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居

方岳

春溪革湖漱山瓢,归卧藤阴藓径遥。

云气酿成巫峡雨,松声寒似浙江潮。

书生与世例迂阔,山意向人殊寂寥。

却喜庾郎贫到骨,韭畦时一摘烟苗。

注:庾郎,指庾杲之,南朝齐人,任尚书驾部郎,家清贫,食唯有韮菹、生韮杂菜。
【小题1】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小题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尾联中“喜”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7-20 06:02: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杨炎正(1)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丝。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2),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起首两句点明时间和季节,“无语问西风”,表明词人是在内心相问而没有表达出来。
B.上片三四句写词人来到江边,见秋江上满眼芙蓉,红艳夺目,像被胭脂染过,这是词人黯淡心境中的一抹亮色。
C.上片最后两句写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倚着阑干,词人非醉非醒、似醉仍醒,愁怀难遣。
D.下片前三句总领下片,以夸张笔法写词人客游他乡,天涯浪迹,萍踪不定,漂泊东西,由此引出“人生如寄”的感慨。
E. 最后两句,笔调顿挫,“莫匆匆”三字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既欲摆脱一切而又内心彷徨的心态。
【小题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并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唐多令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南宋爱国词人,号龙洲道人,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收复中原大计,但不被朝廷重用。②南楼,又名安远楼,在武昌黄鹄山上,当时武昌是南宋和金人交战的前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词开头一起用了两个偶句,写登楼之所见。“满”“带”“浅”三字用得尤为精妙传神,把稀疏的外景同低徊的凄凉的心境交融在一起,为全词着上了一层“忧伤底色”。
B.“二十年重过南楼”,作者以时空交错的技法把词笔从空间的凭眺折入时间的溯洄,以虚间实,别起波澜。“过”点明此行不过是暂歇而已,为下阕的“旧江山浑是新愁”作铺垫。
C.“柳下……”三句,用“犹”“能”“又”三个虚字呼应提携,更使词意跌宕,为追怀昔游、感慨苍凉的画幅,又涂上浓重的一笔,能将词人灵魂的皱折淋漓尽致地揭示无余。
D.“黄鹤断矶头”一句中,“矶头”上缀一“断”字,便有残山剩水的凄凉意味,不是随意之笔,见出词人锤炼语言的功夫。可印证朱光潜先生所论的文字与意境、感情有密切关系的观点。
E. 本词章法谨严浑成。卒章三句写买花载酒,是想要重温少年冶游放荡之乐。先用“欲”字一顿,提出游乐的意愿,接着用“不似”一转,则纵去也无复当年乐趣,表示了否定的态度,“少年”与上片“能几日,又中秋”相绾合。
【小题2】明代李攀龙说:“旧江山浑是新愁,读之下泪。”请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