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与式
- 方程与不等式
- 函数
- 图形的性质
- 用勾股定理解三角形
- 已知两点坐标,用勾股定理求两点距离
- 勾股树(数)问题
- 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长的图形面积
- + 勾股定理与网格问题
-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
- 利用勾股定理求两条线段的平方和(差)
- 利用勾股定理证明线段平方关系
-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 以弦图为背景的计算题
- 用勾股定理构造图形解决问题
- 勾股定理与无理数
- 图形的变化
- 统计与概率
- 观察、猜想与证明
- 实践与应用(暂存)
如图,已知△ABC

【小题1】AC的长等于
【小题2】若将△ABC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A'B'C',则
点的对应点
的坐标是
【小题3】若将△ABC绕点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后得到
A1B1C1,则A点对应点A1的坐标是

【小题1】AC的长等于
【小题2】若将△ABC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A'B'C',则


【小题3】若将△ABC绕点



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图1所示的矩形是由4个全等的直角
梯形拼接而成的(图形的各顶点都在格点上;拼接时图形互不重叠,不留空隙),如果用这
4个直角梯形拼接成一个等腰梯形,那么(1)仿照图1,在图2中画出一个拼接成的等腰梯
形;(2)这个拼接成的等腰梯形的周长为________.

梯形拼接而成的(图形的各顶点都在格点上;拼接时图形互不重叠,不留空隙),如果用这
4个直角梯形拼接成一个等腰梯形,那么(1)仿照图1,在图2中画出一个拼接成的等腰梯
形;(2)这个拼接成的等腰梯形的周长为________.


在如图所示的
方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
,按下列要求画格点梯形(顶点都在格点上的梯形)并直接写出所画梯形的周长.

(1)在图1中画出一腰长为
的梯形;
(2)在图2中画出一底边长为
的梯形.



(1)在图1中画出一腰长为

(2)在图2中画出一底边长为

如图,在
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请在所给网格中按下列要求画出图形.

(1)从点A出发的一条线段AB,使它的另一个端点落在格点(即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且长度为
;
(2)以(1)中的AB为边的一个等腰三角形ABC,使点C在格点上,且另两边的长都是无理数;
(3)以(1)中的AB为边的两个凸多边形,使它们都是中心对称图形且不全等,其顶点在格点上,各边长都是无理数.


(1)从点A出发的一条线段AB,使它的另一个端点落在格点(即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且长度为

(2)以(1)中的AB为边的一个等腰三角形ABC,使点C在格点上,且另两边的长都是无理数;
(3)以(1)中的AB为边的两个凸多边形,使它们都是中心对称图形且不全等,其顶点在格点上,各边长都是无理数.
以下是小辰同学阅读的一份材料和思考:
五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如图①放置,用两条线段把它们分割成三部分(如图②),移动其中的两部分,与未移动的部分恰好拼接成一个无空隙无重叠的新正方形(如图③).
小辰阅读后发现,拼接前后图形的面积相等,若设新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x>0),可得x2=5,x=
.由此可知新正方形边长等于两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矩形的对角线长.
参考上面的材料和小辰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
五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如图④放置),用两条线段把它们分割成四部分,移动其中的两部分,与未移动的部分恰好拼接成一个无空隙无重叠的矩形,且所得矩形的邻边之比为1:2.
具体要求如下:
(1)设拼接后的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则a的长度为 ;
(2)在图④中,画出符合题意的两条分割线(只要画出一种即可);
(3)在图⑤中,画出拼接后符合题意的长方形(只要画出一种即可)
五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如图①放置,用两条线段把它们分割成三部分(如图②),移动其中的两部分,与未移动的部分恰好拼接成一个无空隙无重叠的新正方形(如图③).
小辰阅读后发现,拼接前后图形的面积相等,若设新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x>0),可得x2=5,x=

参考上面的材料和小辰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
五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如图④放置),用两条线段把它们分割成四部分,移动其中的两部分,与未移动的部分恰好拼接成一个无空隙无重叠的矩形,且所得矩形的邻边之比为1:2.
具体要求如下:
(1)设拼接后的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则a的长度为 ;
(2)在图④中,画出符合题意的两条分割线(只要画出一种即可);
(3)在图⑤中,画出拼接后符合题意的长方形(只要画出一种即可)

现场学习:在△ABC中,AB、BC、AC三边的长分别为
、
、
,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华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先画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即△ABC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如图1所示.这样不需求△ABC的高,而借用网格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这种方法叫做构图法.
(1)△ABC的面积为: _________ ;
(2)若△DEF三边的长分别为
、
、
,请在图1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相应的△DEF,并利用构图法求出它的面积;
(3)如图2,一个六边形的花坛被分割成7个部分,其中正方形PRBA,RQDC,QPFE的面积分别为13,10,17,且△PQR、△BCR、△DEQ、△AFP的面积相等,求六边形花坛ABCDEF的面积.




(1)△ABC的面积为: _________ ;
(2)若△DEF三边的长分别为



(3)如图2,一个六边形的花坛被分割成7个部分,其中正方形PRBA,RQDC,QPFE的面积分别为13,10,17,且△PQR、△BCR、△DEQ、△AFP的面积相等,求六边形花坛ABCDEF的面积.

如图,这是台州市地图的一部分,分别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的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规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1km,甲、乙两人对着地图如下描述路桥区A处的位置甲:路桥区A处的坐标是(2,0)乙:路桥区A处在椒江区B处南偏西30°方向,相距16km则椒江区B处的坐标是 .

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中,点A,B,C,D均在格点上,点E,F分别为线段BC,DB上的动点,且BE=D
(1)如图①所示,当BE=
时,计算AE+AF的值等于____;

(2)当AE+AF取最小值时,请在如图②所示的网格中,用无刻度的直尺,画出线段AE,AF,并简要说明点E和点F的位置是如何找到的(不要求证明)
A. |


(2)当AE+AF取最小值时,请在如图②所示的网格中,用无刻度的直尺,画出线段AE,AF,并简要说明点E和点F的位置是如何找到的(不要求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