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 王勃(650-675)
- 《滕王阁序》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A.唐代诗人王勃、陈子昂、贺知章、王维、李白、杜甫、刘禹锡、贾岛、孟郊、白居易、李贺,分别被称为诗杰、诗骨、诗狂、诗佛、诗仙、诗圣、诗豪、诗奴、诗囚、诗魔、诗鬼。 |
B.豪放派为宋词的一大流派,由北宋苏轼开创,经南宋辛弃疾而达到高峰。该派词作题材广泛,气势雄浑,境界开阔。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张元干、陈亮等。 |
C.苏轼之前,词的创作已是名家迭出,名篇荟萃,词人对于词的认识总体偏高,苏轼以其横放杰出的创作,“以诗为词”,在题材、立意、语言、境界等方面全面开拓了词的表现世界。 |
D.新乐府运动是指唐朝后期白居易、元稹等人倡导的一种诗歌内容和形式的革新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描写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都是新乐府运动中的优秀作品。 |
A.“歌”、“行”、“引”、“吟”均为古代乐府诗歌体裁,其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及杂言,如《长恨歌》《兵车行》《李凭箜篌引》《游子吟》。 |
B.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的两大流派;前者作品气势豪迈奔放,意境雄浑开阔,以苏轼、辛弃疾、姜夔为代表。后者作品委婉缠绵,刻工精细,以柳永、李清照、周邦彦为代表。 |
C.汉乐府,主要作品为《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前四者见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后者见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
D.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
A.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分别将古典诗歌推向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高峰。前者有“诗仙”之誉,后者被称为“诗圣”。 |
B.《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唐代七言歌行体的代表作。作者白居易为唐中期著名诗人,为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C.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曾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 |
D.王勃,字子安,少有才名,被誉为神童;与骆宾王、王昌龄、杨炯并称为“初唐四杰”;其作品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该篇又题为“滕王阁诗序”。 |
A.《蜀道难》是一首古体诗,李白借用乐府古题,同时展开奇伟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代蜀道上壮丽雄奇瑰伟险峻的山川,其中也蕴含了人生坎坷之慨。 |
B.《琵琶行》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优秀传统,是唐代七言歌行体的代表作,诗中作者描写了一位琵琶女弹奏琵琶诉说身世的情景,抒发了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 |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传诵千古的名句。王勃化用庾信《马射赋》中的诗句:“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虽然句式相同,但在意境的创造上,王勃句比起庾信句更为优美和洒脱。 |
D.“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什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搵做重重叠叠的泪。”作者采用了比喻、排比、叠词等,把崔莺莺柔肠百结的离别苦痛写得哀哀切切,呜呜咽咽。声气口吻,宛然在侧。 |
A.唐代是诗歌的高峰,以近体诗为主,不仅数量多,而且涌现了众多优秀诗人,初唐有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盛唐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中唐有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等,晚唐有杜牧、温庭筠等。 |
B.词又被称为诗馀,它的发展得力于几位重要词人:柳永大力发展慢词,把赋引入慢词,扩大了词的容量;苏轼以文为词,善于用典,扩大了词的题材;辛弃疾以诗为词,达到了“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 |
C.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学体裁,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多用铺述和描写的手法。枚乘的《七发》是汉赋形成的第一篇,司马相如是西汉最有代表性的赋家,左思的《三都赋》使得洛阳的纸价上涨。 |
D.唐宋八大家,宋代首推欧阳修,他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并独自编写了两部史书:《新唐书》和《新五代史》。 |
A.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他的许多作品猛烈挟击沙皇专制暴政,再现“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他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巴尔扎克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
B.沈从文,现代小说家。其作品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人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长篇小说《边城》是其代表作。 |
C.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滕王阁序》是他的代表作。 |
D.“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情。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出师表》和西晋李密的《陈情表》是“表”中的代表作。 |
别薛华①
王 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注)①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触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华是王勃的同乡和密友。
【小题1】请简要赏析首联中“送送”“遑遑”二词的妙处。【小题2】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A.初唐后期,随着“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登上诗坛,唐诗突破了宫廷诗风的格局,体现了诗歌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特点。 |
B.经过初唐诗人的开拓创新,唐诗迎来了它的全盛时代。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形成了唐诗的巅峰。 |
C.在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巨星。杜甫称赞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自己却爱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
D.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杜甫一生坎坷,却忧国忧民,他的诗歌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仁爱和忧患情感,因而被称为“诗史”。 |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腓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 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序属三秋 三秋:季秋,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B. 彩彻区明 彩:日光
C. 识盈虚之有数 数:计算
D. 等终军之弱冠 弱冠:指20岁,古人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望长安于日下 目吴会于云间
B. 临帝子之长洲 谁悲失路之人
C. 怀帝阍而不见 酌贪泉而觉爽
D. 处涸辙以犹欢 以十五城请易和氏璧
【小题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时维”、“披绣闼”两段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细致入微地描写滕王阁的秀丽景色,笔势收放自如,开合有度,景物混成,恍若画中。
B. “遥襟”段先描写欢乐畅快的宴会场面,接着表达自己对人生、宇宙的思考,并委婉表达对“圣主”“明时”的不满,情绪传为悲愤。
C. “嗟乎”段依然抒发感慨之情。作者没有一味低沉感伤,而是借助历史典故传达出一种处卑位而思有位的情怀和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D. “勃,三尺微命”段表明自己目前的处境、心中的志向、此行的目的,并表达了结识名士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主人知遇之恩的荣幸之意。
【小题4】翻译文中的句子。
(1)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2)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②,双照泪痕干。
月夜①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注]①《月夜》:为安史之乱后,诗人困居长安时所作。②虚幌:透明的轻薄的帷幔。
(1)两首诗都写到了“月”,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江亭夜月送别二首》是怎样寓情于景的?请做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