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王勃的《滕王阁诗》,完成下面两题。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小题1】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句点出胜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出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
B.三、四两句中的“朝”“暮”和“云”“雨”是从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而来的。这两句极写了阁之高,阁之静。
C.第五句写阁外的景象:阁外有一深潭,白云飘在空中,日影投入深潭,一切都显得那样寂静悠闲。
D.最后三句的意思是:物象更换,星宿迁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仍在奔流不息。
【小题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分层次地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全诗有总有分,首尾照应。
B.三、四两句对仗极为工整和自然。
C.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诗的基调虽然抑郁,但不消沉。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①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注:①北梁。语自《楚辞•九怀》:“绝北梁兮永辞。”后用以指送别的地方。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B.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地点,含蓄而新颖。
C.全诗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以寒雾、暮烟衬托离愁别绪,渲染了悲伤、沉郁的氛围,情感真挚动人。
D.奉,侍奉;潸然,流泪的样子。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悲从中来。
【小题2】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滕王阁序》多处用典,表意精练含蓄,根据文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两处用典,赞美了滕王阁所在地的物华人杰。其中,“龙光”“徐孺”还是词语的减缩。
B.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作者用班超投笔从戎典故暗示自己想要从军。其中,“投笔”是词语的减缩。
C.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谢家之宝树”、“孟氏之芳邻”两个典故说明自己并没有谢玄那样的才华,因此也找不到孟母寻找的好邻居。
D.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典出《论语·季氏》,王勃在这里是说自己过些时候要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注:①北梁。语自《楚辞·九怀》:“绝北梁兮永辞。”后用以指送别的地方。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B.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地点,含蓄而新颖。
C.奉,侍奉;潸然,流泪的样子。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悲从中来。
D.全诗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以寒雾、暮烟衬托离愁别绪,渲染了悲伤、沉郁的氛围,情感真挚动人。
【小题2】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王勃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A.第一首诗,首句点明送别地,次句宕开一笔,从巴蜀一下子掷向塞北,三句点明送别的具体地点和分手时间,尾句从正面着笔,表明有人因离群而啜泣。
B.“飞月向南端”主要是诗人主观上的感觉,作者连续运用衬托笔法,以“飞月”形容时光飞逝,以时光飞逝暗示话别之久,以话别之久点出友情之深。
C.两诗都点到月,而且点明是秋夜,加之王勃一度远游四川,诗中又有点“巴南水”,可以断定这是中秋前后作者客居四川时写的送别诗。
D.通观两首诗,前一首诗是为后一首诗作铺垫,精彩全在后四句,诗人在后四句中从心理活动描写发展到对客观事物的描摹,笔法精妙。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滕王阁诗

唐代: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高耸入云,面临着江水,阁中的人可以据此眺望远山、欣赏秀水。
B.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C.颔联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等意象营造出华美祥和的意境。
D.颈联由空间描写转为时间描写,“闲云潭影”写出了滕王阁的落寞空寂,“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写岁月之久长与流逝之匆促。
【小题2】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结合诗歌首联的下句和尾联对此做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 风

王 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写凉风生起,“肃肃”“清”等字为全诗定下了一种开朗壮阔的意境。
B.“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用“驱”“卷”“寻”“出”等字眼,把这些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将风描绘得栩栩如生。
C.“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写日落后万籁俱静,风又为歇息的人们不辞劳苦地吹起悦耳的松涛,奏出雄浑的乐曲,给人以警醒。
D.诗人在这里极力赞美“凉风”普济众生的高尚品德和勤奋精神,抒发他积极进取的情怀,寄托他的“青云之志”,意远含蓄,余味深长。
【小题2】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张衡传》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辞》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滕王阁序》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逍遥游》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政事渐损,权移于下B.宦官惧其毁己,皆共
C.园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D.雄州列,俊采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虚词“以”的词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B.奚以知其然也
C.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D.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小题3】下列倒装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千里逢迎B.奚以知其然也C.彼且奚适也D.翱翔蓬蒿之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注]本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小题1】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 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一首五言律诗是《________
【小题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
B.三四两句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含有从《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两句化出的意境。
C.全诗语言清新明快,结构严谨,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D.作者还有一首《羁春》诗:“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诗的韵脚与本诗完全相同,抒写的也是羁旅之思,只是一首写于暮春,一首写于晚秋,季节不同,用来衬托情意的景物就有“落花飞”与“黄叶飞”之异。
【小题3】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请分析本诗最后一句以景结情的艺术效果。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注)①北梁。语自《楚辞•九怀》:“绝北梁兮永辞。”后用以指送别的地方。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B.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地点,含蓄而新颖。
C.全诗只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以寒雾、暮烟衬托离愁别绪,渲染了悲伤、沉郁的氛围,情感真挚动人。
D.奉,侍奉;潸然,流泪的样子。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悲从中来。
【小题2】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