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 南宋
- 岳飞(1103-1142)
- 陆游(1125-1207)
- 杨万里(1127-1206)
- 朱熹(1130-1200)
- 张孝祥(1132-1169)
- 辛弃疾(1140-1207)
- 姜夔(1155-1221)
- 文天祥(1236-1283)
- 邓剡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哀郢①(其二)
陆游
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
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从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②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
[注]①哀郢:本是屈原《九章》中的篇名,陆游借以为题。郢,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②章华:即章华台,公元前535年,楚灵王“举国营之”,在古云梦泽内修建了一座方圆40里的宏伟宫苑,以豪华富丽夸于诸侯,被誉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台”。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本诗首尾写景,中间抒情,情因景而发。以盛衰无常之景、慷慨悲壮之语,抒发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小题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尾联加以简析。
哀郢①(其二)
陆游
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
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从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②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
[注]①哀郢:本是屈原《九章》中的篇名,陆游借以为题。郢,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②章华:即章华台,公元前535年,楚灵王“举国营之”,在古云梦泽内修建了一座方圆40里的宏伟宫苑,以豪华富丽夸于诸侯,被誉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台”。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诗开篇写景,描写虽是十月,但郢都却犹如早梅绽放的初春,表达了诗人对郢都风光的赞美之情。 |
B.第二句“徂岁”指逝去的时光,“下阪轮”即下坡的车轮。该句抒发的感慨与曹操在《短歌行》中的感慨是一致的。 |
C.颔联写古往今来有多少像屈原这样的忠臣途穷困厄,又有多少节士去国怀乡,放逐江湖,诗人对此深感痛惜。 |
D.诗人“淋漓痛饮”于长亭薄暮之中,“慷慨悲歌”于华发初生之际,既有对前人的痛惜,又显出自我的旷达。 |
【小题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尾联加以简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小题。
壶中天
张炎
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
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
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衰草凄迷秋更绿,唯有闲鸥独立。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
(注)①张炎:宋末元初词人。宋亡以后,词人南归。②直:此处指波浪大。③海蟾:海月。
【小题1】上阕刻画主人公的愁苦形象,请简要概括“愁苦”包含的内容。
【小题2】请赏析下阕中“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的妙处。
壶中天
张炎
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
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
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衰草凄迷秋更绿,唯有闲鸥独立。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
(注)①张炎:宋末元初词人。宋亡以后,词人南归。②直:此处指波浪大。③海蟾:海月。
【小题1】上阕刻画主人公的愁苦形象,请简要概括“愁苦”包含的内容。
【小题2】请赏析下阕中“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 江 仙
辛弃疾
老去浑身无着处①,天教只住山林。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试问浮瓜沉李②处,清风散发披襟。莫嫌浅后③更频斟。要他诗句好,须是酒杯深。
(注)①老去句:语本苏轼《豆粥诗》“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②浮瓜沉李:语本魏文帝《与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后以“浮瓜沉李”形容夏天消暑行乐生活。③后:略似今日口语中之“啊”。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临 江 仙
辛弃疾
老去浑身无着处①,天教只住山林。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试问浮瓜沉李②处,清风散发披襟。莫嫌浅后③更频斟。要他诗句好,须是酒杯深。
(注)①老去句:语本苏轼《豆粥诗》“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②浮瓜沉李:语本魏文帝《与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后以“浮瓜沉李”形容夏天消暑行乐生活。③后:略似今日口语中之“啊”。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点明自己年老体衰,闲居山林,奠定全篇基调;“无着处”,正话反说。 |
B.两个“百年"间隔反复,照应上文之“老去”,寓示自己一辈子被荒废。 |
C.下片开头两句写夏日行乐,表达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归隐生活的向往。 |
D.本词语言明白如话,笔调轻松,言浅意丰,令人寻味不已。一些语句成为成语。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唐人歌诗,其 于 先 世 及 当 时 事 直 辞 咏 寄 略 无 避 隐 至 宫 禁 嬖 昵 非 外 间 所__应知 者 皆 反 复 极 言 而 上 之 人 亦 不 以 为 罪。如白乐天《长恨歌》讽谏诸章,元微之《连昌宫词》始末,皆为明皇而发。杜子美尤多。此下张祜赋《连昌宫》等三十篇,大抵咏开元天宝间事。李义山《华清宫》诸诗亦然。今之诗人不敢尔也。
(节选自洪迈《容斋笔记》)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小题2】文中的“李义山”指的是____(填人名),其号是____。
【小题3】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唐代诗歌的特点。
唐人歌诗,其 于 先 世 及 当 时 事 直 辞 咏 寄 略 无 避 隐 至 宫 禁 嬖 昵 非 外 间 所__应知 者 皆 反 复 极 言 而 上 之 人 亦 不 以 为 罪。如白乐天《长恨歌》讽谏诸章,元微之《连昌宫词》始末,皆为明皇而发。杜子美尤多。此下张祜赋《连昌宫》等三十篇,大抵咏开元天宝间事。李义山《华清宫》诸诗亦然。今之诗人不敢尔也。
(节选自洪迈《容斋笔记》)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小题2】文中的“李义山”指的是____(填人名),其号是____。
【小题3】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唐代诗歌的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野泊对月有感
南宋·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①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①逋逃:愤激之词,意为飘泊无家。 ②行朝:迁徙不定的朝廷。
【小题1】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请比较这首诗的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诗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在写法上的异同。
【小题2】题目中的“野泊”二字是怎样串起诗歌内容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野泊对月有感
南宋·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①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①逋逃:愤激之词,意为飘泊无家。 ②行朝:迁徙不定的朝廷。
【小题1】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请比较这首诗的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诗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在写法上的异同。
【小题2】题目中的“野泊”二字是怎样串起诗歌内容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定风波·杜鹃花
辛弃疾
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却解啼教春小住。风雨。空山招得海棠魂①。
一似蜀宫当日女。无数。猩猩血染赭罗巾。毕竟花开谁作主?记取。大都花属惜花人。
[注]①语出陆游《花时遍游诸家园》:“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作者以“杜鹃花”为核心意象,营造岀凄风苦雨的意境,以象征南宋王朝国运的风雨飘摇。
【小题2】这首词在意象运用上颇具特色,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定风波·杜鹃花
辛弃疾
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却解啼教春小住。风雨。空山招得海棠魂①。
一似蜀宫当日女。无数。猩猩血染赭罗巾。毕竟花开谁作主?记取。大都花属惜花人。
[注]①语出陆游《花时遍游诸家园》:“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着一“过”字,使全词文势急转直下,点明时序的变化,道出春光难留,美景不再的怅惘。 |
B.“杜鹃”句化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借望帝杜宇魂化杜鹃望国而啼表达词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
C.下阕用当年蜀宫的宫女之多来比拟杜鹃花之多,以哀景写哀情,增强了作品的感伤色彩。 |
D.词作结尾运用设问的方式,直抒胸臆,警示人们只有学会珍惜,才能真正拥有美好事物。 |
【小题2】这首词在意象运用上颇具特色,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朝中措 次韵同官约瞻叔兄及杨仲博(约)赏郡圃牡丹并遣酒代劝
魏了翁①
玳筵绮席绣芙蓉。客意乐融融。吟罢风头摆翠,醉馀日脚沉红。简书②绊我,赏心无托,笑口难逢。梦草③闲眠暮雨,落花独倚春风。
(注释)①本词是魏了翁在一次赏牡丹的筵席上的和韵之作,他仕途坎坷,屡受排斥,数次上疏,要求引退,却得不到批准。②简书:公牍。③梦草:神话中的一种草,似蒲,红色,昼缩入于地,一名“怀梦”。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本词风格清旷,上下片的结句属对工整,写景如画,喜悦中不乏飘逸、豁达之气。
【小题2】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朝中措 次韵同官约瞻叔兄及杨仲博(约)赏郡圃牡丹并遣酒代劝
魏了翁①
玳筵绮席绣芙蓉。客意乐融融。吟罢风头摆翠,醉馀日脚沉红。简书②绊我,赏心无托,笑口难逢。梦草③闲眠暮雨,落花独倚春风。
(注释)①本词是魏了翁在一次赏牡丹的筵席上的和韵之作,他仕途坎坷,屡受排斥,数次上疏,要求引退,却得不到批准。②简书:公牍。③梦草:神话中的一种草,似蒲,红色,昼缩入于地,一名“怀梦”。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玳筵”“绮”“绣芙蓉”皆席面装饰,高妙华贵,用以形容筵席的丰盛而精美。 |
B.翠叶在清风中起舞,鲜花在斜阳下更娇。众人对名花而畅饮、赋诗,其乐融融。 |
C.“沉红”既是写花又是写“日脚”西沉,落霞夕照,从而表现筵席开始的时间之晚。 |
D.“吟罢”“醉馀”两句感情由明快转入深沉,“沉红”一词奠定了下片的感情基调。 |
【小题2】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晚登城北门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①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②。
【注】①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北宋都城)。②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E. 本诗写诗人登楼所见所想,描写、记叙与抒情相结合,层次清楚,感情激愤,爱国之思、赤子之情跃然纸上。
【小题2】梁启超称赞陆游“亘古男儿一放翁”,请概括并分析这首诗所体现的陆游的“男儿”本色。
秋晚登城北门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①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②。
【注】①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北宋都城)。②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全诗都反映了他当时无拘无束和悠闲的日常生活。 |
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恋之情。 |
C.“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作者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感慨良多,铁马往事仍萦怀。 |
D.“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魂牵梦萦”正是其收复失土、报国心志的抒发。 |
【小题2】梁启超称赞陆游“亘古男儿一放翁”,请概括并分析这首诗所体现的陆游的“男儿”本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②,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小题1】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E. 本词上片末尾句使用了过渡,“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传神地写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用“今如许?”转折一问,将目击伤心的国事全融入问中。
【小题2】此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周郎赤壁之战的故事,试从详略的角度赏析两词写法的异同。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②,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小题1】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可谓造语相同,都以不同凡响的气势入文,展现了赤壁矶雄浑壮阔的气象。 |
B.“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运用对偶手法,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贴切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貔虎”指水边动物,“鱼龙”比喻勇猛的军队。 |
C.“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诗句写出了由三国至今,改朝换代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不止一次,历史的往事、风流人物也随着滚滚长江水而流逝,即事悟理。 |
D.“杨柳为谁春,摇金缕”与 姜夔的《扬州慢》结尾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都用写乐景抒发悲情的手法 。 |
【小题2】此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周郎赤壁之战的故事,试从详略的角度赏析两词写法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①
陆游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②。
(注)①本诗写于乾道元年(1165)秋天初,当时作者41岁,任隆兴通判。②琼糜:美酒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饥作祟”并不是说作者真有饥饿感觉,主要表现作者读书时如饥似渴的心理。
【小题2】本诗第四句“青灯有味似儿时”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①
陆游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②。
(注)①本诗写于乾道元年(1165)秋天初,当时作者41岁,任隆兴通判。②琼糜:美酒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为夜读缘起,自称“腐儒”,但联系作者的生生平看,其内涵应该别有深意。 |
B.“独喜”表明作者从古籍阅读中有所收获,又隐含着自己不屑与世沉浮的清高。 |
C.颈联转换角度,从室外写秋夜,内容不再局限于陋室青灯,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
D.“策策”“冬冬”,声声到耳,以动衬静,反而能使读者联想到阅读书籍给人的温暖。 |
【小题2】本诗第四句“青灯有味似儿时”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