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采桑子·彭浪矶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小题1】下列对全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篇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亦赋亦比亦兴,起得浑括自然。
B.三、四两句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中原失守,国士同悲。
C.过片两句,收回眼前现境,纯写矶边秋暮时分萧瑟冷落的景象。
D.结尾两句,收束全词,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复杂心理。
【小题2】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处理情与景之间的关系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5-09 07:43: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青玉案
无名氏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着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注】: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祭祀期间忌针线,因此作“停针线”之说。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上片前两句运用对面落笔(悬想)的手法,“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想象妻子在社日来临百无聊赖之际,因见双燕而感伤分离的场景,委婉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B.“乱山深处”的“乱”字,道出了词人身处群山簇拥之地,不知方向的迷茫感。一个“乱”字,惹起了词人的愁思。
C.“春衫着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选择了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物事来表达感情,显得具体而不抽象,真切而不矫饰。
D.前人对这首词有“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的赞语,但本词上下片的首句在内容上有重复之嫌,实为本词构思的一个缺憾。
E. 下片三句“无人”气势酣畅、笔调放纵,但读来并不会使人产生轻薄之感,此中奥秘,正如有人评价所说:“不是风流放荡,只是一腔血泪耳。”
【小题2】请结合全词指出本词最突出的艺术技巧是什么?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