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军中乐
[南宋]刘克庄
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
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
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
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开头两句描写军营戒备森严的场景,“面面”和“深深”形成照应,渲染了战场紧张、肃杀的氛围。
B.诗人笔下的将军虽然身份高贵,但能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不披铠甲,放弃骑马,亲自带兵守卫在隘口。
C.诗中的将军不仅藐视敌人,认为“虏畏不敢犯”,还用“射麇捕鹿”这种畋猎方式来激发将士们的杀敌豪情。
D.同是军旅诗,陆游《关山月》中“戍楼刁斗催落月”侧面烘托人物,而“更阑酒醒山月落”则直接写人。
E. 全诗从帐门外写到帐门内,由将军写到士兵,由全景描绘而过渡到特写镜头,构思精巧严谨,脉络分明。
【小题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楼①
陆游
急雨洗残瘴②,江边闲倚楼。
日依平野没,水带断槎③流。
捣纸荒村晚,呼牛古巷秋。
腐儒忧国意,此际入搔头。
【注】①淳熙三年陆游被言官诬为“燕饮颓放”而遭免职,此诗作于第二年它自眉州回成都之后。②残瘴:残余的湿热之气。③槎:木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中的“洗”字突出雨势之大,该句写急雨一扫残存的湿热之气,点明了当时的天气特征。
B.次句写诗人的活动,诗人登上江边的楼阁,闲倚栏杆,凭高远跳,其中“倚楼”点了诗题。
C.首联中的“闲”字不仅写出了诗人此时投闲置散的境遇,而且引出下面两联的写景。
D.颔联通过视觉描写,由近及远为读者展现了一种清旷寂寥的意境,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吻合。
E. 颈联将乡野生活写得生动有味,表现了农民生活的悠闲与安定,从中隐约可见诗人的归隐之意。
【小题2】该诗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 定王台①
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②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③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注: ①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②空白九分头:用陈与义《巴丘书事》“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 ③云埋陵阙(què):皇宫与陵寝都埋没在远方的云雾中,词中指宋都汴京沦于敌手。陵阙:帝王陵墓、京都城阙,均为存亡的象征。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词所选意象多大气开阔,“雄跨”、“大江”、“万里”等词让全词呈现出雄浑壮阔的意境。
B.“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今昔对比,表现对西汉昔胜今衰的感叹。
C.“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直抒胸臆,表现词人无路请缨的悲愤。
D.结尾一个“愁”字,写出了词人对南宋王朝国势日衰的忧愤,充满壮志难酬的绝望。
E. 本词从深秋登临定王台开始着笔,中间写登临所思所见,最后收回到定王台上,结构紧凑,饶有余韵。
【小题2】同为登临之作,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情感上有何异同?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山道中
(金)赵沨
小穀城荒路屈盘,石根寒碧涨秋湾。
千章秀木黄公庙,一点飞雪白塔山。
好景落谁诗句里?蹇驴驮我画图间。
膏肓泉石真吾事,莫厌乘兴数往还。
(注)黄山:一名毅城山,在山东东阿。小毅城:即东阿县铜城镇。章:大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点题,通过描写登山道路屈曲盘旋,岩底一湾碧绿秋水闪着寒光,为全诗定下了凄清感伤的基调。
B.颔联具体描写黄山的名胜风光:黄公庙掩映在高大茂密的树木之中,白塔山顶点缀着一抹银亮的雪痕。
C.颔联对仗工整,设色精巧:黄公庙周围的古木色调浓暗,白塔山顶的白雪色调明亮,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D.尾联直抒胸脆,表达自己对黄山十分喜爱,即使病入膏肓也要经常来往。“莫厌”加强语气,情味盎然。
E. 诗歌以第三联综合前两联景语,尾联补足第三联余意,章法谨严,颇具匠心。
【小题2】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贺新郎
宋·刘过
弹铗西来路。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雁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腰下光茫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谁更识、此时情绪。唤起杜陵风月手,写不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
【注】①弹铗: 铗,剑。《战国策》记载,冯谖怀才不遇,牢骚满腹,靠在柱子上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腮”。孟尝君得知,吩咐总管给鱼吃。②悲歌击楫:《晋书·祖逖传》载, 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③杜陵:指杜甫,他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又《春日怀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弹铗西来路”,下笔开门见山,直接借冯谖弹铗的故事,表露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境,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B.“梦里寻秋”的“秋”有隐喻国势衰弱之意,“寻秋”两句暗示词人对国事的关怀以及面对沦落的北地江山却无门报国的痛心。
C.“想雁信家山何处?”词人希望鸿雁作使传递书信,却不知家在何处。国事既不堪问,家乡又音信杳然,更令人生出万千感慨。
D.“万里西风吹客鬓”三句写的是词人韶华已逝而功业未建的感慨,其中“把菱花(镜)”“自笑”表现了词人孤独中不乏豪迈的气概。
E. 下片首句“男儿事业无凭据”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委婉揭示了自己功名事业毫无着落的原因,又引出了对当年放浪形骸的回忆。
【小题2】请联系全词内容,从形象刻画的角度简要赏析下片画线的语句。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
(宋)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②。不应③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 ①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②青冥:青色的天空。这里代指朝廷。③不应:不顾。
【小题1】下列对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上片的前两句中,“记得”二字将词带入对往事的回忆。“相见日”三字,虽极平常,但却包含着那次相聚中种种快乐的情事,极为明白而又十分含蓄。
B.“回头双鬓已星星”这句上片是关合前后的过渡句。正因为词人对他们的武陵相会有着美好的记忆,而对分别以来的生活感到很哀伤,所以,他非常希望刚刚重新见面的朋友能长期在一起,以慰寂寞无聊之思,以尽友朋相得之欢。
C.“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通过江上杯酒相倾的细节描写,蕴含了诗人与友人尽情倾诉六年阔别的衷肠的情景,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情怀。
D.“铁马红旗寒日暮”这句,诗人借助意象的描绘表达情感,其中“铁马”表现出了友人久守边城的艰辛,进而表现出诗人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寒日暮”表达了友人思归的急切之情。
E. 此词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态,花费较多笔墨回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一方、辛苦劳顿的种种情状,与后文离别形成对比,具有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显示了作者的高超才情。
【小题2】本词的下片为人称赏,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下片。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南宋)张孝祥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②一片。
(注)①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②语出《列子•黄帝》: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再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词第一句中“湖边春色”既是起兴点,又为后面感受“东风”、观看“杨柳”、坐“湖船”做铺垫。
B.春日到来,作者情不自禁地向他人“问讯”湖上的景色,想象自己在湖面上乘船游玩,观赏春景。
C.上阙中的“又”字,既有作者对时光流逝、回顾历经坎坷的感慨,又重来此处的欣喜。
D.“世路”二句,暗承上片“过湖”,由描述转入议论,表达词人看惯世事纷争,无奈去到美好风物中寻求解脱。
【小题2】本词的结尾两句意境悠远,颇有韵味,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枕上偶成    陆游
放臣不复望修门①,身寄江头黄叶村。
酒渴喜闻疏雨滴,梦回愁对一灯昏。
河潼②形胜宁终弃,③周汉规模要细论。
自恨不如云际雁,南来犹得过中原。
注:①修门:战国时楚国郢都城门。②河潼:指黄河、潼关,意即中原地带。③周汉规模:指历史上周朝、汉朝立国的规模。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起句突兀,读来自有一股愤然不平之气扑面而来。其实这对陆游来说,是蓄之也久,其发也烈。第二句中的“江头黄叶村”既点出寄身之处,也于景色中暗示了季节,并为尾联写雁伏笔。
B.第三句意思是,酒后口渴,听到窗外疏雨声声觉得似乎能润一润喉咙,诗人于孤苦中感到些许的喜悦。
C.颈联运用了设问的手法,一问一答,作者认为周汉两朝都以河潼为根基而逐鹿中原 ,统一天下,南宋朝廷对此应当认真思索.
D.开篇“不复望修门”,写失望之深,而结尾又写自恨不如“犹得过中原”的雁,于矛盾中抒写了难忘国事的悲怆之情。
E. 这首诗先叙事,再议论,最后状景抒情,一气呵成,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中原而又报效无门的痛苦之情。
【小题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各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注)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①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戴复古,出生于1167年,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诗人。戴复古为人正直爱国,他生活的时代,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

【小题1】下列对本词及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显得起势平淡,愿不如苏词开头几句的气势雄伟;戴复古以朴素的叙事入题,倒也显得自然轻快。
B.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形象较鲜明;戴词写周郎,仅写他气吞区宇、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别是一种写法。
C.结尾三句,词人问道旁杨柳在为谁生春为谁摇动金色的柳条,传递出因自己感时伤世,再也无心观赏眼前美景的情绪.
D.上阕尾句“今如许”三字语义转折,提出疑问,感慨苍茫,意味深厚。其中既有对三国往事的无尽感慨,也有对时代的伤感。
E.这首词,风格豪迈,苍劲有力,在自然朴素的描写中,不时有浓重之笔与用力之笔出现,平淡之中见奇伟。
【小题2】与苏词相比,本首词在描写战争场面方面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说明。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乌夜啼
陆 游
金鸭余香尚暖,绿窗斜日偏明。兰膏香染云鬟腻,钗坠滑无声。
冷落秋千伴侣,阑珊打马心情。绣屏惊断潇湘梦,花外一声莺。
(注)①打马:宋代妇女的闺中游戏。②潇湘梦:出自岑参《春梦》“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
【小题1】简要分析“绿窗斜日偏明”中“偏”的妙处。
【小题2】词的下片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