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水龙吟·白莲

[宋]张炎

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湿金盘露。轻妆照水,纤裳玉立,飘飘似舞。几度销凝,满湖烟月,一汀鸥鹭。记小舟夜悄,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

应是浣纱人妒。褪红衣、被谁轻误?闲情淡雅,冶姿清润,凭娇待语。隔浦相逢,偶然倾盖, 似传心素。怕湘皋佩解,绿云十里,卷西风去。

 (注)①仙人掌:陕西华山之中峰曰莲花峰,其东峰曰仙人掌。②倾盖:指途中相遇,停车交谈,双方车盖往一起倾斜。③湘皋佩解:郑交甫遇见江水女神得赠玉佩。

【小题1】上阕中“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句,从_______和______两角度来描摹白莲花。
【小题2】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本词虚实相生,请赏析本词创生虚境的技巧。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再和

朱熹

久矣投装返旧墟,不将心事赋闲居。

荷锄带月朝治秽,植杖临风夕挽蔬。

三径犹寻陶令宅,万签聊借邺侯书。

木瓜(注)更得琼琚报,吟咏从今乐有余。

(注)木瓜:出自《诗经·卫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小题1】请结合全诗,概括诗人“闲居”的表现。
【小题2】尾联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南宋]张元千

梦绕神州路。张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绕神州路”以下四句形象地概括了北宋灭亡的历史,有尺幅千里之势。
B.下阕开头四句承接上阕“送”字,通过景物描写,点明了送别的时间与地点。
C.结尾四句创造了一个阔大的意境,含蓄隽永,传达了对朋友的鼓励和劝勉。
D.全词把朋友之间的友情放在国事艰危这样一个大背景中来咏叹,深沉真切。
【小题2】同写送别,本词的上阕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两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富览亭永嘉作

姜夔

日落爱山紫,沙涨省潮回。平生梦犹不到,一叶眇西来。欲讯桑田成海,人世了无知者,鱼鸟两相推。天外玉笙杳,子晋只空台。倚阑干,二三子,总仙才。尔歌远游章句,云气入吾杯。不问王郎五马,颇忆谢生双屐,处处长青苔。东望赤城近,吾兴亦悠哉。

(注)①本篇作于宁宋开禧二年(1206),时姜菱游浙东,随后由丽水泛舟东下永嘉,登山览胜,有是词之作。永嘉有王子晋“吹笙台”、王羲之“五马坊”、谢灵运“双展”等地方名胜。②楚辞有《远游》篇,为屈原所作,多托游仙以抒情。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二句对仗工稳精致,写景错落有序。诗人于富览亭上,远望日落山紫,近观沙涨潮回,色彩绚丽,意境开阔。
B.接下来两句,写诗人感叹自己梦寐尚不能至的地方,一片树叶却能随波漂浮,从极西而来,怅惘心绪油然而生。
C.词人联系永嘉名胜喟叹“天外玉笙杳,子晋只空台”,大有崔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意味。
D.本词上片写景,暗示永嘉历史之悠久,下片连用几个典故寄托诗人登临之意,描写与抒情紧密相关,脉络清晰。
【小题2】下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庙社:宗庙、社稷。和銮:又叫和鸾,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辆首或车架上称“銮”。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到帽沿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
B.“庙社”“和銮”为借代,用宗庙社稷借指国家,用车铃借指御驾亲征收复失地。
C.此诗从诗人衰病远谪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收结,跌宕起伏,首尾呼应。
D.尾联前句用典,后句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先贤的思慕之情和爱国情怀。
【小题2】此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秋思
陆游
半年闭户废登临,直自春残病至今。
帐外昏灯伴孤梦,檐前暴雨滴愁心。
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忧勤德泽深。
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城阙又秋砧
(注)①列圣:指历代帝王。②大梁:北宋都城开封的古称。③秋砧:秋日捣衣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作者说自己秋日里不去登高望远,而在这半年中一直闭门养病,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
B.首联两句作者采用倒装的写法,次句点明自己“半年闭户废登临”的原因:从晚春至今都抱病在身。
C.颔联描绘了一幅画面感强的秋夜难眠图,用"昏灯伴""寒雨滴"衬托了作者的孤老之状和愁苦之深。
D.颈联写中原山河壮美,地势险要,希望南宋朝廷像历代明君那样忧劳国事,守住中原,恩泽天下。
【小题2】这首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各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小题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睡觉寒灯里”,意思是在寒冷的灯光里睡着了。
D.“漏声断”,是说用来计时的滴漏,声音停止了。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C.“寒灯”“漏断”“月斜”,写出环境的凄清,衬托出作者心境的悲凉。
D.“有谁知”三字,照应题目,表达了把对方视为知己倾诉抱负的意思。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焦山

吴潜

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长江万里东注,晚吹卷惊涛。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车。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注)①铁瓮:镇江古名铁瓮城。②金焦:金山和焦山。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的开篇写古城镇江的地理形势,长江滚滚东流,金山、焦山相对屹立,读来气势雄伟。
B.上片中“孤帆上下”写行船在浪涛中起伏,通过视觉感受写出了长江壮阔苍茫,亦有孤立无助之感。
C.下片高度概括地陈述了历史事件,说明了镇江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引出后面对人间兴废的议论。
D.这首词题为“焦山”却不是只写焦山,上片写景,视野开阔高远,下片怀古,感情深沉而不失洒脱。
【小题2】吴潜任镇江知府时写下了这首词,在他之前,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曾写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请对出两首词的结尾,分析内容及情感差异。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北风

刘子梁

顾起平沙晚角哀,北风回首恨难裁。

淮山已隔胡尘断,汴水犹穿故范来。

紫色蛙声真倔强,翠华龙哀暂徘徊。

庙堂此日无遗策,可是忧时独草菜。

[注]①紫色蛙声,代指金人于靖康二年所立的张邦昌和建炎四年所立的刘豫两个傀儡皇帝。②衮(gun):古代君王等的礼服。③遗策:失误,失策。④草菜:指布衣,平民。这里指诗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飞雁、平沙、晚角、北风等意象营造了悲凉的意境,“恨”字领起全篇。
B.颔联说淮河一带山地已经阻断金兵战尘,局势暂且和平稳定,流露出欣喜之情。
C.颈联“紫色蛙声“与“翠华龙衮”构成对比,字里行间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态度。
D.前两联写景,景中融情;后两联叙事、议论、抒情:全诗语言浑厚沉郁,感慨良深。
【小题2】尾联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中感兴三首(其二)①
文天祥
山中有流水,霜降石自出。骤雨东南来,消长不终日。
故人书问至,为言北风急②。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
挑灯看古史③,感泪纵横发。幸生圣明时,渔樵以自适。
(注)①《山中感兴三首》作于1271年春,文天祥因为代皇帝起草诏令触怒了权贵贾似道,被罢官回到家乡—今江西吉安,隐匿深山。②北风急,暗指1270年8月蒙古军围攻襄阳、樊城及12月襄、樊粮道被蒙军切断之事。③文天祥自幼爱读忠臣传,敬佩屈死的直臣。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二句,写深秋时节,溪水下降,溪中的石头自然露出,刻画出秋景的特点。
B.“挑灯看古史”两句,写诗人读史书,想到忠臣的不幸遭遇,禁不住感慨万千。
C.第五六句从前面写景转为写事,朋友之信捎来时局的消息,“急”字暗喻时局的紧张。
D.“塞马谁得失”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深山里的人信息闭塞,就像那塞翁一样不知祸福。
【小题2】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