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的故事
牛顿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科学家。他非常聪明,在物理学方面有过许多重大的发现。可是他在一些小事上,却是个“马大哈”。
一天清晨,他起得很早,因为他要研究一个难题。管家怕他饿,就打发一个佣人,端了一锅水,拿了个鸡蛋到他书房去。管家叮嘱佣人,一定要把鸡蛋煮好等牛顿吃完再回来。可是牛顿不愿有人干扰他,就对佣人说:“你把鸡蛋留下来,我自己煮。”佣人把鸡蛋放在怀表旁边说:“鸡蛋煮四分钟就可以吃了。”说完便离开了书房。过了一小时,佣人有些不放心,回来看,这一看,他大吃一惊:牛顿手里拿着鸡蛋站在火炉边,锅里煮的是桌上的怀表。
还有一次,牛顿请一位朋友来吃晚饭,朋友按时来了。饭菜都已经摆好,可是牛顿还在工作。朋友很了解牛顿的习惯,就坐在饭桌旁静静地等着。等啊等啊,过了好长时间,饭菜全都凉了,还不见牛顿来,朋友只好自己先吃,吃完后,他突然想了个主意,要和牛顿开个小玩笑。于是他把吃剩的鸡骨头又放进盘子里,重新盖好,然后悄悄地走了。他断定自己的恶作剧一定会见效。夜已经很深了,工作了大半天的牛顿突然觉得有点儿饿。他放下工作走进餐厅,准备吃晚饭。可他一打开盘子,看见里面全是鸡骨头,心里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他转过身看看钟,晚饭时间早已过了。这时他好像才明白似的:“噢,我已经吃过晚饭了,看我这记性!”说着他站起来又继续去工作了。至于请朋友吃饭的事,他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牛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正是凭着这股子废寝忘食的钻劲,才终于登上了科学的高峰。
【小题1】根据意思写出词语。(1)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____
(2)再三嘱咐。____
(3)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____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内容可以用“___”这个成语来概括。
【小题3】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语写出来。
_____________
【小题4】文章写了哪两件事来说明牛顿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是个“马大哈”?
____________
【小题5】像牛顿这样为了科学研究而废寝忘食的科学家,还有谁?
___________
蜘蛛是怎样结网的
我家附近有一座小山,山上长满了杂草、灌木和高大的树木。夏天的晚上,我和小伙伴们常到这里来玩“藏猫猫”。那时我就发现,这里树与树之间常挂着一张张薄薄的、银白色的网。有时一些小虫掉到网上,便被粘住,无论怎样挣扎,再也飞不了了!这时就有黑色的蜘蛛慢慢地爬过来,从容地把小虫吃掉。这有趣的画面吸引了我,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想:这网是怎么织成的呢?它又是用什么织的呢?
长大以后,我仍常常想起小时候的疑问。一天,我又到山上去,忽然,我看见一只蜘蛛正在两棵树间来回爬。我急忙悄悄地拨开树丛,走过去,在离那两棵树不远的地方站住,静静地看着。只见那蜘蛛从一棵树上它的立脚点,引出许多根长度足以到达对面的长丝,于是这些丝就顺风飘呀飘,好像几条透明的带子飘在空中,然后,它时刻用脚去触触蛛丝的固定点。最后,它发现一根丝拉不动了,这根丝已经缠在对面的树上,“天索”架成了。像房子的栋梁一样,它在这条定为蜘蛛网的支撑线上,来来回回再粘几条丝,把它弄成一条粗“缆”。接着又在这条粗“缆”下方,平行地架设第二条“缆索”。蜘蛛爬来爬去,网就在这两条“缆索”上架起来了。
我高兴极了,我终于搞清了蜘蛛是怎样织网的。可是,蜘蛛网的长丝又是从哪来的呢?我的疑问还没有完全解决,只好求教于书本了。我回到家里,找出《十万个为什么》仔细地看起来。原来,蜘蛛肚子末端有几对“纺织器”,蜘蛛丝就是从纺织器的小孔里流出来的。蜘蛛丝的成分是蛋白质,它和蚕丝相像,刚流出来时还是一种发粘的“胶水”,当它一接触空气,马上就变硬而成为丝了。
【小题1】蜘蛛是怎么结网的?在文中用“____”画出来。【小题2】蜘蛛丝是从哪来的?用“ ”画出来。
【小题3】作者通过什么方式弄清楚了蜘蛛结网的?又通过什么方式了解了蜘蛛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麻 雀
①田园沃野中,有它活泼的身影;枝头梢末上,有它欢快的歌声。它就是麻雀,每时每刻都是那么欢乐的小动物。
②仔细欣赏麻雀那一身滑稽的打扮吧:一顶土灰色的小帽戴在头上,黄澄澄的小眼睛,总是好(hǎo hào)奇地瞅着四方;有光泽的小肚皮,盖上一层软软的绒毛;还有它那迷彩服似(sì shì)的羽毛,就这样,搭配成一个活泼可爱的小麻雀。
③大概是麻雀喜欢闲谈的原因吧!每天早晨,我总能看见不远处的老柳树上有一群唧唧喳喳、高谈阔论的麻雀。它们或在树枝上蹦来跳去,锻炼锻炼身体;或凑在一起,海阔天空地侃大山。若有情况,一群麻雀就如惊弓之鸟,惊慌地飞起。等了好久,确定并没有危险时,它们才小心翼翼地回到柳树上,又热闹起来。
④麻雀貌不惊人,平淡无奇。不过,俗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是挺喜欢麻雀的。朋友,你呢?
【小题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音节上打“√”。【小题2】分别写出第2、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从第3自然段中找出四个成语,用“____”画出。
【小题4】现实生活中,麻雀等不少野生动物经常被少数人捕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用简短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我们是学生,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会。要想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就要专心致志,就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这样,我们就能够达到胜利的彼岸。
【小题1】在选文的“□”内加上标点符号。
【小题2】联系课文理解句子中标下划线的字词。
(1)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最后一句话中“胜利的彼岸”是指________。要想达到胜利的彼岸,就必须:①________;②________。
【小题4】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________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________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要“建筑人格长城”。我们到学校里来,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紧的是要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
【小题1】在文中的“________”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小题2】用“既要……也要……”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公德”的意思是________。“讲究‘公德’”就是要我们平时这样做(试举生活中的一个事例):________;文中的“私德”的意思是________。“讲究‘私德’”就是要我们平时这样做(试举生活中的一个事例):________。
【小题4】文中的“真人”“建筑人格长城”加引号,作用是________,这里的“真人”实际上指________,“建筑人格长城”实际上指________。
【小题5】陶行知有很多关于做人的名言,请你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①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希望你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筑起“科学的健康堡垒”。
【小题1】“健康是生命之本”中“本”的正确解释是( )
A.草木的茎或根 | B.量词 |
C.事物的根本、根源 | D.主要的;中心的 |
【小题3】陶校长的这段演讲中,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向我们说明了________的重要性,最后希望我们树立________。
【小题4】选文中两个“离不开”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文中画“横线①”的句子是________句,你能仿写一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校长的演讲(片断)
第二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我们是学生,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会。要想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就要专心致志,就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要________目标,________进去,________开来。这样,我们就能够达到胜利的彼岸。
【小题1】在选文中的“________”上填上恰当的动词。
【小题2】画线句子运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呢?请结合选文内容简单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例子不能说明“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的是( )
A.司马光自己制作圆木警枕,勤学苦练,编成了史学巨著。 |
B.个别人利用所学的经济、法律知识进行犯罪。 |
C.爱迪生孜孜不倦,不断钻研,成为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的伟大发明家。 |
D.航天人利用所学知识,让“神十”发射成功,让“嫦娥三号”上九天揽月,这些都是学问的力量。 |
一个小孩子,(拉 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了二三里地。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密 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越看越喜欢,想折下一枝来。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小题1】用“√”选出括号里恰当的字词。
【小题2】画“________”的句子可以用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
【小题3】小孩子想折下一枝花的原因是________,妈妈拦住了他,因为________。从中我们了解到这位妈妈是一个________的人。
【小题4】你能把选文的内容用一首小诗概括出来吗?试试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这里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小题1】选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小题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两个“树”的意思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十年的时间可以培育一棵树木,一百年的时间可以培养一个人才。 |
B.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
【小题4】画“________”的句子跟课文的题目“师恩难忘”有什么关系?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念我的老师
亲爱的老师,你还在我故乡那长着许多荔枝树的山村小学任教吗?你还在背着我故乡的小学生涉过那条湍急的小河吗?你的笑脸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引起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你走出师范学院的大门,毫不犹豫地踏进我们偏远的山村。你丝毫没有繁华城市小姐的娇气,吃苦耐劳,热爱教学,受到全村人的喜爱。
那年你才十八岁,像大姐姐一样时刻关心着我们。我故乡有那么多的沟沟坎坎,有那么多的泥泞小路。在多风多雨的季节里,放学后,你总是送我们回家。你把裤腿卷得高高,光着脚丫,一个一个地背着我们蹚过那条脾气暴躁的小河。浪花溅到你的身上、脸上,雨水打湿你乌黑的头发,你却全然不顾。
隔着小河,你向我们频频招手,反复叮咛:“路滑,慢点儿走,明早我来接你们……”你悦耳的声音被小河的波浪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灿烂的微笑像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一样美丽。
如今,我已大学毕业,即将成为一名教师,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1】“吃苦耐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本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横线①”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横线②”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小题3】文中的老师受到全村人的喜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中的老师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全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之情。
【小题5】联系短文内容,将结尾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