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秋登城北门①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贫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不但紧扣诗题,而且写出了诗人当时闲散的生活和日渐衰颓的状况。
B.颔联抓住“一点烽”“两行雁”这两个物象抚今追昔,通过远景与近景的交替,抒发了对岁月空逝,大宋复兴无期的感慨。
C.颈联的“山河”代表国家,“身世”指所处的时代,诗人登城“搔首”“倚楼”不禁思考,谁是兴国的英雄?谁是扭转乾坤的豪杰?
D.尾联“横槊赋诗”借指诗人驰聘疆场的戎马生涯,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非复昔”三字包含着良机已失、大势已去的无限感慨。
【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夜不寐有赋

陆游

急雨初过天宇湿,大星磊落才数十。

饥鹘掠檐飞磔磔,冷萤堕水光熠熠。

丈夫无成忽老大,箭羽凋零剑锋涩。

徘徊欲睡复起行,三更犹凭阑干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急雨之后,天地间湿气蒸腾,隐约只能望见夜空少数大星的景象。
B.猛禽低飞磔磔有声,冷萤力竭随人水中,动物的异常表现反映出夏夜的窒闷。
C.诗人以凋零的羽箭与生锈的宝剑比自己,意在表现自己久疏战阵,武艺荒废。
D.诗歌写夏夜不寐的见闻感受,表达诗人不遇的喟叹,融叙述描写抒情为一体。
【小题2】“三更犹凭阑干立”与“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都是富有表现力的细节,请分析它们在情感表现上的异同。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小题1】这首诗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初夏时令特点?并具体描述前两句中的景色。
【小题2】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好事近·席上和王道夫赋元夕立春

辛弃疾

彩胜斗华灯,平地东风吹却。唤取雪中明月,伴使君行乐。

红旗铁马响春冰,老去此情薄。惟有前村梅在,倩一枝随著。

(注)①彩胜:又称幡胜。《续汉礼仪志》有:“立春之日,立青幡于门外。”②“红旗”句:苏轼《上元夜》有“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的诗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前青幡与华灯交相辉映,大地春风送来暖意。这两句描写出节日的盛景。
B.天空的明月本是自然现象,词人用“唤取”两字赋予月人的情感,饶有情趣。
C.面对着元夕立春这样热闹的节日,年老的词人淡薄了红旗铁马的征战生活。
D.词人对元宵夜华美的盛景不感兴趣,却独自一人来到前村欣赏早开的梅花。
【小题2】词的最后两句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归次汉中境上

陆游

云栈屏山阅月游,马蹄初喜踏梁州。

地连秦雍川原壮,水下荆扬日夜流。

遗虏孱孱宁远略,孤臣耿耿独私忧。

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

[注]①阅月:过了一个月。“阅”与“越”通。②荆扬:均为古州名,此指湖北、江苏等地.③遗虏:残存的虏寇。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选取典型景物,意境开阔,“马蹄初喜”化用唐人诗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以豪迈语写出了汉中的雄伟壮阔、水利之便,突显了汉中地区的军事战略地位。
C.颈联对金人的军事力量作了描述,兵力孱弱,缺少谋略,应趁机反攻,夺回失地。
D.本诗颇多豪壮语,对仗工整,叠词精巧,寓意深刻,尤其是首联与颔联更见豪荡。
【小题2】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较为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本词为词人罢官闲居上饶时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小题1】这首词题目中的“独”字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小题2】词的最后两句“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山雨

翁 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 雨

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小题1】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小题2】两首诗都描写了雨,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赠斯远

赵蕃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

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注)赵蕃:南宋中期著名诗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虚实结合,意思是虽然草木依旧枯萎,但梅花一定会悄然开放。
B.“穷日日”“遍村村”,从时空角度强调新春发现之难,表现了诗人探春寻春心情之急与信念的坚定。
C.尾联写诗人在收到朋友斯远寄来的新诗之后,擦亮眼睛,振奋精神,一改昏沉之态,连忙回诗相赠。
D.本诗巧妙地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达诗人对新春的渴望和希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小题2】古人评价首联中“春其渐起但无痕”一句为“一篇之警策”,说它“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简要分析其中的“警策”与“哲理”。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忆音

陆游

忆昔从戎出渭滨,壶浆马首泣遗民。夜栖高冢占星象,昼上巢车望虏尘。

共道功名方迫逐,岂知老病只逡巡。灯前抚卷空流涕,何限人间失意人。

注:①此诗写于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当时诗人以中奉大夫衔提举冲佑观,任闲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壶浆马首泣遗民”写关中百姓慰问宋军,并向他们泣诉在被占区所受到的屈辱,言外之意就是殷切期望宋军收复失地。
B.“夜栖”和“昼上”,概括了全天的活动,使一个不辞劳苦、以全部精力投入北伐准备工作的忧国忧民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C.“共道功名方迫逐”,用“大家都认为”功名指日可待来展示诗人虽年事已高,但仍想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D.颈联“逡巡”描写出一个“老病”者的行动特征,表现了一个有志之士无法施展抱负的彷徨心理。
(2)本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本诗尾联“灯前抚卷空流涕,何限人间失意人”与辛弃疾的词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感情表达上有何异同?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完成小题。

卜算子 咏梅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

卜算子 咏梅

[宋]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小题1】请简要分析“犹有花枝俏”中“俏”字的表达效果。
【小题2】请分析***《卜算子 咏梅》的主要表达技巧。
【小题3】请分析这两首词各自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