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 柳永(约971-1053)
- 《雨霖铃》
- 《少年游》
- 《望海潮》
- 范仲淹(989-1052)
- 张先(990-1078)
- 晏殊(991-1055)
- 宋祁(998-1061)
- 欧阳修(1007-1072)
- 苏洵(1009-1066)
- 周敦颐(1017-1073)
- 司马光(1019-1086)
- 王安石(1021-1086)
- 沈括(1031-1095)
- 苏轼(1037-1101)
- 苏辙(1039-1112)
- 晏几道(约1040-约1112)
- 黄庭坚(1045-1105)
- 秦观(1049-1100)
- 贺铸(1052-1125)
- 周邦彦(1056-1121)
- 李清照(1084-1155)
- 薛居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世称柳七、柳屯田。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所创慢词甚多,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传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
B.元代杂剧盛行,体例一般为一本四折一楔子。剧本由曲、白、科三部分构成,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王实甫是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马致远、白朴、关汉卿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
C.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一生成就卓著,其中《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被称为“四大悲剧”。 |
D.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
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在结构上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音乐方面,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
B.宋词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词的代表人物,柳永是历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其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因而风行天下,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的体例为:书、表、本纪、世家、列传。《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的体例为书、志、本纪、列传。 |
D.“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为:()
A.元杂剧剧本的体例十分精严,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包括曲词(歌唱部分)、宾白(道白、对白)、科介(动作、表情等舞台说明)三部分。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原名万家宝,创作了《雷雨》《茶馆》《北京人》等话剧剧本。 |
B.词可分为豪放派与婉约派两大词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为苏轼和辛弃疾,其作品多气象阔大、意境雄浑、笔力劲健;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为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其作品多婉丽柔美、含蓄蕴藉、声调和谐。 |
C.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凡是有关社会生活、事件动态、日常工作和学习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短评、札记(包括一部分读后感),都可以归入杂文一类。 |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其中的“列传”是用来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即西汉一代229年间的史实。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是一种文学体裁,主要特点在于描绘客观事物,极尽夸张铺排之能事,形象绚丽,规模壮阔动人。《赤壁赋》在形式上并没有脱离传统的赋体的规格,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但它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使文章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 |
B.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等,词从字数上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词以两片居多,称为“上片”“下片”,从风格上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有苏轼等。 |
C.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提出“性善论”,认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并以此为依据,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 |
D.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五人墓碑记》中表示时间的“在丁卯三月之望”,这里的“望”就是阴历三月十五日。 |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
A.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与元稹合称“元白”。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写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的诗篇,语言通俗明白。主要诗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
B.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反映的时代来看,可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
C.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论语》是孔子所著的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 |
D.柳永,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白衣卿相”自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婉约派的代表。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玉蝴蝶
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萍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这一句有什么含意?抒发了词人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玉蝴蝶
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萍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送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B.“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使用典故概括了悲秋的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怀和身世感慨这时都涌向抒情主人公心头,引起他的共鸣。 |
C.“故人何在,烟水茫茫”,承上启下,为全词的主旨,烟水迷蒙而不可尽见的景色,思念故人而产生的茫茫然的感情,交织在一起。 |
D.“立尽斜阳”,画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久久地伫立于夕阳残照之中,念远怀人,如呆如痴,感情完全沉浸在回忆与思念之中。 |
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李清照故居的一组是( )
①千秋绝唱消魂句 一卷高歌漱玉词
②东南形胜填词去 岸柳月残煮酒来
③锦书难托钗头凤 青渡再遇蝶恋花
④闺中苏辛传孤本 词里红瘦咏海棠
①千秋绝唱消魂句 一卷高歌漱玉词
②东南形胜填词去 岸柳月残煮酒来
③锦书难托钗头凤 青渡再遇蝶恋花
④闺中苏辛传孤本 词里红瘦咏海棠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阅读下面这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的意蕴。
凤归云
柳永
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又是晓鸡声断,阳乌①光动,渐分山路迢迢。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②,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注)①阳乌:太阳。神话传说中在太阳里有三足乌,故以阳乌为太阳的代称。②五湖烟浪,用春秋时范蠡与西施之事。吴越争霸,相传越灭吴后,灭吴有功的范蠡挂冠归隐,携西施泛游五湖。【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篇点明时令——深秋、夜阑,交代了地点——西郊、陌上,并连用“肃”和“凉”两字,营造了寒冷萧瑟的凄清氛围。 |
B.词的上片,词人用工笔描画出深秋深夜特有的景象,刻画出一个深秋寒夜兼程奔波的行客,表现了行役的辛苦与人生的坎坷。 |
C.下片第二句中,“云泉”“尘土”“壮节”分别喻指“山水之乐”“官场”“理想抱负”,表现了词人热衷于仕途的进取与世俗的享乐。 |
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写景细致生动,抒情深挚哀沉。其题材由柳词以往的春女善怀转变为秋士易感,拓展了柳词的表现领域。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从词的内容看,词人借_______的历史故事来抒发自己的怀古幽情,意境_______。
【小题2】试赏析这首词所用的艺术手法。
双声子
[宋]柳永
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验前经旧史,嗟漫载、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注]①三吴:说法不一,今采《水经注》之说,指吴兴(吴兴)、吴郡(苏州)、会稽(绍兴)。②姑苏台榭:指姑苏台,在苏州市郊灵岩山。春秋时吴王夫差与西施曾在此游宴作乐。③牢落:稀疏。【小题1】从词的内容看,词人借_______的历史故事来抒发自己的怀古幽情,意境_______。
【小题2】试赏析这首词所用的艺术手法。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北宋词人。他继承并发展了民间的和文人的词的优良传统,为宋词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并给后代的词以相当大的影响。 |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所选的两首词都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时期的作品,都抒发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内心苦闷,阐发了他的人生感悟。 |
C.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北宋词人,他的词中多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思和爱国之情。 |
D.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