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再和

朱熹

久矣投装返旧墟,不将心事赋闲居。

荷锄带月朝治秽,植杖临风夕挽蔬。

三径犹寻陶令宅,万签聊借邺侯书。

木瓜(注)更得琼琚报,吟咏从今乐有余。

(注)木瓜:出自《诗经·卫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小题1】请结合全诗,概括诗人“闲居”的表现。
【小题2】尾联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5-09 08:02: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题目。
今人作文,皆不足为文,大抵专务节字更易新好生面辞语致说义理处又不可分晓观前辈欧苏诸公作文何尝如此?圣人之言坦易明白,因言以明道,正欲使天下后世由此求之。使圣人立言要教人难晓,圣人之经定不作矣。若其义理精奥处,人所未晓,自是其所见未到耳。学者需玩味深思,久之自可见。
(节选自朱熹《文论》)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大抵专务节字更易新好生面辞语致说义理处又不可分晓观前辈欧苏诸公作文何尝如此?
【小题2】与朱熹同为“程朱理学”代表人物的“二程”分别是谁?
【小题3】作者认为今人作文怎样才能“足为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4】下列各项中,叙述有错误的两项是
A.«三国演义»中关羽抵达古域见到张飞,无奈张飞认定其降曹背义。适逢官操部将蔡阳杀至,关羽斩蔡阳明志,关张和好。刘备从東绍处脱身,三兄弟得以在古城再聚义。
B.«哈姆雪特»中皆欧提斯临走时告诫奥菲利娅不要放纵爱情,不许她和哈姆雷特说话, 而波洛涅斯却提醒女儿应该抬高身价。
C.«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句话:“譬流驾马并麒麟,寒鸦配鸾风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 说此话的入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D.«哈姆雷特»中国王安排剑术高超的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让雷欧提斯偷偷換上利剑,并且准备好毒酒庆祝哈姆莱特胜利,双管齐下,确保杀死哈姆莱特。
E. «三国演文»中赵云本是袁绍部将,见意绍无忠看救民之心,弃袁结而投了公孙瓒,但在公孙瓒手下也没有发挥才能,后来见到刘备,相见恨晚,赵云便离开公孙瓒而投靠刘备。
【小题5】简答题:《三国演义》中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与蒋干“两过江东”大有关系,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上宰相书

(宋)朱熹

六月八日,具位谨奉书再拜献于某官:

熹尝谓天下之事,有缓急之势;朝廷之政,有缓急之宜。当缓而急,则繁细苛察,无以存大体;当急而缓,则怠慢废弛,无以赴事几。之二者,皆失也。然愚以为当缓而急者,其害固不为小,若当急反缓,则其害有不可胜言者,不可以不察也。窃观今日之势,可谓当急而不可缓者矣,然今日之政则反是,愚不知其何以然也。

窃惟朝廷今日之政,无大无小,一归弛缓,今亦未暇一一条数。且以荒政论之,则于天下之事,最为当急而不可缓者;而荒政之中,有两事焉,又其甚急而不可少缓者也。一曰给降缗钱②,广籴米斛。储蓄既多,缓急足用,政使朝廷别有支拔,一纸朝驰,而米夕发矣。此一事也;二曰速行赏典,激励富室。盖此一策,本以诱民,事急则之,以为一时之用;事定则酬之,以为后日之劝。旋观今日,失信已多,别有缓急,何以使众?谋国之计,乖戾若此,临事而悔,其可及哉?此二事也。

然或者之论,则以为朝廷撙节财用,重惜名器,以为国之大政,将在于此,二者之请,恐难必济。愚窃以为不然也。夫撙节财用,在于塞侵欺渗漏之弊;爱惜名器,在于抑无功幸得之赏。今将预储积蓄,以大为一方之备,则非所谓侵欺渗漏之弊也;推行恩赏,以昭示国家之信,则非所谓无功幸得之赏也。且国家经费,用度至广,而耗于养兵者十而八九。至于将帅之臣,则以军籍之虚数,而其侵欺之奸;馈餫之臣,则以簿籍之虚文,而行其盗窃之计;苞苴辇载,争多斗巧,以归于权幸之门者,岁不知几巨万。明公不此之正,顾乃规规焉较计毫末于饥民口吻之中,以是为撙节财用之计,愚不知其何说也?

大抵朝廷爱民之心,不如惜一费之甚,是以不肯为极力救民之事明公忧国之念不如爱身之切是以但务为阿谀顺指之计此其自谋可谓尽矣然自旁观者论之则亦可谓不思之甚者也。盖民之与财,孰轻孰重?身之与国,孰大孰小?财散犹可复聚,民心一失,则不可以复收;身危犹可复安,国势一倾,则不可以复正。至于民散国危而身无所,则其所聚有,不为大盗积者耶?明公试观自古国家倾覆之由,何尝不起于盗贼?盗贼窃发之端,何尝不生于饥饿?

惟明公深察其言,前日迟顿宽缓之咎,自列于明主之前,务以尽变前规,共趋时务之急,而于熹所陈荒政一二事者,少加意焉。情迫意切,矢口尽言,伏惟明公之留意

(选自《朱子大全》有删改)

(注)①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浙东发生饥荒,宰相王淮推荐朱熹任提举浙江常平茶盐公事。上任以后,朱熹即征购粮食,兴修水利,了解民情,弹劾污吏,竭尽全力,以救灾荒,但他向朝廷的建议,很少被采纳。为此,朱熹给王淮写了这封信。②缗钱:此处指购买粮食储备的钱。③赏典:指赏赐的典礼。④名器:名号与车服,指官爵。⑤馈餫(yùn):运送粮饷。⑥苞苴:指馈赠的礼物。⑦规规:浅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二者,皆失也 均:权衡
B.事急则之   籍:登记
C.而其侵欺之奸 济:帮助
D.至于民散国危而身无所 措:放置
【小题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若当急反缓 ②人非生知之者
B.①岁不知几巨万 远而无所至极邪
C.①前日迟顿宽缓之咎   ②具沛公言报项王
D.①伏惟明公之留意     ②于是河伯欣然自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里指“书信”,多用于记事陈情。由于朝廷在赈灾之事上迟缓拖沓,朱熹于是写信给宰相,希望他能改变以前的做法,共赴当前的急难。
B.朱熹认为赈灾是关系民心的大事,建议朝廷一方面要及时拨款购买救灾的储备粮食,另一方面要激励富有人家出力赈灾,但朝廷却吝惜赈灾费用,失信于民。
C.朱熹驳斥了以节约用度、爱惜官爵为由,反对自己赈灾举措的观点,并对各级官吏利用各种手段巧取豪夺、侵吞和浪费国家钱财的劣行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D.朱熹委婉含蓄地批评了宰相重财轻民、爱己轻国,然后用反问句强调了“民与财”“身与国”的轻重关系,指出朝廷赈灾不力而导致的饥饿是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是以不肯为极力救民之事明公忧国之念不如爱身之切是以但务为阿谀顺指之计此其自谋可谓尽矣然自旁观者论之则亦可谓不思之甚者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窃惟朝廷今日之政,无大无小,一归弛缓,今亦未暇一一条数。
②谋国之计,乖戾若此,临事而悔,其可及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止。攀援而登,箕踞而,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乙)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选自朱熹《百丈山记》,有删节)

(注)瀵:fèn。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箕踞而遨  遨:游览B.外与天际:交会
C.日光之  烛:蜡烛D.台山西南缺  当:面对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穷山之高止  循两崖曲折B.而不知其穷  无所睹
C.不知日入  然山之可观者D.游是乎始  石梁跨于其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不从正面描写西山,而写登西山之所见。“岈然”者似蚁垤,“洼然”者若洞穴,众山高高低低的总貌衬托出西山雄峙特立之势。
B.乙文起笔奇绝,笔力集中,笔锋直逼百丈山胜景;其中小涧、庵、瀑布、台东之景都是作者详细描写的胜景。
C.甲文中西山不类培塿,卓然不群,其蕴含的人格力量是柳宗元人生理想的体现,两者相融合一,达到自然山水与作者情志的完美结合。
D.乙文描写百丈山险奇、幽静、壮丽等各种美的形态,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也体现了他的审美趣味与情调。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②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