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子奢,苏州吴人,从乡人顾彪授《左氏春秋》,善文辞。隋大业中,为直秘书学士。天下乱,辞疾还乡里。后从杜伏威入朝,授国子助教。

太宗贞观初,高丽、百济同伐新罗,连年兵不解。新罗告急,帝假子奢员外散骑侍郎,持节谕旨,平三国之憾。子奢有仪观,夷人尊畏之。二国上书谢罪,赠遗甚厚。

始,武德时,太庙享止四室,高祖,将祔主于庙,帝诏有司详议。子奢建言:“汉丞相韦玄成奏立五庙,刘歆议当七,郑玄本玄成,王肃宗歆,于是历代庙议不能一。且天子七庙,诸侯五,降杀以两,礼之正也。臣请依古为七庙。”于是尚书共奏:“自《春秋》以来,言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推亲亲,显尊尊,为不可易之法,请建亲庙六。”诏可。然言七庙者,本之子奢。

帝尝诏:“起居纪录臧否,欲见之以知得失,若何?”子奢曰:“陛下所举无过事,虽见无嫌,然以此开后世史官之祸,可惧也。史官全身畏死,则悠悠千载,尚有闻乎?”

池阳令崔文康坐事,栎阳尉魏礼臣劾治,狱成,御史言其枉。礼臣诉御史阿党,乞下有司杂讯,不如所言请死。鞫报礼臣不实,诏如请。子奢曰:“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诏可。

子奢为人乐易,能剧谈,以经谊缘饰。每侍宴,帝令论难群臣,恩礼甚笃。卒于官。

(选自《新唐书·儒学·朱子奢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B.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C.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D.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业”是年号,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纪年法之一,如贞观、庆历、康熙。
B.“崩”是对帝王之死的婉称,古代对帝王之外的人去世还有薨、卒、不禄等多种称法。
C.《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诗》《书》《礼》《易》《孟子》也都是儒家经典。
D.皇帝自称“朕”,皇帝发布的命令或文告称“诏”,“草诏”是皇帝写诏书向臣民表达其旨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朱子奢先在隋为官,唐时曾前往朝鲜半岛平息战乱。他在隋朝为官时,逢天下动乱,为官不稳定;他前往高丽、百济平息战乱时受到二国的厚待。
B.朱子奢通晓祭祀礼仪,发表意见有根有据。在唐高祖死后祭于先祖神庙一事上,朱子奢引经据典,建议依照古制设立七庙,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
C.朱子奢敢于拒绝皇帝看似合理的要求,并晓之以理。皇帝想看起居注,以便知道自己的得失;朱子奢认为这样做就会影响当朝史官,使记录失真。
D.朱子奢坚持依法办事,博学健谈。在如何处理魏礼臣一事上,他认为应按照法律来办;他健谈,好引经据典,有时在宴饮时皇上还让他与群臣辩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推亲亲,显尊尊,为不可易之法,请建亲庙六。
(2)礼臣诉御史阿党,乞下有司杂讯,不如所言请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04 12:45: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元卿,史失其何所人。少孤,慷慨有术略。客江海上,时时高论,人谓狂生。吴少诚跋扈蔡州,元卿以褐衣见,署剧县,俄召入幕府。又事少阳。每奏事至京师,颇为宰相李吉甫慰纳。元卿还,与少阳言君臣大义以动其心,贼党恶而共构之,判官苏肇保救,乃免。然元卿阴桡少阳事,而输款朝廷。及元济擅袭节度,元卿欲困其财使不振,谬说曰:"先公吝于财,诸将至寒馁。府之有亡,我具知之。君若大赐将士以自固,又卑辞厚礼邀事诸镇,则诸将悦,庶几助我。吾为君持表见天子,安有不从者?"元济许之。既至,则具条贼虚实,请敕诸道执元济诛之。元济觉,乃杀其妻并四子,肇亦被害。
宪宗拜元卿岳王府司马,与李愬议侨置蔡州,以元卿为刺史,优纳降附,坏贼党与。元卿入见,愿假度支钱及它奏请,不合旨;又裴度以诸将讨蔡三年,功且成,若又以州与元卿,恐觖望生事,议格。更授光禄少卿。蔡平,超拜左金吾卫将军。建言:"淮西多怪珍宝带,往取必得。"帝曰:"我讨贼,为人除害。贼平,我求得矣,焉用宝!止勿复言。"出为汾州刺史,复入为金吾。
长庆初,镇、魏易帅,元卿具道所以成败事,穆宗久乃悟,赐白玉带,擢泾原渭节度使。元卿垦发屯田五千顷,屯筑高垣,牢键闭,寇至,耕者保垣以守。居六年,泾人德之。徙节河阳。何进滔乱魏博,元卿请自赍三月粮举军出讨,文宗嘉美,加检校司空。献粟二十万石,助天子经费。进光禄大夫。徙宣武军。太和七年,以疾归东都,授太子太保。卒,赠司徒。然性憸巧,所至聚敛,谐结权近,故累更方任云。
(选自《新唐书 杨元卿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贼党恶而共构之  构:诬陷
B.又卑辞厚礼邀事诸镇 卑:卑微
C.蔡平,超拜左金吾卫将军   超:越级
D.居六年,泾人德之 德:感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褐衣,通常指大麻、兽毛织就的粗布制成的衣物,可代指贫贱的人或官职较小的人。
B.判官,官职名,唐时,节度使、观察使等均置判官,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辅理政事。
C.侨置,古代政权在战争状态下,政府对沦陷地区移民进行异地安置的行政管理制度。
D.淮西,藩镇割据时,区域包括淮南道的西部和河南道一部分,并不仅是淮南道西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平确的一项是   (   )
A.杨元卿少时丧父,慷慨又有谋略。他寄居在江湖之间,常常发表一些不切实际的议论,所以人们称他为“狂生”。
B.杨元卿忠于朝廷,阻挠少阳作乱。他给吴少阳谈论君臣大义,想以此感动吴少阳的心,并在暗中阻挠吴少阳的事情。
C.杨元卿毁家纾难,忠心归附朝廷。他到朝廷后,,将贼人的虚实禀报,请皇帝下诏杀掉吴元济,却被吴元济觉察。
D.杨元卿镇守一方,百姓感其恩德。任河阳节度使之时,他开垦田地,巩固城防,贼寇来,百姓仗着高墙可以防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公吝于财,诸将至寒馁。府之有亡,我具知之
(2)裴度以诸将讨蔡三年,功且成,若又以州与元卿,恐觖望生事,议格。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裴耀卿,字焕之。数岁能属文,擢童子举,稍迁相王府典签。王即帝位,授国子主簿,累迁长安令。旧有配户和市法,人厌苦,耀卿一切责豪门坐贾,豫给以直,绝僦欺之敝。及去,人思之。为济州刺史,会天子东巡,耀卿置三梁十驿,科敛均省,为东州知顿最,封禅还,次末州,宴从官,帝欢甚,谓张说曰:“前日出使巡天下,观风俗,察吏善恶,不得实。今朕有事岱宗,济州刺史裴耀卿上书数百言,至曰‘人或重扰,则不足以告成’,朕置书座右以自戒,此其爱人也。”俄徙宣州前此大水河防坏诸州不敢擅兴役耀卿曰非至公也乃躬护作役未讫有诏徙官耀卿惧功不成,弗即宣,而抚巡饬厉愈急,堤成,发诏而去。济人为立碑颂德。迁京兆尹。明年秋,雨害稼,京师饥,帝将幸东都,召问所以救人者。耀卿曰:“请置仓河口,以纳东租,然后官自顾载,分入河、洛。三门迫险,则旁河凿山,以开车道,运十数里,西仓受之。度宜徐运抵太原仓,趋河入渭,更无留阻,可减费巨万。”天子然其计,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转运使。天宝初,进尚书左仆射,俄改右仆射,而李林甫代之,上日,林甫到本省,具朝服佩剑,博士导,郎官唱案,礼毕,就耀卿听事,乃常服,以赞者主事导唱。林甫惊曰:“班爵与公同,而礼数异,何也?”耀卿曰:“比苦眩,不堪重衣。又郎、博士纷泊,非病士所宜。”林甫默然惭。
节选自《新唐书·装缩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徙宣州/前此大水/河防坏诸州/不敢擅兴役/耀卿曰/非至公也/乃躬护作役/未讫/有诏徙官/
B.俄徙宣州/前此大水/河防坏/诸州不敢擅兴役/耀卿曰/非至公也/乃躬护作役/未讫/有诏徙官/
C.俄徙宣州/前此大水/河防坏/诸州不敢擅兴役/耀卿曰/非至公也/乃躬护作/役未讫有诏/徙官/
D.俄徙宣州/前此大水/河防坏诸州/不敢擅兴役/耀卿曰/非至公也/乃躬护作/役未讫有诏/徙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巡,指古代天子巡视东方。最有名的是秦始皇的东巡,留下了泰山刻石等一系列的文物,最后死在东巡的路上。
B.封禅,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古人认为群山中秦山最高,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
C.京兆尹,中国古代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之一,《张衡传》中的“游于三辅”,其中的“三辅”就包含京兆尹。
D.博士,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因之。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明清仍之,稍有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耀卿为政有方,受到人民的尊敬。他担任长安令时,改变以前的配户与和市之法,杜绝了欺瞒运费的弊端,等到他离职后,人们还思念他。
B.裴耀卿劝谏皇帝,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在皇帝东巡时,他上书几百字,说“百姓如果反复被扰,那就不能宣告有成就”,皇帝将这句话当做了座右铭。
C.裴耀卿为官能为民着想,而不仅仅是考虑自己的得失。他在宣州任职时,亲自操持河防工程,工程未完,朝廷将他调动他处,他却等堤坝建成后才宣布诏令。
D.裴耀卿行事低调,不事奢华,他改任为右仆射上任时,为警示李林甫,只穿平常衣服,由赞者主持导唱,让前来观礼的李林甫默然惭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秋,雨害稼,京师饥。帝将幸东都,召问所以救人者。
(2)比苦眩,不堪重衣,又郎、博士纷泊,非病士所宜。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李华字遐叔,赵州赞皇人,少旷达,外若坦荡,内谨重。累中进士,天宝十一载,迁监察御史。宰相杨国忠支娅①所在横猾,华出使,劾按不挠,州县肃然,为权幸见

②安禄山反,玄宗入蜀,百官解窜,华母在邺,欲间行辇母以逃,为盗所得,伪署凤阁舍人,贼平,贬杭州司户参军。华自伤践危乱,不能完节,又不能亲,欲终养而母亡,遂屏居江南。

③上元中,以左补阙、司封员外郎召之。华喟然日:“乌有节危亲,欲荷天子宠乎?”称疾不拜。李岘领选江南,表置幕府,擢检校吏部员外郎。苦风痹,去官,客隐山阳,勒子弟力农,安于穷槁。晚事浮图法,不甚著书,惟天下士大夫家传、墓版及州县碑颂,时时金帛往请,强为应。大历初,卒。

④初,华作《舍元殿赋》成,以示萧颖士,颖士日:“《景福》之上,<灵光》之下。”华文辞绵丽,少宏杰气,颖士健爽自肆,时谓不及颖士,华自疑过之。因著《吊古战场文》,极思研摧,已成,污故书,杂置梵书之庋。它日,与颖士读之,称工,华问:“今谁可及?”颖士日:“君加精思,便能至矣。”华愕然而服。

⑤华爱奖士类,名随重,若独孤及、韩云卿、韩会、李纾、柳识、崔佑甫、皇甫冉、谢良弼、朱巨川,后至执政显官。华触祸衔悔,及为元德秀权阜铭③、四皓赞④,称道深婉,读者怜其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支娅:此处指亲信。②庋:放东西的架子。③为唐代诗人元德秀和唐朝大臣权皋所作墓志铭。④为秦末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隐者所作赞语。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为权幸见(_____________) (2)又不能亲(___________)
(3)乌有节危亲(___________) (4)金帛往请(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强为应    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华自疑过之 源不深望流之远
C.污故书     击破沛公军
D.名随重     覆之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欲间行辇母以逃,为盗所得,伪署风阁舍人,贼平,贬杭州司户参军。
【小题4】第④段骂李华以文示友,其态度经过了从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转变。(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5】联系全文,概括文章结尾“读者怜其志”中“怜”的依据。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承天皇帝倓,始王建宁。英毅有才略,善骑射。禄山乱,典亲兵,扈车驾。度渭,百姓遮道留太子,太子使喻曰:“至尊播迁,吾可以违左右乎?”倓进说曰:“夫大孝莫若安社稷,殿下当募豪桀,趣河西,收牧马。今防边屯士不下十万,而光弼、子仪全军在河朔,与谋兴复,策之上者。”广平王亦赞之,于是议定。太子北过渭,兵仗鹽恶,士气崩沮,日数十战。倓以骁骑数百从,每接战,常身先,血殷袂,不告也。太子或过时未食,倓辄涕泗不自胜,三军皆属目。至灵武,太子即帝位,议以倓为天下兵马元帅,左右固请广平王。帝曰:“广平既冢嗣,安用元帅?”答曰:“太子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元帅,抚军也,莫宜于广平王。”帝从之,更诏倓典亲军,以李辅国为府司马。时张良娣有宠,与辅国交构,欲以动皇嗣者。倓忠謇,数为帝言之,由是为良娣、辅国所谮,妄曰:“倓恨不总兵,郁郁有异志。”帝惑偏语,赐佼死,俄悔悟。明年,广平王收二京,使李泌献捷。泌与帝雅素,从容语使事,帝改容曰:“倓于艰难时实自有力为细人间阋欲害其兄我计社稷割爱而为之所泌曰尔时臣在河西知其详广平于兄弟笃睦至今言建宁则呜咽不自已陛下此言得之谗口耳。”帝泣下曰:“事已尔,末耐何!”泌曰:“陛下尝闻黄台瓜乎?其言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陛下今一摘矣,慎无再!”帝愕然曰:“公安得是言?”是时,广平有大功,亦为后所构,故泌因对及之,广平遂安。及即位,追赠倓齐王。大历三年,有诏以倓当艰难时,首定大谋,排众议,于中兴有功,乃进号承天皇帝。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七》,有删改)
注①倓:唐玄宗的孙子,唐肃宗的儿子。②太子:唐玄宗的儿子,唐肃宗李亨。③广平王:唐肃宗的长子,即代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倓于艰难时实自有力/为细人/间阋欲害其兄/我计社稷/割爱而为之所/泌曰/尔时臣在河西/知其详/广平于兄弟笃睦/至今言建宁/则呜咽不自已/陛下此言得之谗口耳
B.倓于艰难时实自有力/为细人间阋/欲害其兄/我计社稷/割爱而为之所/泌曰/尔时臣在河西/知其详/广平于兄弟笃睦/至今言建宁/则呜咽不自已/陛下此言得之谗口耳
C.倓于艰难时实自有力/为细人/间阋欲害其兄/我计社稷割爱/而为之所/泌曰/尔时臣在河西/知其详/广平于兄弟笃睦/至今言建宁/则呜咽不自已陛下此言得之逸口耳
D.倓于艰难时实自有力/为细人间阋/欲害其兄/我计社稷/割爱而为之所/泌曰/尔时臣在河西/知其详/广平于兄弟笃睦至今/言建宁则呜咽不自已/陛下此言得之逸口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尊,又称“九五之尊”,意思是最崇高、至高无上,多用作皇帝的代称。
B.三军,古时指中军、上军、下军,或者中军、左军、右军。周制,每军一万两千五百人。
C.追赠,或作“追封”,即给已死之人加封官爵,通常用于对国家有贡献的人,追赠的对象不包括死者的亲属。
D.谥,古时帝王、诸侯、文臣武将等死后,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既有褒扬的也有批评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倓才略过人。安史之乱时,太子要随皇帝出逃,百姓阻拦,李倓劝说太子招兵买马,抵抗叛军,此议也受到广平王的支持。
B.李倓至勇至孝。太子北过渭水,战事连连,李倓冲锋陷阵,奋不顾身;太子吃饭不及时,李倓心疼,常常哭泣不止,令人敬仰。
C.李倓为人正直。受宠的张良娣与李辅国勾结,想要动摇太子的地位,李倓多次向皇帝揭发这两人,于是被良娣、辅国诬陷。
D.李倓死后荣耀。广平王继位后,对建宁王李倓心怀愧悔,一再追封,先是追赠为齐王,后又进谥为承天皇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以骁骑数百从,每接战,常身先,血殷袂,不告也。
(2)是时,广平有大功,亦为后所构,故泌因对及之,广平遂安。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王忠嗣,华州郑人。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尝曰:“吾不欲竭中国力以幸功名。”帝方事石堡城,诏问攻取计,忠嗣奏言:“吐蕃举国守之,若屯兵坚城下,费士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雠所失,请厉兵马,待衅取之。”帝意不快。董延光建言请下石堡,诏忠嗣分兵应接,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延光不悦。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入说曰:“大夫爱惜士卒,有拒延光心,虽名受诏,实夺其谋。然大夫已付万众,而不立重赏,何以贾士勇?且大夫惜数万段赐,以启馋口,有如不捷,归罪大夫,大夫先受祸矣。”忠嗣曰:“吾固得一城不足制敌,失之未害于国。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沮兵。

②又安禄山城雄武,扼飞狐塞,谋乱,请忠嗣助役,因欲留其兵;忠嗣先期至,不见禄山而还。数上言禄山且乱,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帝怒,贬汉阳太守。后哥舒翰引兵攻石堡,之,死亡略尽,如忠嗣言,故当世号为名将。初,在朔方,至互市,辄高偿马,诸蕃争来市,故蕃马浸少,唐军精。迄天宝末,益滋息。

③赞曰: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

(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董延光建言请下石堡(____________)   
(2)吾固得一城不足制敌(____________)
(3)后哥舒翰引兵攻石堡,之(____________)
(4)辄高偿马(____________)
【小题2】把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延光不悦。
(2)数上言禄山且乱,李林甫益恶之。
【小题3】下列两句中“以”字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忍数万人命易一官哉 ②吾不欲竭中国力幸功名
A.①②中的“以”都是介词B.①中的“以”是介词,②中的“以”是连词
C.①②中的“以”都是连词D.①中的“以”是连词,②中的“以”是介词
【小题4】第③段画线句句中应有三处停顿,请用“/”标出。
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
【小题5】皇帝正谋划攻打石堡城,但王忠嗣却不愿,请具体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