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 李白(701-762)
- 《静夜思》
- 《秋浦歌》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行路难》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应诏前不久。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 |
B.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 | |
C.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 D.“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
【小题2】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①,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
【注释】①见说:即“听说”。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②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卖卜为生。
【小题1】符合这首诗体裁的是
A.古体诗 | B.七律 | C.近体诗 | D.排律 |
A.雄伟 | B.优美 | C.恶劣 | D.险峻 |
上李邕①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②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①李邕,唐代书法家,曾任渝州刺史。②宣父,唐朝统治者给孔子的封号。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诗从体裁看是一首律诗,四联八句,前两联塑造大鹏的形象,后两联是对当权者看不起知识分子现象的批判,显示出少年李白的锐气。 |
B.本诗前两句化用《庄子》中的句子,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
C.本诗三、四句描写大鹏即使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扇,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起,这里极力夸张大鹏的神力。 |
D.本诗五、六句描写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不包括李邕在内,把李白的宏大抱负当作“大言”来耻笑。“殊调”指不同凡响的言论。 |
【小题2】诗中塑造了怎样的“大鹏”形象,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乌衣巷①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①乌衣巷: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两首绝句都是怀古诗,都寄寓着诗人对人对事变迁、昔盛今衰的历史慨叹。细味李诗,还有一层对越王得意骄奢,不知盛衰无常的嘲讽。 |
B.李诗先以浓墨绘昔日之盛,渲染胜利者的喜悦骄傲和宫中的繁盛欢乐,最后以一句“只今惟有鹧鸪飞”将其抹倒,笔锋逆转,写尽今日的凄凉。 |
C.李诗的二、三句分写战士还家和越王回宫。“尽锦衣”见赏赐丰厚,“满春殿”记破吴的季节。 |
D.怀古诗惯用今昔对比的手法。但刘诗不落窠臼,写出了新意,诗人集中笔墨写今日乌衣巷之衰败寂寥,因而没有今昔对比的效果。 |
【小题2】请赏析刘诗中“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两句之妙。
送梓州①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②,不敢倚先贤。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①梓州:李使君的赴任之地,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②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曾举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境大化。翻:迅速转变。
【小题1】王诗首联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景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小题2】“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送杨子
李白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注释:作者一说为曾岑 杨叶一说为杨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渭城”点明了分别之地。“斗酒”, “垆头醉不眠”则写出了送别酒宴的热闹场景。 |
B.“梨花千树雪”与“千树万树梨花开”都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雪花比作梨花。 |
C.“杨叶万条烟”写出了柳叶新条迎风摇曳的美好春景,描绘出一幅清新的春景图。 |
D.颈联由写景转人直抒胸臆,“倾壶醑”一个“倾”字写出了诗人不舍却故作豪迈的心情。 |
【小题2】从表达技巧上简要赏析尾联“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是诗人自问,自问中隐含着诗人对世事的关心,希望有所建树。开头即用问句,能够引起读者关注,造成悬念。 |
B.诗歌第二句的“高卧”表明诗人闲居乏味的生活,这句诗一方面描写了眼下的生活,一方面也回应了第一句提出的问题。 |
C.三、四句虚实结合,视觉和听觉结合,描写诗人居住的周边环境,萧瑟的秋风,凄寂的气氛,更令诗人思念友人。 |
D.诗人没有心情去痛饮美酒,所以酒不能醉人,无意去欣赏,所以歌声徒有其情,这样写大大地加重了抒情的分量。 |
E.前三联依次写诗人的生活、诗人的周围环境以及诗人的心情,这些内容,为尾联的抒情蓄势,起到烘托作用。 |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逆旅:旅舍 |
B.古人秉烛夜游 秉:坚持 |
C.序天伦之乐事 序:通“叙”,叙说 |
D.群季俊秀 季:弟弟 |
①幽赏未已 ②学不可以已
③险以远,则至者少 ④良有以也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
B.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
C.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
D.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
A.“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一语借用《庄子·刻意》中的典故表明人生欢乐无限,今晚要尽情欢乐。 |
B.从“浮生若梦”到“秉烛夜游”,表达的是及时行乐,在宴会上尽情欢乐的思想感情。 |
C.全文虽然写了如诗如画的美景,又畅叙天伦之乐,但读起来感到低沉,充满消极的思想。 |
D.“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之所以成为万口传诵的名句,是因为它一方面体现了春景的特色,另一方面将审美的主体拟人化,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的思想感情。 |
(1)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2)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开国何茫然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
B.扪参历井仰胁息 扪:摸。参、井: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 |
C.凋朱颜 凋: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
D.以手抚膺坐长叹 抚膺:抚摸着双腿。 |
A.①问君西游何时还 ②开国何茫然 |
B.①但见悲鸟号古木 ②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C.①难于上青天 ②以其无礼于晋 |
D.①其险也如此 ②其孰能讥之乎 |
A.难于上青天 | B.但见悲鸟号古木 |
C.雄飞雌从绕林间 |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
A.这首诗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的特点,以展示蜀道之难。 |
B.这首诗融贯着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主要表现在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用奇特的想象让景色带上浓郁的主观色彩,赋予其诗人情感的气质。 |
C.殷璠编的《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是因为李白在这首诗中创制了新乐府的诗歌形式。 |
D.这首诗以七言为主,其余是散文化的杂言,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了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
(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夜宿七盘岭①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草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
(注)①七盘岭:在今四川广元东北。②君平:西汉严遵的字,严遵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小题1】谈谈你对李白诗歌中“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一联的理解。
【小题2】两首诗都写到了蜀道之高,在写蜀道之高时都运用了什么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