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与式
- 方程与不等式
- 函数
- 图形的性质
-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 SSS
- SAS
- 尺规作图——作角
- 尺规作图——作三角形
- HL
- 全等的判定综合
- 全等三角形的辅助线问题
- 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 线段垂直平分线
- 图形的变化
- 统计与概率
- 观察、猜想与证明
- 实践与应用(暂存)
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D∥EB,AC=BE,AD=BC,DE与BC交于点G,CF平分∠DCE.
(1)求证:△CDE为等腰三角形;
(2)试判断CF、D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1)求证:△CDE为等腰三角形;
(2)试判断CF、D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如图,∠BAD=∠CAE=90°,AB=AD,AE=AC,AF⊥CF,垂足为F.

(1)若AC=1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2)求证:AC平分∠ECF;(3)求证:CE=2AF.

(1)若AC=1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2)求证:AC平分∠ECF;(3)求证:CE=2AF.
(1)如图(1),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 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证明:DE=BD+CE.
(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
,其中
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拓展与应用:如图(3),D、E是D、A、E三点所在直线m上的两动点(D、A、E三点互不重合),点F为∠BAC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CE,若∠BDA=∠AEC=∠BAC,试判断△DEF的形状.
(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


(3)拓展与应用:如图(3),D、E是D、A、E三点所在直线m上的两动点(D、A、E三点互不重合),点F为∠BAC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CE,若∠BDA=∠AEC=∠BAC,试判断△DEF的形状.

如图,在边长为3的等边△ABC中,N是AB上一点,M是BC延长线上一点,连接MN交AC于点E,若ND⊥AC,AN=CM ,则DE的长为( )


A.![]() | B.![]() | C.![]() | D.![]() |
如图,已知∠CAB=∠DAB,则添加下列一个条件不能使△ABC≌△ABD的是( )


A.AC=AD | B.BC=BD | C.∠C=∠D | D.∠ABC=∠ABD |
如图,点B、D、C、F在一条直线上,且BD=FC,AB=EF.
(1)请你只添加一个条件(不再加辅助线),使△ABC≌△EFD,你添加的条件是 .
(2)根据你添加的条件,证明△ABC≌△EFD.
(1)请你只添加一个条件(不再加辅助线),使△ABC≌△EFD,你添加的条件是 .
(2)根据你添加的条件,证明△ABC≌△EFD.

如图,已知在△ABC,△ADE中,∠BAC=∠DAE=90o,AB=AC,AD=AE,点C,D,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B

A.以下四个结论:①BD=CE;②BD⊥CE;③∠ACE+∠DBC=45°;④BE=AC+AD,其中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

如图,AB=12m,CA⊥AB于点A,DB⊥AB于点B,且AC=4m,点P从点B以1m/min的速度向点A运动;点Q从点B以2m/min的速度向点D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运动__________min时,△CAP与△PBQ全等.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为BC边上一个动点(D与B、C均不重合),AD=AE,∠DAE=60°,连接C
A. (1)求证:△ABD≌△ACE; (2)若AB=2,当四边形ADCE的周长取最小值时,求BD的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