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北冥有鱼》)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小题3】结合文段简要分析大鹏的形象。
【小题4】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大量运用幻想、传说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说说文章是如何运用这一手法来表达观点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20-04-03 06:43: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外人   悉:全,都
B.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C.不独其子 子:以……为子
D.盗窃乱而不作   贼:偷东西的人
【小题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小题3】(甲文)的“世外桃源”与(乙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
【小题4】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同类题4

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⑥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吾日三省吾身 省:反省B.从心所欲,不逾矩    矩:法度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快乐D.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博学笃志 择其善者从之
B.可以师矣 人谋而不忠乎
C.吾十有五而志学  我如浮云
D.仁在中矣 不善者而改之
【小题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的知识,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B.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他的优点来向他学习。
C.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人一同行走,其中一定会有我的老师。
【小题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⑥章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认为真正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不会为物质享受而奔波忙碌。
B.第④章强调的是怎样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C.第③章是孔子自述其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
D.第⑤章,讲述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达到“乐之”的境界,才能全身心地置身学习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