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 南宋
- 岳飞(1103-1142)
- 陆游(1125-1207)
- 杨万里(1127-1206)
- 朱熹(1130-1200)
- 张孝祥(1132-1169)
- 辛弃疾(1140-1207)
- 姜夔(1155-1221)
- 文天祥(1236-1283)
- 邓剡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小重山
赵鼎
漠漠晴霓和雨收。长波千万里,拍天流。云帆烟棹去悠悠。西风里,归兴满沧州。
谩道醉忘忧。荡高怀远恨,更悲秋。一眉山色为谁愁。黄昏也,独自倚危楼。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第二、三句与“唯见长江天际流”都描写了水天相接之景,展现出旷远的意境。 |
B.上片第四句紧承其前面两句,转而描写水面的船只,自然而然地引出“归兴满沧州”。 |
C.末尾两句描绘了一幅黄昏高楼独倚图,突出了词人的孤独,揭示了词人愁苦的根源。 |
D.上片侧重于描写,下片侧重于抒情,上片所写之景起到了为下片抒情做铺垫的作用。 |
宿兰溪激水驿前三首(其一)
杨万里
水色秋逾白,山光夜不青。
一眉画天月,万乘种江星。
小酌居然醉,当风不觉醒。
谁家教儿子,清诵隔疏棂。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作者用一个“白”、一个“青”写出了秋夜这一特定时令下的水、山给人的清冷、孤寂的感受。 |
B.小酌居然醉,作者用“居然”一词,写出了醉的出人意料,也暗含了优美景色使诗人沉醉之意。 |
C.诗的尾联,作者以一个穿透窗棂的少年读书声做结尾,使诗歌有动有静,意境更丰富深远。 |
D.整首诗歌写景极尽奇妙,语言通俗浅近、自然活泼,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极具其“诚斋体”特征。 |
霜天
(南宋)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人用词精准巧妙,“脉脉”写出了梅花的含情之态,“数枝雪”写出了梅之疏。 |
B.“胜绝,愁亦绝”一句承上启下,“胜绝”概括上阙写景,“愁亦绝”引出下阙的抒情。 |
C.词的最后两句说只有低飞的大雁能看见春夜倚楼之人,实际是说看不到所怀之人。 |
D.全词借写“梅”来抒情,以哀景来衬托愁情,表达了春夜倚楼之人孤寂无侣的惆怅。 |
清平乐 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这首词上片从 、 两个方面描写了词人“万事从今足”的心理。(2)词的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试赏析其中“偷”“看”两个字的妙处。
村居初夏[注]
陆游
暮境难禁日月催,腊醅初见拆泥开。
压车麦穗黄云卷,食叶蚕声白雨来。
薄饭蕨薇端可饱,短衫纻葛亦新裁。
宦涂自古多忧畏,白首为农信乐哉!
(注释)陆游时年67岁,罢归故里。【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有感而发。日月飞转催人老,诗人在晚年禁不住感慨万千而开酒释怀。 |
B.颔联描绘丰收景象。压车的麦穗如同黄云翻卷,食叶的蚕声伴着大雨声阵阵袭来。 |
C.颈联勾勒劳动者形象。吃粗陋饭食、穿短布麻衣而自得其乐的农人形象呼之欲出。 |
D.整首诗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劳动情景,画面清新,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形象可感。 |
柳林酒家小楼①
陆游
桃花如烧酒如油,缓辔郊原当出游。
微倦放教成午梦,宿酲留得伴春愁。
远途始悟乾坤大,晚节偏惊岁月遒②。
记取清明果州路,半天高柳小青楼③。
(注)①当时作者由夔州前往抗金前线南郑,途中经过果州。②遒:尽。③小青楼:这里指酒家小楼。【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中,用“烧”形容桃花盛开,满眼一片火红的颜色写出了作者的喜悦,生动形象。 |
B.“缓辔”的意思是骑马缓行,作者虽奔赴抗金的前线,但前途未卜,内心感到一片茫然。 |
C.以“微”来修饰“倦”,说明作者在旅途中感到了些许疲劳,所以他在中午睡了一觉。 |
D.“宿酲”句承上句而来,写出了作者当时的状态,虽然午梦之后,但是宿酒还未完全消除。 |
E.尾联以“记取”来表明作者对逗留半日的柳林酒家小楼的好感和离开时的不舍,又巧妙点题。 |
小重山
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注)陈亮,多次向宋孝宗上书陈述抗金方略。据《丽情集》记载,御史裴质和成都歌女灼灼有情,裴质被召还朝后,灼灼以软绡聚红泪为寄。【小题1】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选取典型景物,从视觉、听觉、触觉和远近等多角度,有层次地营造了氛围。 |
B.“碧幕霞绡一缕红。”日近西山,夜幕即将降临,轻绡一样的彩云穿透蓝色的天空,投下一缕红色的霞光。这样美丽的景色不禁让人心生哀愁、留恋。 |
C.“冷”字不仅指暮春时黄昏天气微冷,还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冷寂和愁绪。“愁”字写出词人的满腹惆怅。 |
D.下阕“往事已成空”直接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悲愤。诗人以灼灼自喻,想用翠绿色的软绡收集自己的眼泪,寄给皇帝,以让他知晓自己的一片赤诚忠心。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上片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 |
B.“元嘉草草”三句是对南宋统治者轻敌冒进而欲草率北伐的警告和嘲讽。 |
C.结尾三句,以廉颇自喻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情感极其沉痛悲壮。 |
D.这首词语言精练深刻,虽用典较多,但用得十分贴切,艺术感染力很强。 |
鹧鸪天
陆游①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④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南宋乾道二年陆游四十二岁,以言官弹劾谓其“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隆兴通判,始卜居镜湖三山,这首词正作于此时。②玉瀣:美酒。③《黄庭》:道家经典。④元:同“原”。【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第一句描写词人的居住环境,与《归园田居》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突出了清幽宁谧的特点,但“苍烟”“落照”又渲染出暮霭苍茫、落日残照的凄凉氛围。 |
B.上阕三、四句写词人生活的闲适,喝完了玉瀣就在竹林中穿行散步,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正是对“丝毫尘事不相关”的具体描写。 |
C.下阕开头三句表明词人贪恋这种自在旷达的生活,即使身体“衰残”也不在意,其中的“啸傲”指词人歌咏自得,形容旷放而不受拘束的样子。 |
D.下阕末尾两句陡然一转,抱怨造物者无情,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全词基调苍凉悲壮,既写闲居生活的感受,也抒发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