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①更长门句: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因妒而被废幽居长门宫,司马相如曾为之作《长门赋》。②指汉将李陵。

【小题1】上片起句“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有什么作用?
【小题2】下片“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一句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夜宿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①怪生:怪不得。②使风;本诗中指用伞当帆,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小题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舟》诗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被一艘小船上孩子们的行为触动有感而作。《夜》诗的题目表明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
B.《舟》诗中两个小孩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船桨都收放起来了,令人感到奇怪。《夜》诗描写了初春时节乡村里盎然的春意和天真可爱的儿童。
C.《舟》诗中的后两句形象准确地写出了诗人明了真相后的恍然,读完全诗,我们仿佛可以感知到诗人的豁然开朗和哑然失笑。
D.两首诗语言浅白,形象鲜明,作者描绘不同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了同样高超的艺术构思。
【小题2】杨万里诗中对儿童稚态的描摹,往往能够起到点活全诗的作用。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文章贵众中杰出,如同赋一事,工拙尤易见。余行蜀道,过筹笔驿,如石曼卿诗云意中流水远愁外旧山青脍炙天下久矣然有山水处便可用不必筹笔驿也。殷潜之与小杜诗甚健丽,亦无高意。惟义山诗云:“鱼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诵此两句,使人凛然复见孔明风烈。马嵬驿唐诗尤多,如刘梦得“绿野扶风道”一篇,人颇诵之,其浅近乃儿童所能。义山云:“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语既亲切高雅,故不用愁怨堕泪等字,而闻者为之深悲。

(节选自《苕溪渔隐丛话》)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小题2】文中的“义山”指__________。(填人名)。
【小题3】作者认为“小杜”和“义山”的诗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本诗是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后,贬官为民,闲居带湖期间投宿博山脚下一户王姓人家所作。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清平乐”是词牌;“独宿博山王氏庵”是词题,词题交代了住宿的时间、地点和词的主旨。
B.上片前两句写饥鼠“绕床”、蝙蝠“翻舞”的动态,表现环境的热闹和词人心情的愉快。
C.“松风吹急雨”这一句写出了风雨交加的的环境特点,“吹”字极具表现力。
D.“破纸窗间自语”中“自语”, 自然而又风趣地将风吹纸响拟人化、渲染了环境的凄凉。
E.下片前两句,意思是说平生为了国事奔波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后则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
【小题2】“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后,约45岁时,贬官为民,闲居带潮。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饥鼠”说明这里已经长时间断了“烟火”;蝙蝠翻舞,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眼中所见。
B.“屋上”二句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耳中所闻,屋外狂风暴雨,窗纸破烂,瑟瑟自语
C.上片四句描绘夜宿王氏茅屋中的实景,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D.下片抒写词人无限感慨,“眼前万里江山”,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小题2】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思?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居

方岳

春溪革湖漱山瓢,归卧藤阴藓径遥。

云气酿成巫峡雨,松声寒似浙江潮。

书生与世例迂阔,山意向人殊寂寥。

却喜庾郎贫到骨,韭畦时一摘烟苗。

注:庾郎,指庾杲之,南朝齐人,任尚书驾部郎,家清贫,食唯有韮菹、生韮杂菜。
【小题1】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小题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尾联中“喜”的原因。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忠堂记

岳珂

庐陵号多士,儒先名臣,今古辈出,里人图所以尊显风厉以垂无穷者。嘉泰四年八月,始为堂,县以祀三忠。时周益公在里居,春秋七十有九矣,是岁多不怿,稍谢碑版之请,不肯为。一日,韦布款其门者百数,阍辞焉,弗可,乃强为通。益公方卧,奋然起曰:“是当作。”即为属稿,文不加点而成,邑人惬望。四方闻其复秉笔,求者沓至,益公实病矣。其冬十月,遂,盖绝笔焉。

后四年,余得录本于李次夔,其文曰:“文章,天下之公器,万世不可得而私也;节义,天下之大闲,万世不可得而逾也。吉为江西上郡,自皇朝今,二百余年,兼是二者,得三公焉。曰欧阳,以六经粹然之文,崇雅黜浮,儒术复明,遂以忠言直道,辅佐三朝,士大夫翕然尊之,天子从而谥曰文忠,莫不以为然。南渡抢攘,右相杜充,拥众臣虏,金陵守陈邦光就降,惟通判杨邦乂戟手骂贼,视死如归,国势凛凛,士大夫复翕然尊之,天子从而褒赠之,赐谥曰忠襄,则又莫不以为然。时宰议礼,众论汹汹,惟一编修官胡铨毅然上书,乞斩相参、虏使,三纲五常赖以不坠,士大夫复翕然尊之,厥后天子从而褒赠,赐以忠简之谥,则又莫不以为然。是之谓三忠。虽然此邦非无宰相,如刘冲之在朝,尝力荐文忠,留置翰苑,又引富文忠公弼共政,今姓名著在勋臣之令,而谥则未闻,子瑾孙僴,俱为待制,迄不能请,矧被遇之从臣乎?夫然后知节以一惠,天子犹不敢专,亦必士大夫翕然尊之,乃可得耳。”

其后楼宣献铭益公墓,称其精确简严,士谓纪实。益公谥文忠。余谓它日有尚贤者在位,隮配其间,尚可谓四忠也。

(选自《桯史》,有删改)

注:①风厉:鼓励,劝勉。②韦布:韦带布衣,借指寒素之士,平民。③大闲:基本的行为准则。④抢攘:纷乱貌。⑤矧:况且。⑥隮配:隮祔,配附。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其冬十月    ________
(2)自皇朝今    ________
(3)后天子从而褒赠    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庠:这中指学校。周代称呼地方学校叫庠。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B.薨:古代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称皇帝、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文中是指周益公因病去世。
C.通判:官名。位居知府之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D.翰苑:翰林院的别称,中国古代以文学供奉宫廷的官署。长官为掌院学士,属官有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统称翰林。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犹不敢专,亦必士大夫翕然尊之,乃可得耳。
(2)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报任安书》)
【小题4】结合第一小节,概括周益公能够配谥“文忠”的依据。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字。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注)①此词作于庚戌年,即公元1190年。当时南宋国力很弱,随时面临金兵南进的威胁。篆冈,是辛弃疾在上饶的带湖别墅中的一个地名。②宋玉有诗云:“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夜月楼台,秋香院宇”二句对起,以工整清丽的句式描绘出秋月辉映楼台、秋花香幽院宇的迷人夜景。
B.承接起句,第三句转写景中之人,神态细节的描写中衬以一个助词“地”字,将人物欢乐之状表现得跃然纸上。
C.上片末二句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和一般文人一样的见秋即悲的伤感之情,借宋玉悲秋之感以助自己抒情的笔势。
D.下片末句“重阳节近多风雨”中“风雨”一语双关,既指自然风雨的气候,更是暗喻南宋当时险恶的政治形势。
【小题2】词中“悲”字,反复出现,请结合全篇,分析“悲”字的内涵。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朱敦儒

谁转琵琶弹侧调,征尘万里伤怀抱。客散黄昏庭院悄,灯相照,春寒燕子归来早。

可惜韶光虚过了,多情人已非年少。只恐莺啼春又老,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尘万里”点明了客居他乡的处境,“伤怀抱”一词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客散黄昏庭院悄”写出了客人聚会离开后庭院静谧的情形,给人孤单落寞之感。
C.燕子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充满情义,燕子早早归来给自己带来了慰藉。
D.“只恐莺啼春又老”一句既点明时令,又在景物描写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
【小题2】有人说词的下片充满了悲惋之情,请结合词句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问题。

唐多令

刘过①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②。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陈亮等人有着较深的交往,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②南楼,在武昌黄鹤山上,一名安远楼。南宋时“武昌系与故分争之地”(《蓼园词选》),很多词人登临黄鹤楼时都留下了深沉的作品。

(1)上阙开头两句“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作者在这首登临之作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3)请赏析这首词中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