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 南宋
- 岳飞(1103-1142)
- 陆游(1125-1207)
- 杨万里(1127-1206)
- 朱熹(1130-1200)
- 张孝祥(1132-1169)
- 辛弃疾(1140-1207)
- 姜夔(1155-1221)
- 文天祥(1236-1283)
- 邓剡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书愤
陆游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小题1】有人评论陆游这首《书愤》“句句是愤,字字是愤”,请从诗中找出一处谈谈你对诗人郁愤之情的理解。
书愤
陆游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小题1】有人评论陆游这首《书愤》“句句是愤,字字是愤”,请从诗中找出一处谈谈你对诗人郁愤之情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请简要赏析“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三句的艺术手法。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以明丽的春景来抒写哀情。 |
B.“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
C.词的上阕写景,主要通过渲染气氛,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
D.“波心荡,冷月无声”情景交融,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意境。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与邻翁登山亭
陆游
数掩槿篱围夕照,一间茅舍背阴崖。
吾生扰扰实无乐,人事悠悠那可谐?
忧患向来侵绿鬓,登临此日费青鞋。
京华旧友凋零尽,野老逢迎一散怀。
【小题1】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野老逢迎一散怀”写出了诗人在朋友相继离世后只能与乡野老翁相处的无奈。
【小题2】诗中作者的情感有什么样的变化?请结合全诗分析。
与邻翁登山亭
陆游
数掩槿篱围夕照,一间茅舍背阴崖。
吾生扰扰实无乐,人事悠悠那可谐?
忧患向来侵绿鬓,登临此日费青鞋。
京华旧友凋零尽,野老逢迎一散怀。
【小题1】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选取“槿篱”“夕照”“茅舍”“阴崖”一组意象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
B.“吾生扰扰实无乐”是诗人人生之路的概括,隐含着诗人对自己人生的否定。 |
C.“人事悠悠那可谐?”运用反问手法写出了诗人对世事难以顺畅的感叹。 |
D.“忧患向来侵绿鬓”运用拟人手法,点出诗人因忧患而容颜衰老的事实。 |
【小题2】诗中作者的情感有什么样的变化?请结合全诗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宴西楼①
陆游
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
万里因循②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烛光低映珠鞴③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④上月方中。
(注释)①西楼:成都府治西侧有筹边楼,唐李德裕建,曾与熟悉边事者在此共议抗御吐蕃等族侵扰事。②因循:随意地空让时光流逝。③珠鞴(gōu):绣着珠饰的单衣,代指歌舞女子。④摩诃池:在锦城西,隋将军萧摩诃所开,因此得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宴罢归途,夜凉迎面,摩诃池上,明月方中,宴饮笙歌,驱散了心头的愁云惨雾,对此佳景,诗人更生赏爱之情。
【小题2】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凊代吴焯说这两句“语轻而感深”(《批校剑南诗稿》,请简要分析“感深”的含意。
宴西楼①
陆游
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
万里因循②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烛光低映珠鞴③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④上月方中。
(注释)①西楼:成都府治西侧有筹边楼,唐李德裕建,曾与熟悉边事者在此共议抗御吐蕃等族侵扰事。②因循:随意地空让时光流逝。③珠鞴(gōu):绣着珠饰的单衣,代指歌舞女子。④摩诃池:在锦城西,隋将军萧摩诃所开,因此得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紧扣题目,从宴饮场所—西楼着笔。首句先以“豪雄”二字概括宴会盛大场面,次句进一步就此着意渲染。 |
B.“锦绣笙箫”描写歌管竞逐的画面,暗藏标题“宴”字;“在半空”则描绘出西楼耸立天半的形象。 |
C.颈联描写西楼宴饮,烛光映照穿着盛装的女子,衬得她们更加俏丽;酒晕扩散加深,使得她们的玉颊更加红艳。 |
D.颈联表现的不是单纯的沉醉享乐,而是无可奈何的悲凉绝望情绪,诗人醉宴西楼,不过是为了缓和精神上的苦闷。 |
【小题2】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凊代吴焯说这两句“语轻而感深”(《批校剑南诗稿》,请简要分析“感深”的含意。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
杨万里①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②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注)①杨万里,江西吉水人,做此诗时他正离家宦游,在广州任内。②无那: 无奈。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万物皆春”明点“春”,“一年过社”说的是春社,暗点“春”。海棠花开、燕子飞回,使人感到花也春,鸟也春。
【小题2】(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
杨万里①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②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注)①杨万里,江西吉水人,做此诗时他正离家宦游,在广州任内。②无那: 无奈。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锦绣堆”形容海棠花团锦簇,如堆锦织绣。这一片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并非眼前的实景,为虚写。 |
B.诗中虽然写“梦入”,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日春风和煦,春暖花开,感觉恍若梦境。 |
C.诗人从春日海棠开花、万物春回,联想到自己老了,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人的衰飒老气形成了对比。 |
D.空中浮云似青如白,或浓或淡,天晴欲雨: 柳絮将堕又飞,飘个不停; 五、六两句对仗工整,用笔工巧,语言典雅。 |
【小题2】(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漫兴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①。李蔡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候者。
芸③草去陈根,笕竹④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⑤,舍我其谁也?
(注)①据《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匈奴战,敌众我寡,受伤被俘,佯死,突然跃起夺得胡儿骏马,南驰以整残部。②李蔡:李广之堂弟。③芸:通“耘”,④笕竹:剖开竹子。⑤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下阕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朝家”指朝廷,结尾两句意指朝廷有朝一日选拔任用“力田”,一定会非自己莫属!
【小题2】请从表现手法、思想感情两个方面对这首词的上阕加以赏析。
卜算子·漫兴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①。李蔡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候者。
芸③草去陈根,笕竹④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⑤,舍我其谁也?
(注)①据《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匈奴战,敌众我寡,受伤被俘,佯死,突然跃起夺得胡儿骏马,南驰以整残部。②李蔡:李广之堂弟。③芸:通“耘”,④笕竹:剖开竹子。⑤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下阕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下阕整体表达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表现了必得朝廷重用的豪迈之态。 |
B.下阕一、二句与全词其他句有所不同,一改散句之状,讲究对仗,工整清新,重在写实。 |
C.“芸草去陈根”表面上是说自己根除园中杂草,实则表达对金军要斩草除根的态度。 |
D.“笕竹添新瓦”写对乡间屋舍的修缮,给人以词人将在此营生、长期居住之感。 |
【小题2】请从表现手法、思想感情两个方面对这首词的上阕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岩居僧
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小题1】下列对全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全诗塑造了一位远离俗世、生活悠闲、内心落寞的僧人形象。
【小题2】颔联“过”“摇”两字生动形象,请结合诗文分析其精妙之处。
岩居僧
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小题1】下列对全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点题,僧人所居并非殿阁参差的宝刹,也非游人熙攘的胜境,而是罕有人迹的深山。 |
B.颔联绘僧人所居山间景象,颈联具体写其生活,虽无惊人之笔,但精炼自然,无斧凿痕。 |
C.尾联发出感叹,间接抒发了自己对离尘出世生活的向往之情。 |
D.前六句将僧之居处、环境、生活都写到了;尾联向往之意溢于言表,是主题思想的点睛。 |
【小题2】颔联“过”“摇”两字生动形象,请结合诗文分析其精妙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①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①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E. 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小题2】作品中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①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①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诗首联开篇点题,“当年”呼应了题目中的“旧”字,后半句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出雄壮的气势。 |
B.颔联“壮志”与“秋风”形成鲜明对比,表明自己虽然在战场上勇于冲锋陷阵,怎奈年岁已高,打起仗来未免心有余力不足,令人感叹。 |
C.颈联表达出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状况的强烈反差。梦中时常还想着在北方杀敌,收复失地,可现实却只能身老乡野。 |
D.尾联诗人运用借代手法,想起已经故去十年的好友,感慨自己再也没有机会与志趣相投的好朋友相互鼓励。 |
【小题2】作品中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①
陆游
前年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
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
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
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
(注)①乾道九年(1173)的初春,陆游在成都安抚使的衙门中,担任参议官,这是一个空衔,公事是没有的。他的时光多半消磨在酒肆和歌院当中。诗歌作于此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E. 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忽而豪气奋发,忽而忧愁苦闷,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
【小题2】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①
陆游
前年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
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
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
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
(注)①乾道九年(1173)的初春,陆游在成都安抚使的衙门中,担任参议官,这是一个空衔,公事是没有的。他的时光多半消磨在酒肆和歌院当中。诗歌作于此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前两句加快过去,句子十分豪壮,气魄很雄伟,写白浪、急雪寄托了自己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
B.五、六两句在内容上与前四句对比鲜明,正因为前年、去年的生活都过得很有意义,比较下来,更加显得今年的不塂。 |
C.九、十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看到一个慷慨豪迈、孤傲高洁的诗人形象。 |
D.结尾两句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的深情怀念。 |
【小题2】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①。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长日惟消棋局”,据《晋书•谢安传》记载:太元八年,谢安派其弟谢石、其侄谢玄与前秦苻坚战于淝水,以少胜多,大败秦军。闻此捷报,谢安却与客人淡定下棋,脸无喜色。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E. 最后两句,从怀古转到写现实,这两句不仅写出江上波涛的险恶,也暗示了时局的险恶,表达了词人深切的忧虑。
【小题2】这是辛弃疾向建康行营留守史致道呈情的一首词。请简要概括他所呈之情。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①。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长日惟消棋局”,据《晋书•谢安传》记载:太元八年,谢安派其弟谢石、其侄谢玄与前秦苻坚战于淝水,以少胜多,大败秦军。闻此捷报,谢安却与客人淡定下棋,脸无喜色。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此词前三句,点明“吊古”的来意,抒发登楼望远、触景生情的感慨。“闲愁”与“吊古”呼应,暗示“闲愁”实乃作者故作悠闲之笔,并非真的闲愁。 |
B.四、五句紧承“吊古”,虎踞龙蟠是建康古迹,词人追问“虎踞龙蟠何处是”,意在表达今不如昔的“衰亡”悲情。 |
C.“柳外斜阳”五句是虚写,是词人对建康往昔美丽、宁静与祥和景象的联想,以引起读者进一步思古。 |
D.“儿辈”两句,是写词人觉得自己像谢安一样被疏远,难成功名,只寄希望于儿孙建功立业。词人以谢安自喻,表现自己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苦闷。 |
【小题2】这是辛弃疾向建康行营留守史致道呈情的一首词。请简要概括他所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