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徐锴,会稽人。锴四岁而孤,母方教兄铉就学,未暇及锴。锴自能知书。稍长,文词与铉齐名。元中,议者以文人浮薄,多用经义法律取士,锴耻之,杜门不求仕进。铉与常梦锡同直门下省,出锴文示之,梦锡赏爱不已,荐于烈祖,未及用,而烈祖殂。元宗嗣位,起家秘书郎,齐王景遂奏授记室。时殷崇义为学士,草军书,用事谬误,锴窃议之。崇义方得君,诬奏锴泄禁省语,贬乌江尉。岁余召还,授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论冯延鲁人望至浅,不当为巡抚使。重忤权要,以秘书郎分司东都。然元宗爱其才,复召为虞部员外郎。后主立,迁屯田郎中、知制诰。拜右内史舍人,赐金紫,宿直光政殿,兼兵、吏部选事,与兄铉俱在近侍,号“二徐”。
初,锴久次当迁中书舍人,游简言当国,每抑之。锴乃诣简言,简言从容曰:“以君才地,何止一中书舍人?然伯仲并居清要,亦物忌太盛,不若少迟之。”锴颇怏怏。简言徐出伎佐酒,所歌词皆锴所为,锴大喜,乃起谢曰:“丞相所言,乃锴意也。”归以告铉,铉叹息曰:“汝痴绝,乃为数阕歌换中书舍人乎?”
锴凡四知贡举,号得人。后主裒所制文,命为之序,士以为荣。锴酷嗜读书,隆寒烈暑,未尝少辍。后主尝得周载《齐职仪》,江东初无此书,人无知者,以访锴,一一条对,无所遗忘。既久处集贤,朱黄不去手,非暮不出。少精小学,故所雠书尤审谛。后主尝叹曰:“群臣劝其官,皆如徐锴在集贤,吾何忧哉?”李穆来使,见锴及铉,叹曰:“二陆之流也。”
尝夜直,召对,论天下事,因及用人,才行孰先,后主曰:“多难当先才。”锴曰:“有人才如韩、彭而无行,陛下敢以兵十万付之乎?”后主称善。时国势日削,锴忧愤郁郁,得疾,谓家人曰:“吾今乃免为俘虏矣。”开宝七年七月卒,年五十五,赠礼部侍郎。谥曰文。锴卒逾年,江南见讨,比国破,其遗文多散逸者。
(节选自《南唐书》,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铉与常梦锡同直门下省    直:当值
B.重忤权要,以秘书郎分司东都 忤:违逆
C.故所雠书尤审谛 雠:校对
D.比国破,其遗文多散逸者  比:近来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贡举是当时朝廷用经义法律取士代替科举考试的人才选拔方式。
B.朱黄是指朱、黄两种颜色的笔墨,古人校点书籍时用它以示区别。
C.小学是中国古代经学中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等方面的学问。
D.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常借用陛下为对帝王的敬称。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伯仲并居清要,亦物忌太盛,不若少迟之。
(2)群臣劝其官,皆如徐锴在集贤,吾何忧哉?
【小题4】徐锴以才学自居,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小题1】下列对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动静结合,手法巧妙。
B.“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C.“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D.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E.作者通过“雪晓”、“清笳”、“铁骑”、“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周围环境的清冷。
【小题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宴西楼
(南宋)陆游
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
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烛光低映珠鞴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上月方中。
(注)①陆游因为主张抗金,不合当权者口味而被一迁再迁,赶到川蜀,这首诗即写于此时。西楼:成都府治西侧有筹边楼,唐李德裕建,曾与熟悉边事者在此共议抗御吐蕃等族侵扰事。又《蜀中名胜记》谓“转运司园亦称西园,园中有西楼”。②因循:随意、轻率、怠惰。③珠鞴(bèi):绣着珠饰的单衣,代指歌舞女子。④摩诃池:摩诃池即汗池,在锦城西。为隋将军萧摩诃所开,因是得名。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首句紧扣题目,从宴饮的场所——西楼着笔。先以“豪雄”二字虚点一笔,引出次句进一步的着意渲染。
B.第二句中“锦绣笙箫”描绘了豪华壮美、歌管竞逐的景象,暗藏题内“宴”字;“在半空”则突出了西楼耸立天半的形象。
C.“烛光低映珠鞴丽,酒晕徐添玉颊红”两句,不仅描绘了宴饮之上歌女的俏丽,而且突出了宴饮场面的热闹。
D.颈联续写西楼宴饮,意境温馨旖旎,表现诗人醉宴西楼,置身衣香鬓影之中,透露出了作者沉醉享乐的愉快心情。
E. 诗歌尾联以景作结,描写宴罢归途,描绘了夜凉迎面,摩诃池上,明月方中的景象,对此佳景,诗人更生愁苦之情。
【小题2】古人评此诗颔联“语轻而感深”,你认为此联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
〔宋〕叶梦得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 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注】①云中,指云中郡,汉代名将魏尚、李广曾做过云中太守,并于此地永抗匈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本句为倒装句式,西风渐紧,催促人做好准备迎接寒冬的到来。
B.起首句写寒霜遍地,碧天清肃。风声一响而过,诗人漫步梧桐树下,为下文设置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
C.“寥落”意为冷落,衰败。既写出关河深秋景象,也表现诗人目睹国土沦丧、山河破碎,内心无比沉痛,只好借酒消愁,与客同醉。
D.“争”字写出座中宾客正当盛年,习射武场得胜,嘲笑衰翁“病不能射”,顿生衰病之叹。
E. 词中上片言“回望”江山壮美,结句说“回首”云中郡许多感慨,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小题2】词中叙述了什么事?表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注】
王澜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注:宋宁宗嘉定十四年,金兵国攻蕲州,城陷。王澜因避蕲州失陷之灾,移居溢江,在新亭上写了本词。
【小题1】词的上阕运用“杜宇”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小题2】请简要分析下阕中词人情绪的变化过程。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楼醉中作
陆游
淋漓百榼①宴江楼,秉烛挥毫气尚遒。
天上但闻星主酒,人间宁有地埋忧。
生希李广名飞将,死慕刘伶赠醉侯。
戏语佳人颦一笑,锦城②已是六年留。
(注)①榼(kē),盛酒的器具。②锦城,指成都,陆游自乾道八年(1172),因积极主战,被排挤出朝廷到成都,至淳熙四年,正是六个年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淋漓百榼宴江楼”呼应标题,说自己在江楼饮酒,“淋漓百榼”描写诗人酣饮之状。
B.“秉烛挥毫气尚遒”放笔直抒,表现诗人醉中秉烛挥毫;意气道劲;诗酒自娱的文雅形象。
C.颔联紧承上文,转而抒发内心的极度忧愤,内心的忧愁实在无法排遣,只好借酒浇愁了。
D.“生希李广名飞将”借汉代名将李广故事,表现自己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人生理想。
E. “死慕刘伶赠醉侯”借西晋名士刘伶故事,表现诗人不慕名利,笑傲王侯的人生态度。
【小题2】联系诗歌内容,谈谈你对“戏语佳人颦一笑,锦城已是六年留”这两句诗内容的理解。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舟中对月(节选)
陆 游
月窥船窗挂凄冷,欲到渝州酒初醒。
江空袅袅钓丝风,人静翩翩葛巾影。
哦诗不睡月满船,清寒入骨我欲仙。
人间更漏不到处,时有沙禽背船去。
(注)①宋孝宗淳熙五年二月,陆游自成都奉召东归。此诗写在过嘉州向渝州的旅船中。
②钓丝:钓竿上的丝;竹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月光照进船窗,“凄冷’’二字既表现了月光的特点,又写了诗人的心情。
B.直到抵达渝州,诗人的酒意才刚刚醒过来,看来诗人是喝了很多酒的。
C.“袅袅”是写竹子在风中摇摆的姿态,“翩翩”则突出诗人风度不凡。
D.诗人兴致非常高,在满船月光之中吟起诗来,进入了飘飘欲仙的妙境。
E. 诗人听不到更漏之声,只见沙滩禽鸟背船飞去,突出了自己的孤苦寂寞。
【小题2】本诗是怎样表现“月”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 乡 子

陆 游

早岁入皇州,尊酒逢尽胜流。三十年来真一梦,堪愁,客路萧萧两秋。

蓬峤偶重游,不待人嘲我自羞。看镜倚楼俱已矣,扁舟,月笛烟蓑万事休。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两句词写出了作者年轻时的胸襟抱负和交游名人雅士的繁华热闹的生活情景。
B.“三十年来真一梦”,一个“梦”字,写出了作者无尽的心酸和世事无常的不尽慨叹。
C.“客路萧萧两鬓秋”,写出了作者他乡为官,为国事日夜操劳,以致两鬓发白的情况。
D.故地重游,不待人嘲,自感羞愧,写出作者年老体衰、事业无成、愁苦不堪的形象。
E.“扁舟”“月笛”“烟蓑”等意象,构筑了一幅宁静淡远的生活图景,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的心境。
【小题2】词中作者把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对比,试做具体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作者此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收复中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太常引》,词牌名。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光无限,词人诗兴大发,挥笔写下这首词,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怀。
B.词的下片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
C.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
D.“被白发欺人奈何”这句采用拟人手法,说嫦娥白发苍苍怎么还欺负我?表达了自己虚度光阴,不能实现理想的痛苦。
【小题2】“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这句很精彩,请赏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这首词起势同样不凡,同样气势雄伟,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B.相对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本词对赤壁大战场面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C.“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
D.“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由三国至今,改朝换代的事已经发生不只一次了,历史的往事已经随江潮而逝去。
E.下阕词中运用借代修辞描绘了“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但词人由于感时伤世,再也无心观赏。
【小题2】此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