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礼记〉二则》,完成下列小题。

《礼记二则》

虽有佳肴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 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小题1】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其善也。B.故人/不独亲其/亲。
C.故/外户而不闭。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小题2】从词类活用的方面判断,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使有所终。
A.选举能。B.故人不独其亲。
C.弗,不知其旨也。D.力其不出于身也。
【小题3】下列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所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那些专门偷窃做乱的贼人就不敢出来危害百姓,家家户户晚上睡觉就不用关门了。这就叫做社会“大同”。
B.所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那些专门偷窃做乱的贼人就不敢出来兴风作浪,老百姓都能做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就叫做社会“大同”。
C.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老百姓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睡觉安稳、夜不闭户的生活。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D.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是从里面闩上。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虽有佳肴》一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B.《虽有佳肴》一文开头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最后引用《尚书》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C.《大道之行也》一文的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儒家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
D.《大道之行也》一文用一种特殊的总括形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社会作对比,从而指出,现实中诸多黑暗现象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
当前题号:1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北冥有鱼》)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小题3】结合文段简要分析大鹏的形象。
【小题4】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大量运用幻想、传说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说说文章是如何运用这一手法来表达观点的。
当前题号:2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桌竹之属,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典,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节选自《道德经》)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屋舍俨然(______)
(2)桑竹之(______)
(3)阡陌交通(______)
(4)如外人(______)
(5)虽有甲(______)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题3】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划1处。
(1)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2)民 至 老 死 不 相往 来
【小题4】(甲)(乙)两文的作者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根据(甲)(乙)两文完成下表。
(甲)
①____
设酒杀鸡作食
屋舍俨然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美其服
②____
③____
④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一凉,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小题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屋舍俨然(________)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________)
阡陌交通(________)
④便还家(________)
⑤便向路(________)
【小题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3】句子填空。
选文最后一段写渔人“_____”,暗示其有意重来。“_____”两句写其违背桃源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叮嘱。
【小题4】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回答。
当前题号:4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水清冽(________)(2)潭中鱼百许头(________)(3)悄怆幽邃(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3】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情。
B.第一段作者围绕“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当前题号:5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出西门,循山脚,高低约数里,渐见山峰屹立,石作横纹,至则一山中分,两壁凹凸,高数十仞,近而仰视,势将倾堕。其人曰:“相传上有洞府,多仙景,惜无径可登。”余兴发,挽袖卷衣猿攀而上直造其巅。所谓洞府者,深仅丈许,上有石罅,洞然见天。俯首下视,腿软欲堕。乃以腹面壁,依藤附蔓而下。其人叹曰:“壮哉!游兴之豪,未见有如君者。”余口渴思饮,邀其人就野店沽饮三杯。阳乌将落,未得遍游,拾赭石十余块,怀之归寓,负笄搭夜航至苏,仍返锡山。

此余愁苦中之快游也。

(选自《浮生六记·卷四》)

(注)①罅(xià):裂缝、缺口。②赭(zhě)石:多指暗棕红色或灰黑色的石头。③笄(jí):竹制的书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怡然:呆呆的样子)B.山脚(循:沿着,顺着)
C.攀而上(猿:猿猴)D.怀之归(寓:居所)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潭西南望/依藤附蔓B.不可知源/人叹曰
C.其境过清/乃腹面壁D.乃记而去/此余愁苦中快游也
【小题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的“斗折蛇行”一句,运用象征手法,形象地体现出小石潭蜿蜒曲折的特征,非常真切。
B.甲文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借鱼儿的游弋,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
C.乙文中高山险峻,作者下去时小心翼翼,背靠着山壁,依靠着藤蔓才下来。
D.乙文作者下山后,邀请同行的友人到野店饮了三杯酒,感谢他之前提醒“无径可登”。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潭中鱼可白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题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挽 袖 卷 衣 猿 攀 而 上 直 造 其 巅。
当前题号:6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河东集》)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潭中鱼百许头   可:大约B.往来翕忽   翕忽:飘忽不定
C.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D.悄怆幽邃  悄怆:凄凉
【小题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记之而去    见渔人,大惊
B.其境过清     刀劈狼首
C.如鸣佩环,心乐 忘路远近
D.不可知源     如土石何
【小题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按游览顺序先后写了“发现小潭”、“小潭源流”、“潭中景物”、“潭中气氛”等内容。
B.第①段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C.第②段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日光、鱼影表现潭水的清澈。全段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D.第④段写小石潭四周幽深冷寂的环境,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贬谪后内心落寞悲凉之情。
当前题号:7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说苑·敬慎》)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有一老父粗衣。 ⑵孙叔敖拜曰。
⑶身已贵而骄人者民之。 ⑷官益大而心益
【小题2】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⑵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小题3】文中那位“老父”对孙叔敖提出治楚“三策”的内容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楚国令尹孙叔敖位高权重,可面对一普通“老父”却是先“正衣冠”后“再拜”,由此可见他是怎样一个人?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8 | 题型:课外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核舟记》的结构属于“总—分—总”的结构,开篇总写,由评论引人要说明的事物,分写部分则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结尾总写,在事物概貌总述的基础上再作扼要评论,与开头呼应。
B.《小石潭记》第二段,先总体写鱼的数量和状态,接着又采用特写镜头,写潭中的游鱼,把静态描写和动态摘写结合起来,直接表现出潭水的清澈纯净。
C.《小石潭记》有不少地方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写游鱼的活泼,说“似与游者相乐”;写坐潭上时候的感受,说“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将景物染上人的感情。
D.《桃花源记》既具有奇幻神奇的浪漫色彩,又具有真实感人的写实力量。原本是出于想象,精神寄托的地方,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处处落实。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诸葛亮)

(乙)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节选)

(注)①黾勉:勉力。②辞世:指弃官隐居。③缅求:远求。④大分:自然的分限,指寿命。
【小题1】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 操守,品德)B.年与时,意与日去。(消失,逝去 )
C.每以家。 (贫困)D.至心之。 (高尚)
【小题2】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静修身,俭以养德。 患病来,渐就衰损。
B.不能尔。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汝慎哉。 下视辙,登轼而望之。
D.当思四海皆兄弟义。 故是有物外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⑵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小题4】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当前题号:10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