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与式
- 方程与不等式
- 函数
- 图形的性质
-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 SSS
- SAS
- 尺规作图——作角
- 尺规作图——作三角形
- HL
- 全等的判定综合
- 全等三角形的辅助线问题
- 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 线段垂直平分线
- 图形的变化
- 统计与概率
- 观察、猜想与证明
- 实践与应用(暂存)
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CAB,交CB于点D,过点D作DE⊥AB于点
A.![]() (1)求证:AC=AE; (2)若点E为AB的中点,CD=4,求BE的长. |
如图,在线段AB上取一点C(非中点),分别以AC、BC为边在AB的同侧作等边△ACD和等边△BCE,连接AE交CD于点F,连接BD交CE于点G,AE和BD交于点H.
(1)求证:△ACE≌△DCB
(2)求∠BHE的度数
(1)求证:△ACE≌△DCB
(2)求∠BHE的度数

如图,
的3个顶点分别在小正方形的顶点(格点)上,这样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请在图中再画一个格点三角形
,使得
,图中最多能画_________个格点三角形与
全等(不含
).






(1)阅读理解: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
在△ABC中,AB=9,AC=5,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
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如图1):
①延长AD到Q,使得DQ=AD;
②再连接BQ,把AB、AC、2AD集中在△ABQ中;
③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4<AQ<14,则A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感悟: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等条件,可以考虑倍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己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中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2)请你写出图1中AC与BQ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3)思考:已知,如图2,AD是△ABC的中线,AB=AE,AC=AF,∠BAE=∠FAC=90°。试探究线段AD与EF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在△ABC中,AB=9,AC=5,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
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如图1):
①延长AD到Q,使得DQ=AD;
②再连接BQ,把AB、AC、2AD集中在△ABQ中;
③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4<AQ<14,则A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感悟: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等条件,可以考虑倍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己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中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2)请你写出图1中AC与BQ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3)思考:已知,如图2,AD是△ABC的中线,AB=AE,AC=AF,∠BAE=∠FAC=90°。试探究线段AD与EF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如图,BE、CF分别是钝角△ABC(∠A>90°)的高,在BE上截取BP=AC,在CF的延长线截取CQ=AB,连结AP、AQ,请推测AP与AQ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