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周处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小题1】课文选自由南北朝时 (人名)所编撰的《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俱。
【小题3】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同乡人“更相庆”是因为他们以为周处和蛟龙都已死了。
B.周处杀虎斩蛟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他骨子里所具有的英雄侠气。
C.本文主要通过“杀虎斩蛟”和“寻访二陆”两件事表现人物个性。
D.本文通过周处的事例告诉我们:江山易改,本性也可移。
当前题号:1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卖油翁》,完成下面小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 (jīn)B.家(pǔ)
C.但微(hàn)之D.忿 (fēn)然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之久而不去 (______________)  ②钱覆其口(_____________)
③有卖油翁担而立(_____________) ④但微之(_____________)
【小题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射不亦精乎?
②康肃笑而遣之。
【小题4】从文章中可以看出,陈康肃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当前题号:2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且置土石____________   ②磨铁杵_________________
③无断焉______________   ④未成,弃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小题3】(甲)文中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嘲讽、怀疑的态度形成______;并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的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小题4】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这两个故事,在我们追梦过程中给了怎样相同的启示?
当前题号:3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

注释:①诣:拜见。②论议:这里指谈论玄理。③进火:烧火。④箅bì: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著箅,放竹箅。⑤馏:蒸饭。⑥糜:粥。⑦识:所收获的知识。⑧志:记得。⑨更相易夺:互相改正错误。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陈太丘与友行   (2)太丘
(3)元方入门不     (4)俱委而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小题3】“读文品人”,请通读甲乙两文,简单分析元方从小就如此聪明善辩的原因。
当前题号:4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也。遂相率呼啸去。怖几失魂,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即平复。以为仇耶?不杀不辱。以为盗耶?未劫一物。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理外事耶?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无哉!

(注释)①末:粉末。②愈:痊愈,愈合。③旋:不久。④戕:杀害
【小题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夜 半 有 数 盗 执 炬 露 刃 入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如是再(______)
(2)知其一(______)
(3)其果不出血(______)
(4)可据理以有无哉(______)
【小题3】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至石半/定非我所见B.如言/一盗拽妻起
C.果于数里外/不其所以然D.又戕其耳人/不知不愠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②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小题5】比较甲文和乙文,用原文句子填空。
石兽逆流而上这样的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因此,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耶?”我们可以引用A“______”(用乙文原文填空)回答,而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B“______”(用甲文原文填空)。
当前题号:5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其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
【小题2】为句子翻译选出正确的选项(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A.前面的狼假睡,后面的狼引诱敌人。
B.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狼假睡,原来是用这个方法迷惑敌方。
C.才明白前面的狼假睡,用盖子引诱敌人。
D.前面的狼悟出假睡是为了诱惑敌人。
【小题3】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当前题号:6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华歆、王朗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逐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华歆:三国魏平原高唐人。王朗:三国魏东海人,博学多才。②依附:依傍附从,指搭乘他们的船。③难(nan):阻拦。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华歆、王朗乘船避难 俱:____
(2)尚宽,何为不可   幸:____
【小题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小题3】这篇短文写了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分别表现出他们是怎样的人?
当前题号:7 | 题型:课外阅读 | 难度:0.99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身所寄,废寝食者。(亡:同“无”,没有)
B.奈何忧崩坠乎?(奈何:为何,为什么)
C.屈伸呼吸(若:假如)
D.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中伤:伤害)
【小题2】翻译句子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小题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当前题号:8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文)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小题1】甲文选自蒲松龄的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作者的书屋的名字,志异是:______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行甚远(________)②欲行(_______)③就枕将(_______)④伪睡以(_______)
【小题3】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目似/瞑,意暇/甚
D.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②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小题5】阅读甲、乙两文后你体会到狼的本性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当前题号:9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行(____________) (2)去后至(____________) (3)相而去(____________)
【小题2】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____________)去后(____________)乃至。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4】通过本文可知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元方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