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 柳永(约971-1053)
- 《雨霖铃》
- 《少年游》
- 《望海潮》
- 范仲淹(989-1052)
- 张先(990-1078)
- 晏殊(991-1055)
- 宋祁(998-1061)
- 欧阳修(1007-1072)
- 苏洵(1009-1066)
- 周敦颐(1017-1073)
- 司马光(1019-1086)
- 王安石(1021-1086)
- 沈括(1031-1095)
- 苏轼(1037-1101)
- 苏辙(1039-1112)
- 晏几道(约1040-约1112)
- 黄庭坚(1045-1105)
- 秦观(1049-1100)
- 贺铸(1052-1125)
- 周邦彦(1056-1121)
- 李清照(1084-1155)
- 薛居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远恨绵绵,淑景①迟迟难度。年少傅粉②,依前醉眠何处。深院无人,黄昏乍拆秋千,空锁满庭花雨。
(注)①淑景yĬng日影,此处指美好的光阴,②年少傅粉:年轻貌美的男子,此处指女子的丈夫。
【小题1】词中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小题2】这首词情景交融,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词作简要赏析。
斗百花
柳永
煦色韶光明媚,轻霭低笼芳树。池塘浅蘸烟芜,帘幕闲垂飞絮。春困厌厌,拋掷斗草工夫,冷落踏青心绪。终日扃朱户。远恨绵绵,淑景①迟迟难度。年少傅粉②,依前醉眠何处。深院无人,黄昏乍拆秋千,空锁满庭花雨。
(注)①淑景yĬng日影,此处指美好的光阴,②年少傅粉:年轻貌美的男子,此处指女子的丈夫。
【小题1】词中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小题2】这首词情景交融,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词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2】对这首词的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3】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对本词进行赏析。
少年游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小题1】本学期我们学过的柳永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对这首词的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长安古道马迟迟”的意思是,词人在长安古道上缓辔而行,既表现了词人对争逐之事已经灰心淡薄,也表现了一种对今古沧桑若有深慨的思致。 |
B.“目断”句指词人视野受到限制,眼睛只能断断续续看到地平线上的一些景物。 |
C.“归云一去无踪迹”,归云,即行云,此句指的是云飘远方,无影无踪了,是对一切消逝不可复返之事物的一种喻托。 |
D.“不似少年时”意为词人伤今感昔,再也没有过去那种放浪形骸的作为了。 |
阅读《望海潮》,按要求回答问题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中认为:“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用的就是“点染”手法。请结合上下阙的具体内容加以说明。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小题2】“高柳乱蝉嘶”一句中“乱”字用得妙,请结合全词,分析其妙在何处。
少年游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①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②?狎兴③生疏,酒徒萧索④,不似少年时。
注:①鸟:又作“岛”,指河流中的洲岛。②前期:以前的期约。既可指往日的志愿心期,又可指旧日的欢乐约期。③狎兴:狂放游乐的兴致。④萧索:零散,稀少。【小题1】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词由秋日中的长安古道起笔,低沉伤感,为全词蒙上了一层愁绪。 |
B.“夕阳”至“目断四天垂”三句,描绘出一幅空阔寥落的茫茫秋野之景。 |
C.“归云”乃作者自喻,“一去无踪迹”表现其归隐的洒脱和胸襟的豁达。 |
D.“不似少年时”,含有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眼下处境的失意之情。 |
E.全词不事雕琢,采用白描手法,营造出一种清新明艳的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