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 王勃(650-675)
- 《滕王阁序》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台隍枕夷夏之交 枕:__________________
(2)序属三秋 三秋:__________________
(3)俨骖騑于上路 上:__________________
(4)披绣闼 闼:__________________
(5)山原旷其盈视 旷:__________________
(1)台隍枕夷夏之交 枕:__________________
(2)序属三秋 三秋:__________________
(3)俨骖騑于上路 上:__________________
(4)披绣闼 闼:__________________
(5)山原旷其盈视 旷:__________________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__________________ 带:__________________
(2)腾蛟起凤 腾:__________________ 起:__________________
(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__________________ 星:__________________
(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目:__________________
(1)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__________________ 带:__________________
(2)腾蛟起凤 腾:__________________ 起:__________________
(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__________________ 星:__________________
(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目: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语句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的景物,是近景。 |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出了秋天暮色之美。 |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
解释文中古今异义的词语。
(1)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2)腾蛟起风,孟学士之词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读书人;学位的最低一级,大学本科毕业时授予。
(3)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俨骖騑于上路
今义:走上路程;动身。
(5)所赖君子见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看机会,看形势。
(6)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狂妄而放肆。
(1)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2)腾蛟起风,孟学士之词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读书人;学位的最低一级,大学本科毕业时授予。
(3)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俨骖騑于上路
今义:走上路程;动身。
(5)所赖君子见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看机会,看形势。
(6)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狂妄而放肆。
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状语后置句。状语“于上路”置于“俨骖騑”后;状语“于崇阿”置于“访风景”后)
(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唱”后省略介词“于”)
(3)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无被动标志,语意表被动)
(4)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无被动标志,语意表被动)
(1)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状语后置句。状语“于上路”置于“俨骖騑”后;状语“于崇阿”置于“访风景”后)
(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唱”后省略介词“于”)
(3)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无被动标志,语意表被动)
(4)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无被动标志,语意表被动)
阅读课文2~4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动词,____________)
(2)潦水①尽而②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①名词,____________。②连词,__________)
(3)俨①骖騑②于上路③,访风景于崇阿(①形容词________。②名词,_______。③古今异义词,古义为_______。今义为走上路程;动身。④名词,________)
(4)层峦耸翠,上①出重霄;飞阁流丹,下②临无地(①名词作状语,____。②名词作状语,_______)
(5)鹤汀凫渚,穷①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②冈峦之体势(①动词,_______。②动词,______)
(6)披绣闼①,俯雕甍②,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③其骇瞩④(①名词,_______。②名词,______。③形容词,______。④_______)
(7)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名词,_________)
(8)云销①雨霁②,彩③彻区④明(①通“__________”。③________。④名词,__________)
(9)渔舟唱晚,响穷①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②(①副词,____。②名词,_____)
(10)遥襟甫①畅,逸兴遄②飞(①副词,________。②形容词,_______)
(11)四美①具,二难②并(①形容词作名词,________。②形容词作名词,_________)
(12)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_________)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动词,____________)
(2)潦水①尽而②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①名词,____________。②连词,__________)
(3)俨①骖騑②于上路③,访风景于崇阿(①形容词________。②名词,_______。③古今异义词,古义为_______。今义为走上路程;动身。④名词,________)
(4)层峦耸翠,上①出重霄;飞阁流丹,下②临无地(①名词作状语,____。②名词作状语,_______)
(5)鹤汀凫渚,穷①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②冈峦之体势(①动词,_______。②动词,______)
(6)披绣闼①,俯雕甍②,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③其骇瞩④(①名词,_______。②名词,______。③形容词,______。④_______)
(7)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名词,_________)
(8)云销①雨霁②,彩③彻区④明(①通“__________”。③________。④名词,__________)
(9)渔舟唱晚,响穷①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②(①副词,____。②名词,_____)
(10)遥襟甫①畅,逸兴遄②飞(①副词,________。②形容词,_______)
(11)四美①具,二难②并(①形容词作名词,________。②形容词作名词,_________)
(12)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_________)
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都督阎公之雅望。(定语后置句。定语“雅望”置于“都督阎公”后)
(2)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宾语前置句。宾语“何”置于“知”前)
(1)都督阎公之雅望。(定语后置句。定语“雅望”置于“都督阎公”后)
(2)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宾语前置句。宾语“何”置于“知”前)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表现南昌百姓富庶繁华,水上交通繁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表示要顺遂死生,听其自然,乐天知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李密用对偶句形象表现自己幼年家门内外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滕王阁序》中表现南昌百姓富庶繁华,水上交通繁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表示要顺遂死生,听其自然,乐天知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李密用对偶句形象表现自己幼年家门内外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E. 诗歌首联总起,颔联、颈联以滕王阁为对象分层次地加以描写,尾联以议论作结。全诗有总有分,首尾照应。
【小题2】尾联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既写出滕王阁的居高临江之势,又用“罢歌舞”写出了滕王阁“意兴阑珊”的现状。 |
B.颔联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人用“画栋”“南浦云”“朱帘”“西山雨”营造寂静悠闲的意境。 |
C.颔联“飞”“卷”化静为动,赋予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灵动感。 |
D.诗歌最后一句以景结情,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
【小题2】尾联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秋山中作①
【唐】王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②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③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注】①这首诗疑作于王维四十多岁的时候,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②尚平,字子平,东汉朝歌人。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③蛩,蟋蟀。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E. 诗歌通过“故篱”“蝉声”“柴门”“空林”“白云”等意象,交待了诗人生活的山林田园环境。
【小题2】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早秋山中作①
【唐】王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②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③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注】①这首诗疑作于王维四十多岁的时候,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②尚平,字子平,东汉朝歌人。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③蛩,蟋蟀。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无才不敢累明时”写出了诗人的谦虚,他认为自己没有才华,就不拖累圣明的时代了。 |
B.全诗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描写景物和传情达意,如反语、用典、以动衬静、渲染、比喻等。 |
C.诗歌符合律诗对对仗的要求,颈联中“草间”对“山里”,“蛩响”对“蝉声”。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于音乐美。 |
D.颈联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临秋的蟋蟀响急,薄暮的寒蝉声悲,照应题目,写出了早秋山中的安静空寂,给人一种萧索落寞的感受。 |
【小题2】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