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尚书韵①

辛弃疾

今日复何日,黄菊为谁开?渊明谩爱重九,胸次正崔嵬。酒亦关人何事,政自不能不尔,谁遣白衣来。醉把西风扇,随处障尘埃。

为公饮,须一日,三百杯。此山高处东望,云气见蓬菜。翳凤骖鸾公去,落佩倒冠吾事,抱病且登台。归路踏明月,人影共徘徊。

(注)①韩南涧:韩元吉,号南涧。曾任吏部尚书。主抗战,晚年隐居,自称仙人。②胸次:胸怀。崔嵬:块垒,指胸中不平之气。③自:因为。尔:如此。白衣:送酒人。④翳凤骖鸾:风车,指车马华丽。

【小题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一问,虽意在表明时令,却也显出心中的寄托,并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B.上阕不直接写与朋友同游情状,而是引渊明自比,兼有为己画像、代己抒怀的意味。
C.下阕作者重九登高,当朋友离开时,他为之落佩倒冠,足以体现其因朋友离去的痛苦。
D.醉酒中想扇西风、障尘埃,实则以西风尘埃暗示奸佞邪恶之人,表达了作者愤怒之情。
【小题2】结尾“归路踏明月,人影共徘徊”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又是如何表现情感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5-08 11:28: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赋琵琶

辛弃疾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撚,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注)①琐窗:雕花或有花格的窗户。②《梁州》:《凉州》,唐代乐曲名。③贺老:指贺怀智,唐开元天宝年间善弹琵琶者。④沉香亭:相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此亭观赏牡丹。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凤尾龙香拨”用杨贵妃弹琵琶的典故,暗指北宋的繁荣堪比盛唐。
B.“最苦将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两句,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诗句来表情达意。
C.下阕写思妇弹奏琵琶思念辽阳征人,词人借此抒发对北方故土的怀念之情。
D.本词用典虽多,却丝毫不显呆板,虚实结合,读后令人有荡气回肠之感。
【小题2】有评论家评论此词说:“琵琶,好音者看来,乐器也;闺怨者看来,倾诉也;无关者看来,一物也。而稼轩看来却有无限家国之恨!”请结合本词上阕和下阕的内容,简析辛弃疾是如何用琵琶写出家国之恨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课内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词开头都具有宏大磅礴的气势,“雨打风吹去”与“浪淘尽”意思相同。
B.两首词都借景物描写抒情,苏词以壮阔景抒敬慕情,辛词以衰颓景抒抑郁情。
C.两首词都写到了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苏词是为了反衬,而辛词是为了正衬。
D.两词同出于豪放派大家之手,都即景寓情、托古喻今,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慨。
【小题2】下列对这两首词中语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情钟周瑜与辛弃疾赞颂孙权一样,两人都认为三国时期的吴国在抗击外敌入侵时卓有成效。
B.两首词都写人物,辛词不像苏词那样倾向于人物的音容笑貌、神情风采,而是侧重于史实的叙述。
C.苏轼感慨“早生华发”“人生如梦”,辛弃疾感慨“廉颇老矣”,都有英雄老去、功业无成的悲伤。
D.这两首怀古词中所用典故,都与登临的地点有关,与作者的思想情感有关,不应以所用典故多寡论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