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 柳永(约971-1053)
- 《雨霖铃》
- 《少年游》
- 《望海潮》
- 范仲淹(989-1052)
- 张先(990-1078)
- 晏殊(991-1055)
- 宋祁(998-1061)
- 欧阳修(1007-1072)
- 苏洵(1009-1066)
- 周敦颐(1017-1073)
- 司马光(1019-1086)
- 王安石(1021-1086)
- 沈括(1031-1095)
- 苏轼(1037-1101)
- 苏辙(1039-1112)
- 晏几道(约1040-约1112)
- 黄庭坚(1045-1105)
- 秦观(1049-1100)
- 贺铸(1052-1125)
- 周邦彦(1056-1121)
- 李清照(1084-1155)
- 薛居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分析。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三句,点明了时地景物,以暮色苍苍,蝉声凄切来烘托分别的凄然心境。 |
B.“都门”以下五句,既写出了饯别欲饮无绪的心态,又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执手相看无语的临别情事,语简情深,极其感人。 |
C.“念去去”二句,以“念”字领起,实写别后所经过的千里烟波,遥远路程,令人感到离情的无限愁苦。 |
D.本篇为作者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之作。词中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一幅秋江别离图。 |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凤栖梧
[北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①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②终不悔,为伊消得③人憔悴。
(注)①疏狂:狂放不羁。②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③消得:胡云翼先生《宋词选》释“消得”为“值得”。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词作上阕运用借景抒情,下阕采用的是叙事抒情,结句则直抒胸臆,三者结合,强化了相思之情的表达。
【小题2】(小题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此三种之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词作和王国维分别借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和分析。
凤栖梧
[北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①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②终不悔,为伊消得③人憔悴。
(注)①疏狂:狂放不羁。②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③消得:胡云翼先生《宋词选》释“消得”为“值得”。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的首句写登高望远所见之景,自然引出了下面“黯黯生天际”的怀远之情。 |
B.“黯黯生天际”写词中主人公心系远方恋人,而远方恋人此刻是否也春愁正浓呢? |
C.“草色烟光”一句描绘了草色青青,日光斜照,烟波浩渺之景,此山此水都令人伤情。 |
D.主人公登高远跳愁绪更浓,借酒浇愁却“强乐还无味”,真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小题2】(小题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此三种之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词作和王国维分别借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和分析。
对《望海潮》一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望海潮》是一首投赠之作,所以在词的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 |
B.词人先对杭州作了总体介绍:“东南形胜”,地理位置重要;“三吴都会”,社会条件优越;“钱塘自古繁华”,有着长期繁盛的历史。接着对“形胜”“都会”“繁华”这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
C.词的下片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一派祥和欢乐。 |
D.词的最后两句虽然有粉饰太平的味道,却也部分程度地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此三种之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词作和王国维分别借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和分析。
凤栖梧
[北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①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②终不悔,为伊消得③人憔悴。
(注)①疏狂:狂放不羁。②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③消得:胡云翼先生《宋词选》释“消得”为“值得”。【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首句写登高望远所见之景,自然引出了下面“黯黯生天际”的怀远之情。 |
B.“黯黯生天际”写词中主人公心系远方恋人,而远方恋人此刻是否也春愁正浓呢? |
C.“草色烟光”一句描绘了草色青青,日光斜照,烟波浩渺之景,此山此水都令人伤情。 |
D.主人公登高远眺愁绪更浓,借酒浇愁却“强乐还无味”,真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2】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与秦观的《望海潮(星分牛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望海潮
柳 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
秦 观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
(注)(1)秦观,字少游,北宋著名词人,此词是他的早年之作。作于元丰三年(1080),时秦观自会稽(今浙江绍兴)还里,访隋氏陈迹。(2)古制以八家为井,,提封,“总共”之意。(3)文锦制帆,隋炀帝以锦缎作船帆,明珠溅雨,隋炀帝命宫女洒明珠于龙舟上,以拟雨雹之声;爵马鱼龙,指珍奇古玩之物。【小题1】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望海潮”这一词牌为柳永创制,柳词所写的城市是杭州,秦词所写的城市是扬州。 |
B.柳词下阕“羌管弄晴”三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画卷,“弄晴”“泛夜”互文见义,“嬉嬉”二字,将渔翁与采莲姑娘欢乐的神态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
C.秦词上阕“豪俊”句写扬州多有才智杰出、气度宏伟之人才,“曳照”句写达官贵人络绎不绝,华丽飘曳的服饰映照着春光。 |
D.两首词都运用了铺叙和对比的手法描摹了城市的盛况:疆域辽阔、人口稠密、景色优美、人们生活奢华。 |
下列对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 |
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表明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情别绪和古人一样深。 |
C.“云树绕堤沙”一句,写入云的高树环绕着钱塘江堤的沙路,写的是江边之景。词人要我们将注意力转向从城市东南流过的钱塘江。 |
D.“怒涛卷霜雪”一句,写奔腾的江涛翻卷着雪白的浪花,是水上。“天堑无涯”一句,则补足钱塘江的雄伟、广阔和险要。 |
下列对《雨霖铃》中语句的解读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都门帐饮无绪”,与落笔四字呼应,这一句明写送别的地点,同时暗示了送别时的情感。“无绪”即没有心思,将词人的情感世界置于送别的大环境之中。 |
B.“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我这一走,至少得有一年,恋人啊,纵然有良辰美景,也形同虚设;纵然有深情蜜意,我还能向谁诉说? |
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为眼前之景,是实写;“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之景,为虚写。 |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直抒胸臆之笔。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问题。
忆帝京
柳 永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小题1】“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两句词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小题2】“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对这两句加以简要赏析。
忆帝京
柳 永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小题1】“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两句词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小题2】“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对这两句加以简要赏析。
有关《望海潮》一词,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一开头就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
B.自“烟柳”以下,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例如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等。 |
C.“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与“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但词人缀以“竞豪奢”一语,表现了自己对普通市民穷奢极侈生活的反感。 |
D.下阕前半段专咏西湖,从湖山盛景、四时风物、昼夜笙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美好风貌。后半段总结前文,赞美太守。 |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诉衷情近
柳 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尽日空凝睇。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E. 以定格的人物形象作结,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空”字极富表现力,既有望而不见之意又写尽了内心的空落和无奈之感。
【小题2】(小题2)词的上阕中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前后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诉衷情近
柳 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尽日空凝睇。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对“故人”的思念是全词的中心,所以作者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联系柳永其他羁旅行役之词来看,“故人”应指他在京都相识的民间歌妓们。 |
B.作者很注意上下阕之间和意群之间的照应和映衬。如“伫立”与“静倚”,“望处”与“凝睇”,“残阳”与“远水生光”等,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
C.“残阳”“黯然情绪”“愁无际”“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等词语,是词人悲秋所生的迟暮之感与身处异乡所生的怀人之悲的混合。 |
D.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秋光已尽”的迟暮之感和久望不见的怀人之悲。以词人“凝睇”的动作描写作结,情感表达含蓄蕴藉。 |
【小题2】(小题2)词的上阕中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前后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