文作了铺垫。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5-17 01:51: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小题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川泽其骇瞩纡:纡回曲折
B.云销雨霁:雨过天晴
C.于上路俨:整齐的样子
D.飞阁流丹,下无地临:靠近
 
【小题2】下列对有关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两个短句,点明了时令,字面与音韵属对工整,格调高亢嘹亮,领起下面对秋景的描绘。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写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小题3】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精妙之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
苏秦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
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乎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君以自覆为可乎?则齐不益于营丘,足下不逾楚境,不窥于边城之外。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
燕王曰:“夫忠信又何罪之有也?”对曰:“足下不知也。臣邻家有远为吏者,其妻私人。其夫且归,其私之者忧之。其妻曰:‘公勿忧也,吾已为药酒以待之矣。’后二日,夫至,妻使妾奉卮酒进之。妾知其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乃阳僵弃酒。主父大怒而笞之。故妾一僵而弃酒,上以活主父,下以存主母也。忠至如此,然不免于笞,此以忠信得罪者也。臣之事,适不幸而有类妾之弃酒也。且臣之事足下,亢义益国,今乃得罪,臣恐天下后事足下者,莫敢自必也。”
(选自《战国策·燕策》)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
B.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
C.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
D.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万乘”,指一万辆兵车。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王;战国时期,大的诸侯也称“万乘”。
B.“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是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这段文字中的“足下”就是这种用法。
C.“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谓接近或刚满一尺。形容距离近。“身无咫尺之功”,就是“我”最近没有功劳得以接近燕王的意思。
D.“三王”“五霸”,指的是先秦时期的八位杰出的君主:夏禹、商汤、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秦指出政治活动不能用普通的仁义道德来评价,“三王代兴,五霸迭盛”都是因为他们“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
B.苏秦认为故事中那个小妾虽然能够“活主父”“存主母”,却因为摔落酒杯而被主父鞭笞,这就是因忠信而获罪的不公平事例。
C.苏秦通过列举尾生、伯夷、曾参的事迹,说明自己也有向他们学习的愿望;结尾用一个小故事,说明了自己好心没有好报的处境。
D.苏秦认为自己像故事中的小妾一样,因忠信得罪。如果受到罪罚,他担心以后来侍奉燕王的人没有谁自信能够做到这样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
(2)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毋吾B.何乎?C. 乎大国之间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瑟希B.章甫C.乎舞雩D.可使
【小题3】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不吾知也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异乎三子者之撰。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小题4】翻译语句。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小题5】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点这一人物形象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周公谨墓下诗序1

粱肃(唐)

①昔赵文子观九原,有归欤之叹;谢灵运适朱方,兴墓下之作。或怀德异世,或感旧一时,而清词雅义,终古不歇。

②十三年春,予与友人欧阳仲山旅游于吴。里巷之间,有坟岿然。问于人,则曰:“吴将军周公瑾之墓也。”予尝览前志,壮公瑾之业;历于遗墟,想公瑾之神。息驾而吊,徘徊不能去。昔汉纲既解,当涂方炽,利兵南浮,江汉失险。公瑾尝用寡制众,挫强为弱,燎火一举,楼船灰飞。遂乃张吴之臂,壮蜀之趾;以魏祖之雄武,披攘踯躅,救死不暇。袁彦伯赞是功曰:“三光三分,宇宙暂隔。”富哉言乎!于是时弥远而气益振,世逾往而声不灭,有由然矣。

③诗人之作,感于物,动于中,发于咏歌,形于事业。事之博者其辞盛,志之大者其感深。故仲山有过墓之什2,廓然其虑,粲乎其文,可以窥盘桓居贞3之道,梁父间吟之意。凡有和者,当系于斯文。

注释:1本文是作者为欧阳仲山《周公瑾墓下诗》所作的序言。2什:篇。3盘桓居贞:言人在不可进取对应保持高尚正直。

【小题1】指出第①段引用“赵文子观九原”和“谢灵运适朱方”两个典故的目的。
【小题2】分析第②段中画线句的语言表达特点。
【小题3】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后凡是有应和之作的,都应附在我的序言之后。
B.以后凡是有应和之作的,都应附在欧阳仲山的诗作后面。
C.以后凡是同意我的观点的文章,都应附在我的序言之后。
D.以后凡是同意我的观点的文章,都应附在欧阳仲山的诗作后面。
【小题4】依据文章相关内容推断欧阳仲山的身份。
【小题5】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