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理解
第一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①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希望你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筑起“科学的健康堡垒”。
【小题1】“健康是生命之本”中“本”的正确解释是(    )
A.草木的茎或根B.量词
C.事物的根本、根源D.主要的;中心的
【小题2】“每天四问”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用“横线②”画出相关语句。
【小题3】陶校长的这段演讲中,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向我们说明了________的重要性,最后希望我们树立________。
【小题4】选文中两个“离不开”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文中画“横线①”的句子是________句,你能仿写一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21 05:46: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说说低碳生活
近日,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江西南昌落下帷幕,大会向世界发出了值得关注的“中国碳信号”。其实,在此之前,低碳生活已经悄()然走到我们身边,如今,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态度。
所谓“低碳”,指的是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那么,如何“低碳”地享受生活呢?
要过上“低碳生活”首先要摆脱自己的“电动依赖症”。因为电动电器会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消耗大量高含碳原材料以及石油,变相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此外,室内设计应以自然通风、采光为原则,减少使用风扇、空调及电灯的几率。
其次,在交通方面要尽()量节省能耗。如果出行到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工具可以比乘汽车减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开车出门的朋友,在购物时,要优先考虑使用轨道交通工具。如果迫不得已开车前往,一定要在购物前列好清单,尽可能一次购足。
再次,要低耗办公。要尽量多用电子邮件、MSN、QQ等通讯工具,减少打印机和传真机的使用。办公室内要多种植一些净化空气的植物,如吊兰、非洲菊等。它们可吸收办公室内的甲醛,也能分解复印机、打印机排除的苯,并能够咽()下尼古丁。。办公中的废纸可以集中重复利用或回收循环再用。
最后,“低碳”还跟饮食息息相关。我们每吃一公斤牛肉所排放的二氧化破量约36千克,这其中包括屠宰、加工、运输等过程中众多的能源。相比之下,吃蔬果消耗的能源则要少得多。而我们日常所喝的碳酸饮料和果汁,从工厂处()理、灌装、运输到销售,已经耗费了很多不必要的能源,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有些容器甚至是不可降解的,所以很容易造成污染。
今年“世界地球日”的宣传主题特别把“倡导低碳生活”作为重要内容。让我们自觉行动起来,珍惜地球资源,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吧!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下面的两个字你准备怎样记住他们的字形?
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什么是低碳生活?请在文中用“——”划出有关的语句。
4.“那么,如何‘低碳’地享受生活呢?”是一个__________句,其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就如何“低碳”地享受生活,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4)__________
6.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在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方面,自己可以做些什么?(至少写出两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与理解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小题1】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本文谈到的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小题3】文中划线的“发现者”、“创立者”的位置能否对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段文字中红色的词语在含义上与文章结尾段落的一个词相照应,这个词是__________
【小题5】语句中“?”指什么? “ !” 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