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小题1】下面对诗的分析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李诗的颈联避实就虚,择取了叙旧时间很长这个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
【小题2】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情,但尾联的写法却各有特色,请试做分析。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小题1】下面对诗的分析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卢诗首联写送别环境,郊外衰草,四野苍茫,一片凄凉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友人,倍增离情别绪。 |
B.卢诗颔联“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离别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 |
C.卢诗颈联感叹朋友身世不幸,又在乱离中四处漂泊,表达了对友人此去前途未卜的深切担忧。 |
D.李诗首联从十年前分别的具体场景写起,到十年后乱离中相逢,紧扣题目,开门见山,千脆利落。 |
【小题2】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情,但尾联的写法却各有特色,请试做分析。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 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小题1】本诗的首联、颔联选取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小题2】简要说明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 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小题1】本诗的首联、颔联选取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小题2】简要说明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两小题。
月 夜
杜 甫
今夜鄜州⑴月,闺中⑵只独看。遥怜⑶小儿女,未解⑷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⑴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羌村,杜甫在长安。
⑵闺中:内室。看,读平声kān。 ⑶怜:想。 ⑷未解:尚不懂得。
【小题1】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小题2】清人浦起龙谈到这首诗时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这两句话,突出点明了此诗所采用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法——“对写法”。请结合本诗分析其妙处。
月 夜
杜 甫
今夜鄜州⑴月,闺中⑵只独看。遥怜⑶小儿女,未解⑷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⑴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羌村,杜甫在长安。
⑵闺中:内室。看,读平声kān。 ⑶怜:想。 ⑷未解:尚不懂得。
【小题1】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 |
B.颔联“怜”字饱含深情,小儿女们未谙世事不懂忆长安,更突出了“独”字。 |
C.颈联“湿”“寒”写出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进一步表现“忆长安”。 |
D.尾联中“双照”指月光照着妻子与孩子,而让他们渐渐泪干而入睡。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兰钦,字休明,中昌魏人也。父子云,天监中,军功官至云麾将军,冀州刺史。钦幼而果决,矫捷过人。随父北征,授东宫直阁。大通元年,攻魏萧城,拔之。仍破彭城别将郊仲,进攻拟山城,破其大都督刘属众二十万。进攻笼城,获马千余匹。又破其大将柴集及襄城太守高宣、别将范思念、郑承宗等。仍攻厥固、张龙、子城,未拔,魏彭城守将杨目遣子孝邕率轻兵来援钦逆击走之又破谯州刺史刘海游还拔厥固收其家口杨目又遣都督范思念、别将曹龙牙数万众来援,钦与战,于阵斩龙牙,传首京师。
又假节,都督衡州三郡兵,讨桂阳、阳山、始兴叛蛮,至即平破之。封安怀县男,邑五百户。又破天漆蛮帅晚时得。会衡州刺史元庆和为桂阳人严容所围,遣使告急,钦往应援,破容罗溪,于是长乐诸洞一时平荡。高祖又密敕钦向魏兴,经南郑,属魏将托跋胜寇襄阳,仍敕赴援。除持节、督南梁、南、北秦、沙四州诸军事、光烈将军、平西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增封五百户,进爵为侯。破通生,擒行台元子礼、大将薛俊、张菩萨,魏梁州刺史元罗遂降,梁、汉底定。进号智武将军,增封二千户。
经广州,因克俚帅陈文彻兄弟,并擒之。至衡州,进号平南将军,改封曲江县公,增邑五百户。在州有惠政,吏民诣阙请立碑颂德,诏许焉。征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寻改授散骑常侍、安南将军、广州刺史。既至任所,前刺史南安侯密遣厨人置药于食,钦中毒而卒,时年四十二。诏赠侍中、中卫将军,鼓吹一部。
(节选自《梁书·列传二十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衡州刺史元庆和为桂阳人严容所围,遣使告急。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兰钦,字休明,中昌魏人也。父子云,天监中,军功官至云麾将军,冀州刺史。钦幼而果决,矫捷过人。随父北征,授东宫直阁。大通元年,攻魏萧城,拔之。仍破彭城别将郊仲,进攻拟山城,破其大都督刘属众二十万。进攻笼城,获马千余匹。又破其大将柴集及襄城太守高宣、别将范思念、郑承宗等。仍攻厥固、张龙、子城,未拔,魏彭城守将杨目遣子孝邕率轻兵来援钦逆击走之又破谯州刺史刘海游还拔厥固收其家口杨目又遣都督范思念、别将曹龙牙数万众来援,钦与战,于阵斩龙牙,传首京师。
又假节,都督衡州三郡兵,讨桂阳、阳山、始兴叛蛮,至即平破之。封安怀县男,邑五百户。又破天漆蛮帅晚时得。会衡州刺史元庆和为桂阳人严容所围,遣使告急,钦往应援,破容罗溪,于是长乐诸洞一时平荡。高祖又密敕钦向魏兴,经南郑,属魏将托跋胜寇襄阳,仍敕赴援。除持节、督南梁、南、北秦、沙四州诸军事、光烈将军、平西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增封五百户,进爵为侯。破通生,擒行台元子礼、大将薛俊、张菩萨,魏梁州刺史元罗遂降,梁、汉底定。进号智武将军,增封二千户。
经广州,因克俚帅陈文彻兄弟,并擒之。至衡州,进号平南将军,改封曲江县公,增邑五百户。在州有惠政,吏民诣阙请立碑颂德,诏许焉。征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寻改授散骑常侍、安南将军、广州刺史。既至任所,前刺史南安侯密遣厨人置药于食,钦中毒而卒,时年四十二。诏赠侍中、中卫将军,鼓吹一部。
(节选自《梁书·列传二十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彭城守将杨目遣子孝邕率轻兵来援/钦逆击走之/又破谯州刺史刘海游/还拔厥固/收其家口/ |
B.魏彭城守将杨目遣子孝邕率轻兵来援钦/逆击走之/又破谯州刺史刘海游/还拔厥固/收其家口/ |
C.魏彭城守将杨目遣子孝邕率轻兵来援钦/逆击走之/又破谯州/刺史刘海游还拔厥固/收其家口/ |
D.魏彭城守将杨目遣子孝邕率轻兵来援钦/逆击走之/又破谯州/刺史刘海游还拔厥固/收其家口/ |
A.年号,汉武帝首创的纪年名号,此后至明清之前同一皇帝在位可以有不同的年号,文中的“天监”“大通”“高祖”都是梁武帝的年号。 |
B.假节,假以符节,持节。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 |
C.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爵名随食邑户数而定:二千户以上封公,一千户以上封侯,七百户以上封伯,五百户以上封子,三百户以上封男。 |
D.鼓吹,亦即《乐府诗集》中的鼓吹曲。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本用于军中,后又用于朝廷宴飨,源于我国古代民族北狄。 |
A.兰钦年少处事果决,娇健敏捷过人。曾经有过跟随父亲北征的经历,授官东宫直阁。 |
B.兰钦屡立战功,身经百战,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多次加官进爵。 |
C.兰钦在任期间有惠政。当地官吏百姓为此还到京城请求为他立碑颂德。 |
D.兰钦任广洲刺史时,前刺史将毒药放进食物中,兰钦不幸中毒而死。 |
(1)会衡州刺史元庆和为桂阳人严容所围,遣使告急。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贯休①
水香塘黑蒲②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 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 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 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贯休:唐末著名诗僧,其诗常体现出禅意。②蒲: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比起晚唐那些典雅、绮丽的诗来,此诗给人以清新、明快、朴素之感,可谓独树一帜。
【小题2】请结合诗句概括诗中田园的特点。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贯休①
水香塘黑蒲②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 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 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 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贯休:唐末著名诗僧,其诗常体现出禅意。②蒲: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描述了傍晚时分蒲草茂密繁盛,鸳鸯鸂鶒像家禽一样悠游自在的山家田园风光。 |
B.颔联写“东邻西舍”相安无事,侧面反映了晚唐时那种恃强凌弱、互相争夺的社会现象。 |
C.颈联诗人的情感颇为复杂,既有对生活艰辛的“蚕娘”的同情,又有对顽皮牧童的喜爱。 |
D.尾联中,诗人通过“留”“笑”二字生动地凸显了山翁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形象特点。 |
【小题2】请结合诗句概括诗中田园的特点。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两个小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2)诗中的"共"和"乱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2)诗中的"共"和"乱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刘昱
李颀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北风吹五两①,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②。
【注释】①五两:古代的候风器,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而成。②雁声:大雁群栖时一般不发声,发声时,多为失群。
【小题1】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
【小题2】有人说“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写得“委婉蕴藉,毫无显豁呈露之气”,你赞同吗?请简要分析
送刘昱
李颀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北风吹五两①,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②。
【注释】①五两:古代的候风器,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而成。②雁声:大雁群栖时一般不发声,发声时,多为失群。
【小题1】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
【小题2】有人说“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写得“委婉蕴藉,毫无显豁呈露之气”,你赞同吗?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岁 暮
白居易
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
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
膏明自爇①缘多事,雁默先烹②为不才。
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
【注】① 爇(ruò):焚烧 ② 雁默先烹:雁,鹅;出自《庄子》“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平实易懂是白居易诗歌语言的基本特点,本诗语浅意深,言近旨远,体现了白诗一贯的风格。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岁 暮
白居易
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
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
膏明自爇①缘多事,雁默先烹②为不才。
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
【注】① 爇(ruò):焚烧 ② 雁默先烹:雁,鹅;出自《庄子》“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中的“催”字形象地写出了光阴似箭的情形,也写出诗人的感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
B.古代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故称“冬尽年终之时”为“穷阴”。 |
C.“雁默先烹”引用了典故,不鸣叫者先被杀,比喻有才能的人因遭到嫉妒而先被淘汰。 |
D.“不如且进手中杯”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都是借酒表达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小题1】诗中是如何将写景与抒情完美地结合起来的?
【小题2】全诗前两联采用发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试作简析。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小题1】诗中是如何将写景与抒情完美地结合起来的?
【小题2】全诗前两联采用发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试作简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
【小题2】首联“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写景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西塞山下①作
韦庄
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②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③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趣咏。②孤峰,指湓城北的庐山。③爨(cuàn):烧火做饭。【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诗人行至西塞山这个东吴江防边塞,前望江水,历史往事等引起丰富的联想,但诗人并没有借西塞山势发盛衰荣辱的感叹。 |
B.颌联写诗人所见,前望是庐山,后看是斜月;“渐映”写月光逐渐明亮,“斜生”巧妙的写时间的推移、位差的变化。 |
C.颈联化实为虚,把西塞山一带不同时间生长成熟的植物作艺术的归纳,使得描绘的景物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情趣。 |
D.尾联,表现了诗人对西塞山的爱恋,他把芦花化作宁静恬适的生活伴侣,期望有一天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而居。 |
E.这首诗写诗人舟行至西塞山下时所见所感,前两联暗示诗人的行迹,第三联写出对此地烹紫薇、摘黄柑的乡间生活的赞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