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朝中措 次韵同官约瞻叔兄及杨仲博(约)赏郡圃牡丹并遣酒代劝
魏了翁
玳筵绮席绣芙蓉。客意乐融融。吟罢风头摆翠,醉馀日脚沉红。简书绊我,赏心无托,笑口难逢。梦草闲眠暮雨,落花独倚春风。
(注释)①本词是魏了翁在一次赏牡丹的筵席上的和韵之作,他仕途坎坷,屡受排斥,数次上疏,要求引退,却得不到批准。②简书:公牍。③梦草:神话中的一种草,似蒲,红色,昼缩入于地,一名“怀梦”。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玳筵”“绮”“绣芙蓉”皆席面装饰,高妙华贵,用以形容筵席的丰盛而精美。
B.翠叶在清风中起舞,鲜花在斜阳下更娇。众人对名花而畅饮、赋诗,其乐融融。
C.“沉红”既是写花又是写“日脚”西沉,落霞夕照,从而表现筵席开始的时间之晚。
D.“吟罢”“醉馀”两句感情由明快转入深沉,“沉红”一词奠定了下片的感情基调。
E. 本词风格清旷,上下片的结句属对工整,写景如画,喜悦中不乏飘逸、豁达之气。
【小题2】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6-19 09:04: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炎①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②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③,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④,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释) ①张炎,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即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②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③西泠:西湖桥名。④韦曲:在长安南皇子陂西,唐代诸韦世居此地,因名韦曲。
【小题1】下面对词的内容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A.这首词借咏西湖,抒发哀愁。开头三句写景,借景抒情。“能几番游”二句最沉痛,抒发出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无限哀愁。
B.“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意谓连悠闲的鸥,也生了新愁。白鸥之所以全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常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
C.“当年燕子知何处?”此句代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
D.“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开帘”照应“掩门”,“飞花”照应“卷絮”,“啼鹃”应“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风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
E.这是一首写春暮时景的咏物词。写春天的景色等是实写,写内心之痛则是虚写。以景示情,以情带景。读耐人寻味,耐人咀嚼。很有豪放派的词风。
【小题2】这首词中,词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1)

叶梦得

霜降碧天静,秋事(2)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3)。

注释:(1)这首词作于南宋绍兴八年。当时叶梦得六十一岁,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九月望日,与幕下诸将操练弓箭,因病而未能上场习射。(2)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3)云中:汉代北方边防重镇。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篇以“霜降”“碧天”“秋事”“西风”“梧桐”突出了深秋的寥廓与凄清。
B.“起瞰”三句,写词人午夜登高远眺,不由生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借酒浇愁。
C.下片写了西园习射的情景,诗人因病不能竞武,看到虎士矫健英武的表现,感慨万千。
D.结尾“回首望云中”,诗人借汉代古地名表达了自己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心愿。
【小题2】明人毛晋《石林词跋》说叶梦得“不作柔语殢(tì,纠缠)人”。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