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与式
- 方程与不等式
- 函数
- 图形的性质
-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 SSS
- SAS
- 尺规作图——作角
- 尺规作图——作三角形
- HL
- 全等的判定综合
- 全等三角形的辅助线问题
- 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 线段垂直平分线
- 图形的变化
- 统计与概率
- 观察、猜想与证明
- 实践与应用(暂存)
如图,已知∠1=∠2,添加下列某条件,未必能判定△ABC≌BAD的是( )


A.AC=BD | B.AD=BC | C.∠DAC=∠CBA | D.∠C=∠D |
已知,△ABC 中,∠BAC=90°,AB=AC,过 A 任作一直线 l,作 BD⊥l于 D,CE⊥l于 E,观察三条线段 BD,CE,DE 之间的数量关系.
(1)如图 1,当 l 经过 BC 中点时,此时 BD CE;
(2)如图 2,当 l 不与线段 BC 相交时,BD,CE,DE 三者的数量关系为 ,并证明你的结论.
(3 )如图 3 ,当 l 与线段 BC 相交,交点靠近 B 点时,BD ,CE ,DE 三者的数量关系为 .证明你的结论,并画图直接写出交点靠近 C 点时,BD,CE,DE 三者的数最关系为 .
(1)如图 1,当 l 经过 BC 中点时,此时 BD CE;
(2)如图 2,当 l 不与线段 BC 相交时,BD,CE,DE 三者的数量关系为 ,并证明你的结论.
(3 )如图 3 ,当 l 与线段 BC 相交,交点靠近 B 点时,BD ,CE ,DE 三者的数量关系为 .证明你的结论,并画图直接写出交点靠近 C 点时,BD,CE,DE 三者的数最关系为 .

如图是5×5的正方形网络,以点D,E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格点三角形,使所作的格点三角形与△ABC全等,这样的格点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 )


A.2个 | B.4个 | C.6个 | D.8个 |
如图1,
为等腰三角形,
,点
在线段
上(不与
重合),以
为腰长作等腰直角
,
于
.
(1)求证:
;
(2)连接
交
于
,若
,求
的值.
(3)如图2,过
作
于
的延长线于点
,过
点作
交
于
,连接
,当点
在线段
上运动时(不与
重合),式子
的值会变化吗?若不变,求出该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1)求证:

(2)连接





(3)如图2,过














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三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两角及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两边及其中一组等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①三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两角及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两边及其中一组等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
如图所示,△ABC中,AB=3,AC=7,则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 )


A.4<AD<10 | B.0<AD<10 |
C.3<AD<7 | D.2<AD<5 |
如图,△ABC和△ADE中,AB=AC,AD=AE,∠BAC+∠EAD=180°,连接BE、CD,F为BE的中点,连接AF,∠BAE=90°.求证:CD=2AF.

如图,△ABC和△CDE是以C为公共顶点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且AC=CB,CD=CE,连接BD、AE相交于点M,连接CM,∠CAB=∠CDE=50°,则∠BMC=( )


A.30° | B.40° | C.50° | D.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