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淡黄柳

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空城:合肥曾被金兵掠夺一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上阙前三句,从视听的角度,写出早春合肥城里的“巷陌凄凉”的情景,着一“空”字,让原本衣衫单薄的诗人更觉内心凄恻。
B.“正岑寂”两句,承上启下,由鹅黄嫩绿的柳色想到江南的故乡。寒食将至,柳色可怜,使诗人内心有暂时的慰藉。
C.“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的“怕”字,写出恐春成秋的伤感。“自碧”两字,以景语作结,蕴含池水无情人多情之叹。
D.全词从听角看柳写起,从合肥之柳到江南之柳,从今朝到明朝,从眼中之春到心中之秋,写出切入骨髓的体验。
【小题2】这首词序言中说“因度此阕,以纾客怀”,作者的“客怀”有哪些?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鹧鸪天

向子諲

有怀京师上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

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

星转斗,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注:作者前半生亲睹北宋之盛,金兵进犯、宋室南渡后,他力主抗金,因得罪秦桧,于是挂冠还乡,卜居江西临江。
【小题1】本词前七句描绘了汴京紫禁城内外欢度上元佳节的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小题2】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本词的主要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 ,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注)此词写于1178年秋天,作者在湖北转运副使任上,同好友马叔度游月波楼,为和马词而写。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起篇四句点题,叙事写景,融为一体,写出了与友人登楼吟赏的快乐,展现了词人性格的豪爽。
B.“唤起一天明月”三句写登楼所见的明月、冰雪、百川之景,表现词人内心的纯洁和胸怀的浩荡。
C.“谁念英雄老矣”三句抒发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愁:朝廷北伐遥遥无期,而自己年岁渐老,功业难成。
D.“来日且扶头”照应上阕的“鲸饮未吞海”,词人约朋友改天一醉方休,来消除心中的深重愁思。
【小题2】“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是全词的关键句,请做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贺新郎

宋·刘过

弹铗西来路。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雁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腰下光茫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更忍对灯花弹泪?谁更识、此时情绪。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

(注)①弹铗: 铗,剑。《战国策》记载,冯谖怀才不遇,牢骚满腹,靠在柱子上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孟尝君得知,吩咐总管给鱼吃。②悲歌击楫:《晋书·祖逖传》载,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③杜陵:指杜甫,他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又《春日怀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弹铗西来路”,下笔开门见山,直接借冯谖弹铗的故事,表露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境,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B.“梦里寻秋”的“秋”有隐喻国势衰弱之意,“寻秋”两句暗示词人对国事的关怀以及面对沦落的北地江山却无门报国的痛心。
C.“想雁信家山何处?”词人希望鸿雁作使传递书信,却不知家在何处。国事既不堪问,家乡又音信杳然,更令人生出万千感慨。
D.“万里西风吹客鬓”三句写的是词人韶华已逝而功业未建的感慨,其中“把菱花(镜)”“自笑”表现了词人孤独中不乏豪迈的气概。
【小题2】请联系全词内容,从形象刻画的角度简要赏析下片画线的语句。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水龙吟·西湖怀古

陈德武1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注释)①陈德武,宋末爱囯词人。南宋灭亡之后,作者重游西湖有感而作此词。

【小题1】前人评价:“临堤台榭”至“四山晴翠”数句“以描绘为衬笔”,请概述此处所描绘的具体内容并分析“衬笔”的含义。
【小题2】简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的意思,并说明词人的情感倾向。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浣溪沙•和无咎韵(注)

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字无咎)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
B.“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
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回,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①茂嘉:辛弃疾族弟,时因事贬官。此词大约作于词人闲居铅山期间。②燕燕:《诗经·邺风》有《燕燕》诗,相传为卫庄公之妻庄姜送别卫庄公之妾戴妫而作。③向河梁:指李陵送别苏武归汉。

【小题1】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借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渲染强烈的悲戚气氛,寄托自己的悲痛心情。
B.“算未抵、人间离别”一句是把“离别”和啼鸟的悲鸣作比较,为下文的“别恨”作铺垫。
C.“谁共我,醉明月?”一句收尾点题,把上文中大片凌空驰骋的想象和议论归结到了送别茂嘉之事上。
D.这首词以事例连贯上下片,内容上几乎完全抛开对茂嘉的送行,而专门罗列古代的“别恨”事例。
【小题2】请从情感内涵方面比较分析“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与《荆轲刺秦王》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两句的异同。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尚书韵①

辛弃疾

今日复何日,黄菊为谁开?渊明谩爱重九,胸次正崔嵬。酒亦关人何事,政自不能不尔,谁遣白衣来。醉把西风扇,随处障尘埃。

为公饮,须一日,三百杯。此山高处东望,云气见蓬菜。翳凤骖鸾公去,落佩倒冠吾事,抱病且登台。归路踏明月,人影共徘徊。

(注)①韩南涧:韩元吉,号南涧。曾任吏部尚书。主抗战,晚年隐居,自称仙人。②胸次:胸怀。崔嵬:块垒,指胸中不平之气。③自:因为。尔:如此。白衣:送酒人。④翳凤骖鸾:风车,指车马华丽。

【小题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一问,虽意在表明时令,却也显出心中的寄托,并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B.上阕不直接写与朋友同游情状,而是引渊明自比,兼有为己画像、代己抒怀的意味。
C.下阕作者重九登高,当朋友离开时,他为之落佩倒冠,足以体现其因朋友离去的痛苦。
D.醉酒中想扇西风、障尘埃,实则以西风尘埃暗示奸佞邪恶之人,表达了作者愤怒之情。
【小题2】结尾“归路踏明月,人影共徘徊”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又是如何表现情感的?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采桑子·彭浪矶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小题1】下列对全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篇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亦赋亦比亦兴,起得浑括自然。
B.三、四两句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中原失守,国士同悲。
C.过片两句,收回眼前现境,纯写矶边秋暮时分萧瑟冷落的景象。
D.结尾两句,收束全词,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复杂心理。
【小题2】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处理情与景之间的关系的?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各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钱载谁堪伯仲间。

【小题1】如何理解“书愤”的“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有人说这首诗结尾一联对表达诗的主旨和意境作用重大,请谈谈你的理解。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