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小题。
壶中天
张炎
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
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
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衰草凄迷秋更绿,唯有闲鸥独立。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扣舷歌断,海蟾ƒ飞上孤白。
(注)①张炎:宋末元初词人。宋亡以后,词人南归。②直:此处指波浪大。③海蟾:海月。
【小题1】上阕刻画主人公的愁苦形象,请简要概括“愁苦”包含的内容。
【小题2】请赏析下阕中“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的妙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6-11 04:21: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唐多令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南宋爱国词人,号龙洲道人,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收复中原大计,但不被朝廷重用。②南楼,又名安远楼,在武昌黄鹄山上,当时武昌是南宋和金人交战的前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词开头一起用了两个偶句,写登楼之所见。“满”“带”“浅”三字用得尤为精妙传神,把稀疏的外景同低徊的凄凉的心境交融在一起,为全词着上了一层“忧伤底色”。
B.“二十年重过南楼”,作者以时空交错的技法把词笔从空间的凭眺折入时间的溯洄,以虚间实,别起波澜。“过”点明此行不过是暂歇而已,为下阕的“旧江山浑是新愁”作铺垫。
C.“柳下……”三句,用“犹”“能”“又”三个虚字呼应提携,更使词意跌宕,为追怀昔游、感慨苍凉的画幅,又涂上浓重的一笔,能将词人灵魂的皱折淋漓尽致地揭示无余。
D.“黄鹤断矶头”一句中,“矶头”上缀一“断”字,便有残山剩水的凄凉意味,不是随意之笔,见出词人锤炼语言的功夫。可印证朱光潜先生所论的文字与意境、感情有密切关系的观点。
E. 本词章法谨严浑成。卒章三句写买花载酒,是想要重温少年冶游放荡之乐。先用“欲”字一顿,提出游乐的意愿,接着用“不似”一转,则纵去也无复当年乐趣,表示了否定的态度,“少年”与上片“能几日,又中秋”相绾合。
【小题2】明代李攀龙说:“旧江山浑是新愁,读之下泪。”请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汉武帝末年,盗贼滋起,大群至数千人,小群以百数。上使使者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于是作“沈命法”,曰:“群盗起不发觉,觉而弗捕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其后小吏畏诛,虽有盗,弗敢发,恐不能得,坐课累府,府亦使不言。故盗贼寝多,上下相为匿,以避文法焉。光武时,群盗处处并起。遣使者下郡国,听群盗自相纠擿,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吏虽逗留回避故纵者,皆勿问,听以禽讨为效。其牧守令长坐界内有盗贼而不收捕者,及以畏愞捐城委守者,皆不以为负,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唯蔽匿者乃罪之。于是更相追捕,贼并解散。此二事均为治( ),而武帝之严,不若光武之( ),其效可睹也。

【小题1】写出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盗贼起    (2)斩首大部至万余级
(3)听从讨为效 (4)其牧守令长界内有盗贼而不收捕者
【小题2】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及畏愞捐城委守者 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B.以避文法     三人行,必有我师
C.唯蔽匿者乃罪 而武帝
D.但取获贼多少殿最 此二事均治盗
【小题3】下列选项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听群盗自相纠擿B.以避文法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二帝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使使者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
(2)其后小吏畏诛,虽有盗,弗敢发。
【小题5】根据上文内容,文中括号处应填的词依次是____ 、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