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②,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小题1】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可谓造语相同,都以不同凡响的气势入文,展现了赤壁矶雄浑壮阔的气象。
B.“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运用对偶手法,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贴切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貔虎”指水边动物,“鱼龙”比喻勇猛的军队。
C.“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诗句写出了由三国至今,改朝换代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不止一次,历史的往事、风流人物也随着滚滚长江水而流逝,即事悟理。
D.“杨柳为谁春,摇金缕”与 姜夔的《扬州慢》结尾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都用写乐景抒发悲情的手法 。
E. 本词上片末尾句使用了过渡,“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传神地写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用“今如许?”转折一问,将目击伤心的国事全融入问中。
【小题2】此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周郎赤壁之战的故事,试从详略的角度赏析两词写法的异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6-19 12:54: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齐天乐·蝉
仇远
夕阳门巷荒城曲,清音早鸣秋树。薄剪绡衣,凉生鬓影,独饮天边风露。朝朝暮暮。奈一度凄吟,一番凄楚。尚有残声,蓦然飞过别枝去。
齐宫往事谩省,行人犹与说,当时齐女。雨歇空山,月笼古柳,仿佛旧曾听处。离情正苦。甚懒拂冰笺,倦拈琴谱。满地霜红,浅莎寻蜕羽。
(注释)
①仇远:南宋末年元初人。
②齐女:蝉的别称。传说古时齐后饮恨而死,尸化为蝉,栖息于庭树之上,发出哀怨的鸣声。后人把蝉称作“齐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夕阳门巷荒城曲”描绘了一幅夕阳返照、门巷萧条、地僻城荒的萧瑟冷清的画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
B.“齐宫往事谩省”,齐女化蝉,古老的故事至今仍不时地被人们谈起。可是如今连齐女的化身——蝉也已悄然离去,引出家国兴亡之感。
C.“甚懒拂冰笺,倦拈琴谱”,因为“冰笺”和“琴谱 ”总会令人睹物思故。冰笺会使人联想起蝉的身姿体态,以致词人无心再翻开琴谱弹唱。
D.“满地霜红,浅莎寻蜕羽”,再次回想蝉的境况,霜风凄紧,红叶纷纷飘落,诗人在寻觅秋蝉脱下的外壳,以寄托自己深长的情思。
E. 这是一首借蝉言情之词。融化“齐女化蝉”的古老传说,巧妙地把蝉和人联系起来,倾吐词人一肚子难于诉说的处境和心境,意味深永。
【小题2】在词的上片中,作者用哪些手法来表现蝉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小题1】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暮江千顷”句,借景抒情,营造出的朦胧凄迷之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
D.上片第六句以“万斛”之江水写愁,使用借代手法,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
E. “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
【小题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