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核舟记》的结构属于“总—分—总”的结构,开篇总写,由评论引人要说明的事物,分写部分则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结尾总写,在事物概貌总述的基础上再作扼要评论,与开头呼应。
B.《小石潭记》第二段,先总体写鱼的数量和状态,接着又采用特写镜头,写潭中的游鱼,把静态描写和动态摘写结合起来,直接表现出潭水的清澈纯净。
C.《小石潭记》有不少地方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写游鱼的活泼,说“似与游者相乐”;写坐潭上时候的感受,说“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将景物染上人的感情。
D.《桃花源记》既具有奇幻神奇的浪漫色彩,又具有真实感人的写实力量。原本是出于想象,精神寄托的地方,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处处落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2-22 11:44: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乙)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过庭录》)

(注释)①负:依仗。②庆阳帅:庆阳(地名)统帅。③文正:范仲淹谥号文正。④贻:遗留。⑤规:劝诫。
【小题1】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然则何时而/乐耶
C.然滕豪/迈自负D.文/正与之同年
【小题2】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  不可逾B.正无隙以规之  何无辞
C.增其旧 因地D.子京忽以 香门第
【小题3】下面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及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翻译:政治道路通畅,官场人际关系和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理解:此句既表达范仲淹对好友滕子京政绩的赞赏,也有对其身处逆境不忘职责,仍造福于民的人生态度的欣赏。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翻译:我尝试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理解:与“古仁人之心”“异”,表明了作者对“二者之为”的赞赏态度,再以“何哉”的发问引出下文的观点。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理解:古仁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因为他们情绪管理得当,用理性冷静处事,因此能保持心态良好。
D.微斯人,吾谁与归?(翻译: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理解:此句中的“斯人”指像古仁人一样胸襟豁达、心怀天下之人,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人的向往与敬慕。
【小题4】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小题5】结合(乙)文揣测范仲淹在写(甲)文时内心想对滕子京说什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同类题2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流飘荡(跟,随)B.猛浪若(奔跑)
C.横柯蔽(在上面)D.窥谷忘(通“返”返回)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势竞上  至于者歌于途B.天下独  猿则百叫无
C.争高指  视无碍D.风烟净  湖中人鸟声
【小题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译: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呈现出同样青色。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让人看了寒冷的树木。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译:那些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
D.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译: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小题4】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文与《答谢中书书》,可谓一去一往,一唱一和,都是书札中的精品,亦是写景文的佳作,共同表达出与知音共赏美景,传情达意的高雅志趣。
B.通过写景,作者表达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厌恶的情感。
C.本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鲜明、强烈。
D.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及有误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消散)B.未复有能其奇者(欣赏,领悟)
C.互相轩(高,这里是向高处伸展)D.急湍箭 (超过)
【小题2】下列加点字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B.猛浪若
C.奇山水,天下独绝D.横柯蔽,在昼犹昏
【小题3】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就是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卷:有山水相映之美、缤纷的色彩之美,也有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结合之美。
B.“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有自己能够欣赏到如此景色的自得,也流露出能与如谢灵运般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愿望。
C.乙文“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对仗工整,且与《三峡》(郦道元)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D.甲乙两文都描写了山水美景,都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方法,表达了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的思想情感。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同类题4

阅读文言文后答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幕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鸿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十三日,出山门,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参差,流霞映采。高而展者,为板嶂岩。岩下危立而尖夹者,为小剪刀峰。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为观音岩。岩侧则马鞍岭横亘于前。鸟道盘折,逾坳右转,溪流汤汤,洞底石手如砥。沿涧深入,约去灵岩十余里,过常云峰,则大剪刀峰介立涧旁。剪刀之北,衙岩陡起,是名连云峰。从此环绕回合,岩穷矣。

(节选自徐霞客(游雁宕山日记》)

(注)①橫亘:横贯。②汤汤(shāng):大水急流的样子。③砥(dǐ):细的磨刀石。
【小题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虽乘御风  奔:
(2)引凄异    属:
(3)哀转久    绝:
(4)麓而右    循:
(5)坳右转    逾:
【小题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从此环绕回合,岩穷矣。
【小题3】(甲)(乙)两文都突出了山高的特点。(甲)文从侧面写出山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乙)文从正面写出山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小题4】(甲)(乙)两文写景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乙)松之生也,於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於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於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拔,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

——李绅《寒松赋》

注释①芊眠:茂密状。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③盘簿:牢固状。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⑤叶:相合。⑥隆:高。⑦谅:确实。⑧固:鄙视。⑨取:取法。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之:(________
②穹石盘簿埋根  而:(________
③可远观不可玩焉 亵:(________
冒霜而停雪   甘:(________
【小题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小题3】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小题4】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