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注释: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调见《乐章集》。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小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头三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词人所处的特定环境。它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从而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情调,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
B.“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三句写的是眼前的景物,是词人内心深处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的形象化显现。词人此时的心情是惆怅、凄苦、悲凉的。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该句在诗中为“过片”,承上启下,并表明诗歌主旨情感,为全词“诗眼”。表达细腻,情感凄苦,感人至深。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运用工笔细描写法,把浓烈的感情毫无痕迹地揉进这个场景内的三个意象中,借用最能触动离人情丝的三个极富暗示性和夸张性的典型物象——杨柳、晓风、残月,表达离人的离愁别绪。
E.“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离别时的人物表情动作的描写。“执手”之精妙:紧紧地抓住不愿松开。表达了恋人之间的柔情蜜意和此刻的难舍难分。
【小题2】赏析“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留客住

柳永

偶登眺。凭小阑、艳阳时节,乍晴天气,是处闲花芳草。遥山万叠云散,涨海千里,潮平波浩渺。烟村院落,是谁家绿树,数声啼鸟。

旅情悄。远信沉沉,离魂杳杳。对景伤怀,度日无言谁表。惆怅旧欢何处,后约难凭,看看春又老。盈盈泪眼,望仙乡,隐隐断霞残照。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从词人登楼远眺写起,描写了艳丽明媚的季节里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奠定了全词清丽明快的基调。
B.“遥山万叠云散,涨海千里”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展现出云雾散去、远山重重,南海浩瀚无垠的壮阔画面。
C.上阕最后结句“是谁家绿树,数声啼鸟”中的数声鸟鸣引出下阕开头的“旅情悄”,引出了作者心中的无限情思。
D.这首词延续了柳永一贯的婉约词风,注重铺叙手法的运用;下阕“沉沉”“杳杳”“盈盈”“隐隐”等叠词的应用,使词作韵律悠长、情感真挚动人。
【小题2】这首词与《雨霖铃》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产生于隋唐,盛行于宋.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秦观)和婉约派(柳永、李清照、周邦彦).前者视野开阔,气概豪迈,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后者多为闺阁艳词,抒写离愁别绪。
B.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 ,宋代词人.世称“柳三变”或“柳七”.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风绮丽缠绵.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形成“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局面.被称为“才子词人”“慢词圣手”。
C.苏轼北宋词人,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词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诗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D.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词人.她的词以南渡为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词作多写离愁闲愁,词风是清丽柔媚,南渡后多写国愁家恨,词风是凄恻哀婉.《李清照词两首》当中写于南渡之前的是《声声慢》,写于南渡之后的是《醉花阴》。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小题1】本词作者是宋代的(____)(填姓名),词牌为(______)
【小题2】与“想佳人妆楼颙望”一句所用写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B.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C.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D.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小题3】请赏析画线的两处句子的抒情特点。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归朝欢

[宋]柳永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小题1】下列关于本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词的类别上看,本词属于慢词长调。
B.从词的风格上看,本词属于婉约正宗。
C.上阕写行役所见,描绘了深秋时节拂晓景象。
D.下阕写归途所思,抒发自己抛弃名利的决心。
【小题2】自选角度,赏析划线句。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倾杯

[宋] 柳永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闻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想绣阁深沈,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注:①蛩:蟋蟀。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该词在表现手法上,因调而异,变化多端,有的用直笔,有的多曲折,有的两者兼备。
B.该词起首两句描绘洲渚宿鸟,对偶工整,“落”字、“横”字形容鹜鸟飞下和雁字排列的状态,这是秋江暮色。
C.“高阳人散”用“高阳酒徒”的典故,说明往昔“暮宴朝欢”都已烟消云散,如今孤村独坐,惟有对月自伤。
D.这首词上、下片一气贯通,浑然一体,感情单一集中,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佳作。
【小题2】该词上片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并加以赏析?
【小题3】请结合全诗来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归 朝 欢

柳 永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注:①只轮:代指车。②梗:草本植物的枝茎。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轮双桨”用了借代手法,借指车船,水陆来来往往的人很多,都是一些追名逐利的人,行色匆匆。
B.上阙所写的是冬日黄昏后,残月相伴,商贩往来路途的情况,以客观的描述表现了旅途行役的困苦劳顿。
C.“一望乡关烟水隔”这一过片,承接上阙的写景转入主观抒情,因为厌倦了羁旅行役而产生了思乡之情。
D.“新春残腊相催逼”说时序代谢,日月相催,在外日久,感到年光逼人,更生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小题2】这首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词意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情人“留恋”,舟子“催发”,“催”字突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得不别离的两难心境,表现离人的不舍之情。
B.“念去去”三句,由实入虚,想象别后旅程,将孤独的远行置于无限广远的空间中,借以表达浓烈的离愁之苦。
C.下片起句中“伤离别”是本词的关键,点明词旨;“自古”二字,把个体的别情推广到古今离人身上,拓展了词的境界。
D.上片实写离别的场景,下片虚写别后的情状,全词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将离情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小题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小题1】从字数看,《雨霖铃》属于_______;从题材上看,这首词属于______。
【小题2】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的手法,请找出这一首词中运用点染的句子,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写杭州西湖的湖山盛景。
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几句写情人分别后所见的情景,借凄清之景渲染离愁。
C.“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几句写周瑜风度闲雅,谈笑自如,运筹帷幄,轻易地就挫败了敌人。
D.“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借写动作来抒发词人内心的激愤与遗憾,自然引出下文的“无人会,登临意”。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